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世界历史》37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第37集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欧洲各国王室之间历来有关联姻的传统,每当一个王室出现无嗣或断嗣的局面,就会引发起许多国家对王位继承权的争夺,甚至引发战争。所以从表面上看,发生在1740到1748年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与中世纪后期欧洲大陆其他一系列王朝战争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由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曾经一度把持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地位相当特殊。因此,这场战争以及随后爆发的七年战争促使欧洲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1700年由西班牙王室绝嗣引发的继承权争夺使西班牙帝国惨遭分割。为避免同样的结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在位时于1720年颁发《国本诏书》,宣布奥地利帝国所有世袭领地不可分割。若无男嗣,王位由长女继承。查理六世只有一个独生女儿——玛丽亚·特蕾西亚,所以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竭尽所能,通过国内法律和国际条约来延续奥地利帝国的香火,抵制各国分割帝国领土的野心。
1740年10月20日,查理六世去世。玛丽亚·特蕾西亚根据《国本诏书》继承了王位,此时,她还是一名23岁的年轻女子,然而《国本诏书》遭到了普遍的漠视,所有的国家都转而反对玛丽亚·特蕾西亚。德国的两位诸侯巴伐利亚选帝侯查尔斯·阿尔伯特和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三世对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表示异议,认为自己才拥有继承权,因为这两位选帝侯分别娶了查理六世的前任皇帝——约瑟夫一世的两个女儿。法国力图使自己扶植起来的巴伐利亚选侯继任帝国皇帝,而英国则希望通过扶持奥地利来牵制法国的力量,西班牙觊觎意大利境内的奥属领地,日益强盛的普鲁士则对富饶的西里西亚垂涎已久,而俄国对普鲁士的日益强大又感到忐忑不安。欧洲列强怀着觊觎欧洲大陆的野心使这场王位争夺渐渐引发了一场战争。实际上,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就是分别以法国和英国为首的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和欧洲霸权发动的一场争霸战争。
十七世纪晚期以来,欧洲大国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老牌殖民帝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经衰落,荷兰经过3次英荷战争的打击也已将头把交椅拱手让给了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和法国路易十四推行的重商广义政策则使英法相继成为欧洲政治、经济、军事强国,长期统治欧洲大陆的神圣罗马帝国早已在三十年战争的打击下分崩离析。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戏谑道:它既不神圣,也不是罗马人的,它甚至不是一个帝国,德国逐渐落后于西欧的步伐。然而哈布斯堡家族仍然保有帝国皇帝的荣耀,并继续控制着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也就是今天的捷克等国的世袭王位,哈布斯堡占据着国外大片领土,幅员极为辽阔,于是成了英法及欧洲许多封建王朝的猎取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谢闻歌)“当英法两国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的矛盾上升为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以后,他们不惜一切时机地利用王位继承权的转换来达到强大自己、削弱对方的目的。1689至1691年的英国王位继承战争,1701至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33年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都被打上了英法争霸的烙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同样也不例外,在冲突中,英国希望通过扶持法国的宿敌奥地利来牵制法国的力量,保持自己在殖民地和海上的优势,英国与荷兰一道给奥地利提供财政资助,而法国则继续奉行他在三十年战争中的政策,也就是支持德国诸侯国家,反对哈布斯堡王朝,所以法国和西班牙站在了普鲁士的一边。”
当三十年战争爆发的时候,普鲁士尚未跻身于欧洲列强。追溯到公元十世纪,后来令欧洲无比震惊的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还只是瑞士北部索伦山上一个城堡的领主,十二世纪时它成为纽伦堡的城主。1415年这个家族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那里取得了勃兰登堡领地和选帝侯称号。此后,霍亨索伦家族通过战争、外交、联姻等手段在神圣罗马帝国北部获得了许多块分散的领地。1618年勃兰登堡选帝侯从波兰手中得到东普鲁士。三十年战争结束时,又兼并了东部波美拉尼亚,成为德意志北部最大的诸侯国。然而这些大多相距遥远且毫无联系的领地令勃兰登堡选帝侯颇为烦恼。比如,首都柏林与东普鲁士相距700公里,隔着整个波兰,而西部还分散着克累弗、马克和拉文斯堡等几块小领地。十七世纪中叶以后,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开始谋求把这些零散的领地统一起来,他建立起一支精税部队,对军队的特别关注,成为了这个国家鲜明的特点。
1701年,腓特烈·威廉的儿子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那里获得了普鲁士国王的称号,加冕为腓特烈一世。由此,勃兰登堡选帝侯国逐步发展成为了德意志诸侯国中最具实力的普鲁士王国。
1713年,腓特烈一世的儿子腓特烈二世继位。腓特烈二世是德意志国父式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摒弃了欧洲君主依赖外国雇佣军的作法,建立起一支以本国士兵为主的军队。腓特烈二世用严格的规章条令来约束军队,很快塑造出了一支欧洲纪律最严明、效率最高、充满战斗力的武装。在他的领导下,普鲁士开始走上了争霸欧洲的军国主义道路。
