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点评】(24)

作品风格的形成与个人的生活环境、气质性情相关。不管是什么风格的作品,高古者也罢,宛亮者也罢,只要自然流畅、情真意笃,皆为好作。正如袁枚所云:“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如此,然后可与论诗。”群英诗会的作品风格各异,体现了不同作者的诗观与理念。现选取以下15首作品进行点评,与各位交流:

插  秧

郑登平

五月农家巧手裁,秧针绣水画图开。

白云追绿平田里,笑语欢声上岸来。

英子点评:

此绝语言平易通俗,结构安排严谨精巧,匠心可见。起承的一“裁”一“画”将插秧劳动高度艺术化了,表现出五月农家的繁忙生活,富有劳动之美。在农家手里,秧苗如针,插秧如绣水,形象生动,五月田家的图景在农民的巧手中铺展开来。转结围绕这幅劳动图,由“平田里”到“上岸来”这一空间的循环极具动感与情趣,虽“笑语欢声”为现成语,但表达自然,无妨也。

春暮看海感吟

华之韵

残霞一抹映苍穹,鸥影徘徊暮色中。

细数繁华终落尽,涛声依旧挽行风。

英子点评:

此绝以自然流畅的语言描绘了大海暮色之景,并由此生发人生之慨,引人思索,让人回味。起承描绘了黄昏的海边景致:天边尚留一抹残霞,白鸥的影子在暮色中徘徊不去,似乎还在留恋曾经的美景,埋下伏笔。转句紧承,说明人生的一切繁华终会落幕,虽难以留住世间美好,但涛声依旧,也许在挽留那曾经的风华吧。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了自身对过往繁华的眷恋之情,水到渠成。

邂逅桃花溪(新韵)

杨再利

十年期许未曾移,邂逅芳华依旧迷。

犹记那年行酒令,醉得明月落花溪。

英子点评:

此绝的亮点在于转结,以明月之“醉”表现人之醉,突出游桃花溪的快乐。此结内涵丰富,既描绘了明月映在溪水中的形态,又以景含蓄地表达行酒令之态,借以抒发情怀,说明朋友间的情真意切。与转结相比,起承表达可商榷:既是“期许”,何来“邂逅”?且“年”字重,避之更好。

清洁工人

刘道平

穿街入巷到黄昏,吐出秋风吞下尘。

缘恐其身泥味重,低眉一笑让行人。

英子点评:

此绝采用虚实相生法塑造了当代的清洁工形象,立意独特。前两句以虚写实,首句突出清洁工工作时间之长,并以劳动环境表现其劳动强度;次句 “吐出秋风”无理而妙,展现一幅“秋风扫落叶”的图景,这画面恰是清洁工所为,而扫出的尘土“自行吞下”,留给世间干净的场所。因怕自身“泥味重”,故见到行人低眉微笑而相让。如此,不仅将清洁工卑微低下的形象刻画了出来,更是歌颂了他们淳朴善良的美德。他们身处社会底层,但并未“妒能仇富”,更不会借机泄愤,而是谦卑让行,令人感动,让人尊敬。

清晨漫步得句

李爱莲(山西)

漳河静静水流香,浓绿含风影子长。

最是篱边春写意,新调一朵浣轻黄。

英子点评:

此绝以优美的语言表现了美丽的心情,读来给人遐想无限。前两句以通感手法描绘了静静的漳河与周边的景致:“水流香”将视觉转化为嗅觉感受,并间接引起下文——香从何来?原来“浓绿含风”也;后两句转换空间视角,由远及近,议论抒情:春天是丹青妙手,擅长写意画,将篱边百花含香的美妙景观描画得盎然生趣。这不?春天又调好了轻黄的色调,将一朵新开的花儿画得清新可人。诗人以景结情,巧妙地传达出清晨漫步的愉悦心情。

美丽乡村

野鹤

绿荫高耸拂村家,菡萏开齐五色霞。

一缕晨曦初入户,层楼放眼笼春纱。

英子点评:

此绝通过绿荫、菡萏、晨曦等景物描绘了乡村的景致,线条简洁,构图清晰,喜爱之情溢于其间。首句描绘高大的绿树荫蔽了村子,笼盖了房子,绿荫一片,清凉一村;次句以“五色霞”喻菡萏缤纷的色彩,贴切形象;转句自然清淡,尤喜;结句以曲喻道之,巧以“春纱”状写晨曦笼罩层楼的样子,静谧美好。如用语上再加以斟酌推敲则更好,如“高耸”形容绿荫欠妥;“层楼放眼”应是“放眼层楼”之倒装,但显得生硬了,“笼春纱”不似“着春纱”形象。

