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广东卷争议题解 ——锋面成雾还是逆温成雾?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选择题第4题争议比较大,原题如下:

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气团混合,易形成大雾。观测统计发现,该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12月最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秋冬季节,形成该区域大雾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

A.日照变长    B.对流旺盛    C.逆温增强    D.锋面过程

这道题学生大部分是选择D选项,但我们老师做的时候大部分选择的是C选项,我们的理由是由材料得出冷锋过境,会形成锋面逆温,从而形成逆温,锋面过程风比较大,雾气容易扩散。最开始没有官方答案,下载了学科网的答案,其也是选择C,解释如下:

根据所学知识,大气稳定有利于雾的形成。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东移南下侵入与前期暖湿气团混合;弱冷空气在下,暖湿气团在上,形成逆温层,大气对流作用弱,暖湿气流遇冷凝结成大雾。C正确。秋冬季节,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変短。A错。对流旺盛不利于雾的形成,B错。秋冬季节环渤海区域多出现冷锋,但冷锋常带来大风天气,不利于的形成,D错。故选C。

但是后来官方答案是选择D选项。

四中梁老师下载了如下论文:

广奥孔老师:环渤海与非环渤海相比,水汽更多,在同一次冷空气活动时,底层空气降温较少,所以逆温强度比非环渤海地区要小一些。从这个角度排除C,所以这道题紧扣环渤海区域,隐含了对该区和区外的区域认知和对比,对于学生而言,锋面的认知就是降水,也就是说锋面附近有水汽凝结的过程,水汽源是足量的,秋末冬初正处于季节转换,冷空气活跃,干冷气团促进那个渤海面相对暖湿的气团凝结,形成平流雾。那篇论文的统计表,我是这样解读的:渤海湾内部(北京锦州秦皇岛山海关营口)逆温强度较大,而外围(威海成山头青岛)逆温强度减小,而且风速较大,大连适中,风速也是中间。这说明风速越大,破坏了空气层的原有层结,促进上下层空气混合,逆温强度就会减少了(可以参考田园风车防霜冻那道题)。

广奥闻老师:这道题是坑好学生的,我问我们普通班的学生,几乎都选的是锋面,因为只看到了冷空气与暖湿气团,根本没想到逆温,可能也不是太明白。而好学生看到的是弱冷空气、混合,选了逆温增强。
锋面逆温是先形成锋面才有逆温

广中王老师:这个题问的是形成霁的条件,水汽凝结,需要锋面才行  没问题  逆温是雾不易扩散

苏老师总结:蒲老师说的锋面雾,能得到该题情境材料中关于空气(气团) 的“性质、运动”两方面信息的充分支持。这种紧扣题目信息来解题的思路方法是对的,并且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进行强化。(虽然从大尺度环渤海地区来看,各地小尺度会有各种雾或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可能有不同的雾,而仅就该题信息的描述能明显推出的应该是锋面雾)初步可选D“锋面过程”。

可是,89中学陈老师就产生了疑问:有很多解释是选C“逆温增加”的。于是,113中学艾老师就从论文中剪录上传了可以否定C“逆温增加”的事实:统计表中济南秋冬季节逆温温差是负值(数量),即“济南站出现大雾天气时,大部分情况不存在逆温”。即是说既然没有“逆温”都可以形成大雾,那么“逆温增加”就更加是非必要条件。

到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试题材料中没有艾老师上传的那个统计表和文字(考试时没有论文,只有试题),学生怎样仅从试题中找到可以不选C的解题思路、依据?二是选D“锋面过程”,根据该题情境材料中关于空气(气团) 的“性质、运动”两方面信息的描述,这个锋是冷锋,与雾的形成似乎有冲突,怎么解决?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思路是首先“找到概念”然后“解读概念”。找到该题核心概念是“雾”,然后解读“雾”:雾是什么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水滴或冰晶”微粒。水滴或冰晶是如何形成的?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是什么?首要是空气达到过饱和,二是有凝结核。哪些条件可以使空气达到过饱和? “水汽增加”、或“气温降低”均可以。但两者中“水汽增加”更重要,因为如果空气中没有水汽或水汽稀少,则不管气温怎样降低,空气也不能达到或难于达到过饱和。至此,可推“气温降低”是形成雾的其中一个条件,但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所以该题选C“逆温增加”的理由不充分。而D“锋面过程”既有水汽输送、又有降温过程,具备使空气达到过饱和的充分条件。(广州中学王老师已说到了水汽凝结,思路已对,但停在半路,没能继续追问下去)

剩下的是冷锋与雾的形成貌似有冲突的问题,即认为冷锋伴随大风,与雾需要大气较稳定或微风条件相悖。这是把冷锋的一般性质生搬硬套到所有的冷锋上,没有运用地理学科差异性的思想方法,没有注意区分一般性和特殊性,没有根据特殊差异对冷锋分类:可分为快行冷锋、慢行冷锋。这里有基础知识的问题,更有审题和思维的问题。正确的方法是:首先“找到概念”(思维起点),然后“解读概念”。这里找到概念“冷空气”,然后解读题中“冷空气的势力特征”——“弱”。既然是“弱冷空气”,那么移动速度就慢,就是慢行冷锋,那么形成的风就较小。

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公众号曾用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