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病联”(上) 上海 徐玉基
病联也是联,否则就不叫“病联”了,因为它是按照对联的要求创作的,只不过某些地方不符《联律通则》。疥癣之疾不治也行,或抹点药膏就好;心腹之患需要动手术;病入膏肓则无可救治。因多次主评对联,将所发现的“病联”表现及成因说一说,有请方家指谬。(差联也是病联,为了方便论述,本文把合律但内容较差的称差联,另写一篇,失律的称为病联。)
一、诊“病”标准。
有的人写了病联,却说古人也是这样写的。古时没有《联律通则》,对联作品很多,格律是在发展中逐步约定俗成的。因此各种创作形式都会出现,包括今天来看明显不合律的作品,仅尾字上平下仄的对联,就能找到百副以上。如岳麓书院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们尊重历史,但不是说要把这些都作为创作模板。如果你的联以上平下仄收尾,估计现在无一副能通过。
对于历史上的这种状况,《联律通则》引朱承平《对偶辞格》作了说明。对偶的历史辞格存在混乱情况,缺乏统一的命名和系统的分析研究,造成沿袭前人之说,光凭个人喜好,用一两个妙手偶得的孤立例证,进行零星散碎点滴研究。自《联律通则》问世之后,仍有不少人用此种思路来论证对联格律。《联律通则》颁布实行十多年,在中国联界已成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所以,我们提交的对联例证,首先要看是否符合《联律通则》。
还有一种情况,诊断病联的对象是对联,不是对联你去说一大堆毛病,有点滑稽了。现在悬挂的有些貌似对联的文字,例如口号、广告语、宣传标语等,或抄两句古诗,一段名言名句,这些都不是对联,不能用对联标准来评判。
所以界定病联先要有一个参照规则,避免各说各话。
第一、对象是“联”,非对联类文体不在此列。例如标语口号。
第二、标准是《联律通则》,而不是某人的某联。既使所举例证为名人作品,《与联律通则》相左,也只能作为参考。
第三、对联有些“病”存在争议,《通则》也未涉及,可根据通则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
第四、一些联友试图创新,作为自娱自乐和志趣相同者中交流未尝不可,例如有人提出对联只看不读,不必讲平仄。诸如此类观点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对于第三点,《联律通则》作了说明:对联创作中的一些弊端,“还上升不到需要《联律通则》明文规定的地步”。例如上联强下联弱属于“失衡病”,一联用典一联直叙属于“缺偶病”。因为对联创作的评判十分复杂,有的工了还要求工,有的宽了还要放宽。类似律诗创作中的八病,有赞同有反对。即使犯了八病,你也不能否定这是一首律诗,甚至是一首好的律诗。我认为对联创作“工不求苛,宽不失律”即可。
二、何为“病联”?
病联就是对联的形式和内容上有毛病。
内容上除了合掌(合掌既是内容上也是形式上的硬伤)、离题常被诟病或淘汰外,意境较差,违反逻辑,词语不雅,引用熟语成句过多、直白无味等,直接影响到一副对联的质量。但此类作品一般称为差联,不称病联。因为许多差联,符合格律甚至是工对。
病联大多数是失律,即不符合联律通则的六条规则。六条中又以违反其中四条为多,即词性、结构、节律、平仄方面
病联的“病”一般分为两种,硬伤和瑕疵。其中瑕疵又有轻重之分。
所谓硬伤,一般是指《联律通则》提出的三个避忌:合掌、不规则重字和尾三平。除此外,新旧声混用、错字、用错典等也等同于硬伤。
合掌,《联律通则》引用王力的观点,“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作合掌。”由此可知,合掌是指全联来说的,即意合。现在则有扩大化的倾向,因长联中部分分句合掌,称之为半合,或局部合掌。再扩大为词语合掌,凡上下联中用了同义或近义的词,例如“共”对“同”一类,也被判为合掌,这就不妥当了。报刊上常引用的一副合掌联“爹娘矮;父母高。”如果是“李四爹娘矮;张三父母高。”还算合掌吗?这里的爸妈就是两家的四个人,无一重合。判断合掌还是要从整体看,如局部合掌影响了整体,这是瑕疵。联中某些对仗字词同义近义,最好避免,算不算合掌,要具体分析,其中某个意思重复了,也不妥当。算不算合掌,还是要看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了。
不规则重字易认定,大多数是作者粗心。但有三种情况要特别关注。一是同位重字不能理解成规则重字,例如“花开灿烂;花落凄凉。”这是病联,作为自对句下联同位无相应重字也不可;二是少数虚词同位重字,例如“借春风之力;举特色之旗。”这个可以。但此种重字只能放在非节奏点上,否则无法平仄相对了;三是同字不同音不同义重字。即一个字有几个读音,几个字义,用在同一联中。如“小树迎风长;长波逐浪高。”长字虽然一读仄一读平,意思也不一样,还是要力避之。因为对联讲究形式美,安排字词不得不考虑。
尾三平曾在《中国楹联报》引起争议。有作者认为《联律通则》所说的尾三平,是指下联末三字不能三平。而分句中的句末三平,不在此范围内。联末三平是大忌,分句句末三平要作分析,如律句当力避之。如其它句式特别是散句,根据联句情况有的应允许,例如非联末三字句“乘长风”、四字句“好乘长风”(好作领字)皆可。六字句“今日好乘长风”,存在失替情况,就不允许了。余类推。如五字句“我欲乘长风”,就有瑕疵了。
新旧韵混用,源于声律双轨制,为新的大忌。例如“八节香一炷;六合雨三春。”其中节、一、合三个字,古均仄声,今皆平声。如果节字按新声,一、合按古声,是可以对的,但如此脚踩两只船不被允许,也是硬伤。
所谓瑕疵,是指联中失律,有轻重之分。重度瑕疵影响了整联的形式美,形同硬伤。轻度瑕疵又称微瑕。有的一副联多处微瑕,积轻为重了。
存在格律方面的毛病并不能等同于该联不好,有的好联甚至名联也都会有程度不同的瑕疵甚至硬伤。例如清代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就有两个不规则重字,“心”与“尽”,但这并不影响天下第一长联的历史地位。所以我历来主张,客观地对待病联。病联可分三类,一类无价值,二类改后可用,三类改后即为精品。前二类就当练习,第三类不可多得,弃之可惜。有的大赛主办方也出于此种考虑,提出经作者同意,有权对作品进行修改。我曾参与一次评联,内中一副联确实好,惜有瑕疵,于是我提出能否在获奖公告中明确指出瑕疵和获奖理由。但因怕引起争论,最后还是放弃。所以,因微瑕而害了一副好联,殊为可惜,也提醒我们写联一定要慎之又慎。
最后提醒一点,参加大赛和征联,最好不要用有争议的手法撰联,不要用生涩的典故入联,不要用生僻的或被历史淘汰的词语入联,不要仿照某名人不合《通则》的联格写联,因为不是每个评委都能理解你的创作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