五溪春日即景

张治龙

正是人间四月天,朦胧山水淡如烟。

黄鹂亮嗓鸣春树,翠柳垂丝系客船。

几网细鳞真惠我,一蓑时雨好耕田。

鹧鸪唱罢蛙声起,又听深林响杜鹃。

英子点评:

此律章法严谨,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五溪的春日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首联总起,概括了四月天的山水景致。后三联对五溪景色进行细致描摹:颔联动静结合,尤以“系”用得新颖出彩,足见想象;颈联情景交融,“一蓑时雨”用语清雅;尾联以动景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虽为写景诗,但意象纷繁了些,且“黄鹂”“鹧鸪”“蛙声”“杜鹃”均为动物类意象,显得累赘了。

晨游海尾湿地公园

王书豪

氛雾初消露尚浓,岭头新日启青空。

池塘鱼助荷摇绿,沙渚蝉呼鹭剪风。

拾步连堤香隐约,牵眸钓楫影朦胧。

寻芳已是渔姑早,时送调声过水东。

英子点评:

从此律可以看出,作者在炼字上下足了功夫。首联之“启”用得新颖、独到、准确,一天的新日开启了碧蓝的天空序幕,美感顿生。颔联的“助”虽然平常,亦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少有人写“鱼助荷”之意,且物与物之间跌宕出不少情趣来。颈联的“牵眸”亦是别具一格,因景观之美,自然牵动了作者的视线。尾联由景及人,渔姑的歌声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以此作结,给人遐想空间。唯觉前四句“四平头”显得刻板了些,且“岭头”“池塘”“沙渚”皆是地名,个觉无需交代“岭头”,或可换个数量词。

咏  絮

关东秋影

又见霜毛挂满枝,含烟吐雾竞参差。

如绵日下珠垂泪,似雪风前羽纵姿。

魂寄九霄难续梦,影存三月好题诗。

天生本是多情种,一任飘零醉若痴。

英子点评:

如何把握事物形神的尺度,“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当是最佳距离,此律在这方面做得较好。首联化实为虚,将柳絮比作“霜毛”,对句以“含烟吐雾”摹写柳絮整体形态。颔联两个比喻,尤其是下分句写出了柳絮的轻盈飘飞姿态。颈联融情于物,“魂寄九霄”承接“风前纵姿”之势,然“梦难续”也;且将轻盈之影留于三月,待人题诗罢。尾联议论抒情,道出柳絮的“多情”,纵然飘零无着,也痴痴于情。全诗借物抒情,语式参差灵动,唯觉二、三句表达稍欠,“竞参差”“珠垂泪”似可酌。

浣溪沙·季节循环

刘庆霖

季节兵家竞未休,春天阵地总先丢。秋风逆袭夏风楼。

树叶掩埋完战友,雪花攻占了山头。时间反扑有同谋。

英子点评:

刘庆霖老师的诗词体现了“旧体新诗”的理念,此词亦然。作者表现“季节循环”的手法与众不同,首先表现在他奇特的构思,他将这种循环想象成“季节兵家竞未休”,以此总领全词。接着按照春夏秋冬的循环写之:“春天阵地总先丢”,说明美好的春天最容易溜走;“秋风逆袭夏风楼”说明秋天紧承短暂的夏天而来;“树叶掩埋完战友”自然过渡,说明一地落叶的状态,因“逆袭”,自然“战友”死伤无数,从而表现秋天的凄凉;“雪花攻占了山头”以“雪花”指代冬天,在秋天“掩埋战友”之后“攻占了山头”。“时间反扑有同谋”总结全词,说明下一个循环即将上演。“阵地”“逆袭”“掩埋”“攻占”“反扑”皆为兵家语,而作者巧用为词家语,增强了趣味性和新鲜感。以此笔法写季节的,恐怕唯有刘词罢!作为一名军旅词家,将季节循环与兵家之战联系起来亦是少有,其间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一种深度思考:自然界都是在“物竞天择”中不断循环推进的。

浣溪沙·家中窗口看山

王海娜

窗口频频传鸟鸣,偶然撞响小风铃。房间收拾已婷婷。

用画来安抚画笔,让花去选择花瓶。我于闲处看山青。

英子点评: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调的小令,极富清新之气。开拍自然,“偶然撞响小风铃”看似平平,实奇妙也。这小风铃乃鸟鸣声撞响的,许是小风铃听到鸟鸣不甘寂寞罢,于是偶尔响起与之唱和一二,趣味顿生。过片对句以新诗语式写之,足见作者的生活内容:收拾好了房间,可以作画了,以此“安抚”因忙碌而搁置已久的画笔,“抚”字出律,然作者无法找到更合适的字代之,故不计;“让花去选择花瓶”把选择权教给花儿,赋予花儿以主人的权利,拟人手法的运用之中可见作者的生命理念——一切生命都是有灵性的!作者善画,以此调剂诗意生活;而且喜花,以此调剂生活空间。至此,自然流淌出“我于闲处看山青”这一结句,说明自我的生活选择:闲时与青山相看不厌,足矣!

