说不尽的小燕子
故乡读书会,有态度,有温度。
◆ ◆ ◆
楚尾拾遗
王路与《小燕子》
◎胡克庆
每天黎明时刻,小孙女雨馨一睁开眼睛。便唱起这首流行半个多世纪的儿歌一一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为啥来,
燕子说一一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刻意雕塑词句,就是平常的几句口语,却满含深沉的爱国情怀。“ 这里的春天”在哪里?不就在我们的脚下一一华夏大地。
能够以这样平淡的语言写出如此深情的诗词,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还要有艺术感悟能力。这里我不揣浅陋,谈谈王路《小燕子》的创造历程。
那还是上世纪的50年代的中期,上海电影制片厂来武汉拍摄以著名电影明星王丹凤为主角的影片《护士日记》。他们在当地、也就是武汉出版的《长江文艺》上看到了这首儿歌词《小燕子》。随即由曾为经典影片《万家灯火》《丽人行》,后又为《甲午风云》配乐的电影音乐家王云阶谱曲,作为影片《护士日记》的插曲。由此儿歌《小燕子》传唱大河上下,天山南北,正如有人所说“一首《小燕子》,唱了几十年,传遍全中国,感动几代人”。
当时,大家都没有知识产权观念,你写的文艺作品,别人可以随意采用,王路自是茫然不知。但是,我作为当时湖北文坛的一员,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我对王路毫不陌生,还可以说相识相知。王路是设置在大冶县城关、并在周围的几个县颇有名声的大冶师范的一位国文老师,他除了教学以外还喜好舞文弄墨,有时写些散文类作品,投寄到我担任编辑的《湖北文艺》,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我自然青睐予以发表。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也步其后尘,纷纷效仿,其中的曹建勋、丁永淮还先后进入湖北有影响的作家行列。曹建勋多次获省文学奖,有八卷本文集传世。丁永淮曾当选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任黄冈地区文联主席。
对一个老师来讲,教书育人是其根本,而王路可以说已做到了极致。不幸的是,1957年反右风暴把王路打翻在地,从此妻离子散,孤身一人,备受凄凉。
“文革”结束后,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冤假错案得以甄别平反,也就在此时我与王路又恢复联系。后来,他由大冶师范调到华中师范学院黄石分院(今湖北师范大学),请了一个小保姆,后认其为养女,得以安享幸福晚年。
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王路与《小燕子》是黄石的一段文史资料,历史是一门需要实证的学科,我是王路的同龄人,还有至交之谊,手头上保存有他的文学资料,让我们通过文章和资料更接近这位黄石文人和对他的敬意。
其二,去年我收到一位上海朋友给我发来的一个关于王路与《小燕子》的纪录片。纪录片是讲真实感,否则就失去它存在的价值,比如,这个纪录片中,王路的女儿指着宿舍高楼说:当年王路就是在居住的二楼写了《小燕子》。天呀!这是从何说起。王路写《小燕子》,是在1957年,还住在大冶师范。当时这里还没有修建任何高楼。再就是这个纪录片犯了艺术幼稚病,对诗缺乏基本认识。诗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小燕子》是抒情诗,就在就这短短的几句诗里,就有诗的情感和诗的境界,现在加在后面的什么,“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居住这里……”等等,是典型地画蛇添足。
2020.4.25,胡克庆,时年91岁。
【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