山花子·画春天

风雅钱塘

小院桃花自竞妍。儿童铺纸坐窗前。笑问这般为何事?画春天!

调色盘中怀五彩,生花笔下趣三千。配上歪斜名与姓,笑开颜。

英子点评:

这首小词写得如孩童般天真自然,没有造作的词句,而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现一个儿童“画春天”的过程,趣味盎然。开拍以“小院桃花自竞妍”勾勒出春天景象,这也是引发儿童作画的外因,于是“铺纸坐窗前”。接着“笑问这般为何事”与“画春天”一问一答,一幅生活画面跃然纸上。过片描写孩童作画的情态,以“生花笔”表现儿童的作画天赋,毫不为过。最有趣的是孩童画完之后“配上歪斜名与姓,笑开颜。”以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孩童的天真可爱,尤为可贵。

画堂春·情牵

张梅琴(山西)

春风轻拂若丝弦,直教思绪绵绵。碧湖杨柳已千年,幽梦相牵。

此际孤灯谁解?夜深对影亭前。疏帘常伴白云间,掠过心田。

英子点评:

题为“情牵”,此情谁牵?读罢,方知词人从春柳出发,引申出千年不变的情愫,缥缈婉约,凄清雅致。开拍由春风牵线,拂起丝弦般的柳条,从而引发绵绵思绪。“碧湖杨柳已千年,幽梦相牵”牵出“杨柳依依”之幽梦,暗含离愁别绪,埋下伏笔。过片以“此际孤灯谁解”自然承接,足见孤独,夜深孤影亭前,思绪蔓延。结拍虚实结合,暗示远方的思念,拾取些许安慰。

画堂春·苑有古槐240岁(依梅琴大姐韵)

静如(北京)

蝉鸣轻暑小弓弦。槐香落雨绵绵。古天衔木暗尘年,叶叶相牵。

因袭缘分无解,玉声还响廊前。纵横阡陌九千间,沧海桑田。

英子点评:

这首词步张梅琴《画堂春·情牵》之韵,选取苑中240岁的古槐为表现对象,抒发人间沧桑之感。开拍以列锦手法写之,简洁勾勒出初夏苑中的环境。接着以“绵绵”状写“槐香”与“落雨”,突出槐香之浓郁,表现落雨之缠绵。“古天衔木暗尘年,叶叶相牵。”是为佳句,“衔”字突出了古槐的高大,亦是作者的观感,“暗尘年”埋下议论伏笔。过片由“缘分无解”生发开去,“纵横阡陌九千间,沧海桑田”说明古槐见证了世事的变化,至少是看着苑中的人事变迁,感慨尤多。全词借物抒怀,玉声回响,让人回味。

永定河放歌

刘庆霖

小序:庚子四月初六,赴门头沟区求租居所,适逢永定河引黄河水,全线开闸通流。俯仰所见,山容翠黛森立,龙鳞白练萦怀;膝前浅滩浴柳,杂花摇曳,时闻童声洗耳,蛙鼓敲风。遂忘俗累,即兴于永定楼边畅饮,忽有感慨,以记。

时间开始后,山河先抵达。燕山与永定,在此极渤渤。

山河存记忆,被人常翻阅。绿风起氤氲,化育识重叠。

吾今欲暂栖,已签山水契。康衢大门开,有春在迎接。

此水通幽怀,此山不言别。吾陪黄河水,于斯学清澈。

水可结络交,久与梦同辙。水可作吾师,涓浍能载物。

山可当药食,瑰壮男儿骨。山可比圣贤,涤化世风洁。

吾生亲渌水,每见心必悦。江河独弦琴,常自在心拂。

吾生崇崒嵂,慕名多拜谒。曾给江郞山,递过英雄帖。

携酒愬斜阳,山河多寥阔。藉此水中火,熔炼心头铁。

一饮醉烟峦,二饮醉朒月。三饮倾五湖,天下孰豪杰。

光阴延长线,被谁打个结。笑我酩酊际,难禁澜翻舌:

水星已渴死,火星火熄灭。孤绝地球村,慨息自相伐。

时空松动了,拧紧踝关节。蝙蝠歌声黑,何敢浴白雪。

不畏雷霆震,不管天完缺。放胆作山石,惓待娲皇割。

满山草木中,指认一尊佛。抛把野花香,由蜂去啖说。

撒把鸟鸣声,让树去活泼。掰块水底天,喂养蛙声茁。

噫吁嚱!

男儿适花甲,已共天地协。虔修自胸壑,苍茫川与崫。

2020年4月28日

英子赏析:

这首五言为主的歌行体采用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入声韵,以永定河为契机,穿越时空隧道,表达了对山水自然的认知与体悟,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山水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无不流露在字里行间。全诗构思巧妙,布局合理,收放自如,纵横捭阖,足见笔力。

统览全诗,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于斯学清澈”;第二部分从“水可结络交”至“递过英雄帖”;第三部分从“携酒愬斜阳”至“慨息自相伐”;第四部分从“时空松动了”至“喂养蛙声茁”;第五部分从“噫吁嚱”至末尾。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第一部分交待所求居所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总领下文。诗人以现代语“时间开始后”自然起笔,由纪年开始宏观引入对大自然的思索:山河先抵达。意谓山河“先入为主”也,山河即是大自然最早的主人。接着由面到点,引出山河之代表“燕山与永定”,并以“渤渤”描绘其富有生机之状。山河承载着无数记忆,如同一卷卷史书常常被人翻阅。山与水是永远的知音,互相赏识,相依相伴,当绿风拂过,泛起云烟,滋养着山之精灵。而今作者欲于永定栖居,与自然山水签约,从此走上康庄大道,正如春风涌入大门,内心是何等喜悦!在这里,水洗涤着情怀,山不离不弃,“我”陪着黄河水,学着内心如何变得更加清澈。

第二部分承接上文,说明山水是如何陶冶诗人情操的。“水可结络交”至“涓浍能载物”写水对人的教化作用。《孔子论水》用了十一个比喻说明水是真君子:似德、似仁、似义、似智、似勇、似察、似包、似善化、似正、似度、似意。厚德载物,乃君子之风,是为可交也,故诗人视水为知音,说明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山可当药食”至“涤化世风洁”将山比作“药食”和“圣贤”,食用这一帖“药食”,可壮骨也,会变得傲然如山;亲近“圣贤”,世风会更加纯净。“吾生亲渌水”至“常自在心拂”写自身与水相亲,陶冶性情,江河如琴,弹奏出灵性之音符,拂去尘埃,使“我”心情愉悦。“吾生崇崒嵂”至“递过英雄帖”写自身对高山的崇敬,拜谒了不少名山,并选取江郎山这一典型名山,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在作者眼里,一座高山就是一位英雄,而这或许也是他曾经的追求罢。

有多少人希望成为如高山的英雄呢?然,“天下孰豪杰”?作者不由得在第三部分借酒生发人生之慨:山河多寥阔,谁主浮沉?纵然熔铸心头之铁,醉饮烟峦与亏月,倾尽五湖之斗量,就能真正拥有一片江山吗?殊不知“光阴延长线,被谁打个结”,此语新奇隽永,乃刘诗语言风格也。这无法打开的“结”在“我”醉得酩酊之际吐出了真言:水星、火星已经没有生命体的存在,唯有孤独的地球村还有生命的精灵,可为什么还要自相残杀呢?这自相杀伐的结果如何呢?由此引起下文。

相残的结果导致自然生态的失衡,作者以“时空松动了”诗意地说明了这一结局。既松动,则赶紧“拧紧踝关节”,但自然界是难以恢复元气的,“蝙蝠歌声黑”巧以通感手法道出地球的危机。幸而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不畏雷霆震”至“喂养蛙声茁”道出人类改造环境的决心与措施,并初见成效,正如作者小序中所言。永定河的改造,只是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的一个缩影。

第五部分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与山水相融,虔诚地借山水修身的情感,照应开头“吾陪黄河水,于斯学清澈”,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全诗意蕴深刻,语言丰富多姿,既有新诗语,又有古风味。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的运用更是增强了语言的柔韧性与表现张力。从自身对山水的感悟到对人类的审视以及对地球命运的慨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完成了一个“山水知音”的精彩代言,而这,正是山水赋予作者的灵感与使命!

写评是作者与评者的交流,读评是读者与评者的交流。所以,评者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写评是一件既快乐又艰苦的事:之所以快乐,是因为读到了好诗;之所以艰苦,是因为要付出很多的心思与精力。英子用心读了,也用心写了,一家之言难免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评 者 简 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担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特约评论员、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