当其他国家还在等待观望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已率先提出由巴伐利亚选帝侯继承奥地利王位,随后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撒丁等也相继宣布拒绝承认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英国、荷兰、俄国、匈牙利、西里西亚、波希米亚等国则站在奥地利一边。英国虽然为了与法国、西班牙对抗而支持奥地利却不想立刻卷入欧洲大陆的军事行动。奥地利内外交困、情势危急。
1740年12月,普鲁士不宣而战,攻入西里西亚,开始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西里西亚位于奥得河上游,是波希米亚王国的一部分,人口稠密、资源丰富、工业先进。普鲁士对富饶的西里西亚垂诞已久。这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正是由两次西里西亚战争构成的。普军的迅猛突击,使兵力薄弱的奥军猝不及防。1741年1月3日,普军攻入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特。4月10日,腓特烈二世亲率两万军队进逼西里西亚的莫尔维茨村,与奥军展开一场激战,奥军全面溃退,几乎把整个西里西亚拱手让给了普鲁士军队。莫尔维茨会战后,普鲁士积极寻求盟友。1741年5月,巴伐利亚、法国、西班牙在慕尼黑签订《尼芬堡条约》,不久,普鲁士、萨克森、瑞典、撒丁、那不勒斯、科隆等国也加入该条约,形成了以瓜分奥地利为目的的军事同盟。1742年,巴伐利亚选帝侯阿尔伯特被反奥同盟选举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七世。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很快便发展成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当腓特烈二世率领普军入侵西里西亚时,玛丽亚·特蕾西亚正好怀孕,在她生下未来的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后,立刻把注意力转向了政治,但战局依然对奥地利非常不利。巴伐利亚、法国由北方入侵,占领了上奥地利、波希米亚,维也纳告急。英国、尼德兰、俄国虽然在财政上支持奥地利,却并没有出动军队。1742年5月,普鲁士、法国、萨克森联军在波希米亚的霍图西茨与奥军再次会战,伤亡惨重,奥军痛失6330人,普军损失4800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谢闻歌)“正当奥地利因兵力不足而陷入困境的时候,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外交谋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直觉到,普鲁士才是奥地利最大的敌人,因而暂时放弃了对西里西亚的主权,主动与普鲁士议和,终于成功地使腓特烈二世暂时脱离反奥联盟。1742年7月28日,在英国的调停下,普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和约,奥地利将几乎整个西里西亚和格拉茨公爵领地割让给普鲁士,而作为交换,普鲁士承认了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王位继承权。”
普鲁士的退出给了奥地利喘息的机会,奥地利趁机力争夺回失地。它联合英国、汉诺威、黑森、荷兰等国在其它战区积极行动起来。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亲自游说匈牙利,以雄辩的演说获得了匈牙利的宣誓效忠,奥地利军队实力大增。1742年底,奥军相继占领波希米亚和巴伐利亚,把法国联军逐出了波希米亚。1743年6月,英国、奥地利、荷兰、黑森、汉诺威联军四万人在巴伐利亚的哥廷根与6万法军展开激战。法军在付出重大伤亡后被迫撤退。1744年奥地利同英国、荷兰、撒丁诸国的合作通过《沃尔姆斯条约》得到加强,并同萨克森订阅防御同盟,从而得到了萨克森的军事援助。
1744年夏,奥地利军队开进了阿尔萨斯,并在意大利境内击溃西班牙军队。局势开始有利于奥地利,然而普鲁士担心奥地利获胜后会收回西里西亚,所以于1744年8月17日再次不宣而战,突然攻入与奥地利结盟的萨克森,并同时向波希米亚发动进攻,同年9月16日,普军攻占布拉格,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爆发。最初几个月,奥军屡遭惨败,后来奥军采取拖延战略不断以小战消耗普军,进而破坏普军交通线,袭击其补给纵队,断其粮草供应,使普鲁士军队损失近1.2万人,相当于主力部队的五分之一。普军被迫于1744年11月26日放弃布拉格,退守西里西亚。1745年初,奥军接连打败法军和巴伐利亚军队,5月向西里西亚发动进攻。6月4日,在霍亨弗里德贝格附近,6万普军向奥地利萨克森联军发起攻击,分别将其击溃。普军在战斗中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充分利用进攻的突然性和快速性,使联军猝不及防,丢下一万多具尸体后仓惶溃逃。霍亨弗里德贝格是普军打得最成功的一次会战。但普军没有乘胜追击,给了奥军喘息的机会。9月30日,奥萨联军在索尔地区以两倍于普军的兵力发动攻击,再次被普军击败。12月15日,普军在凯塞尔多夫歼灭3万联军并占领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玛丽亚·特蕾西亚被迫再次以牺牲领地的方式,换取普鲁士之间的和平。12月25日,普鲁士同奥地利、萨克森签订《德累斯顿和约》。奥地利承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占有权,普鲁士则承认玛丽亚·特蕾西亚对奥地利的王位继承权。此时,刚当了三年皇帝的查理七世突然病逝。普鲁士投票支持玛丽亚·特蕾西亚的丈夫弗朗茨·斯特凡大公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弗朗茨一世,一度中断的帝国皇位再度回到哈布斯堡家族手中,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至此结束。
法国人在欧洲战场上纵横驰骋,颇为得意。在海外殖民地,法国也一度占据有利地位。1746年占领了英国在印度的商业基地马德拉斯。但是,由于法国很难在维持欧洲庞大部队的同时,还能全副精力地照顾海上作战,在它经历了殖民地战争一系列的挫败之后,尤其是1748年,俄军一个军进入普鲁士,法国害怕俄军进逼莱茵,于是同意和谈。同年10月,各交战国在亚琛签订《亚琛和约》,和约承认《国本诏书》和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权,并承认弗朗茨·斯特凡一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而普鲁士则成功地吞并了西里西亚,法国将奥属尼德兰归还奥地利,奥地利则将意大利境内的属地割与西班牙和撒丁。
哈布斯堡家族以牺牲领地换来了各国对其王位继承权的认可,然而对于英国和法国来说,新一轮的争霸还在酝酿之中。和约只是暂时的休战协定罢了,普鲁士的迅速掘起改变了欧洲列强传统的力量格局,迫使各国重新调整了外交战略,奥地利与宿敌法国修好,共同对抗普鲁士。英国则力图把普鲁士培养成为英国在欧洲大陆新的利益代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促成了欧洲近代史上一场重大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革,进而酝酿了一次更大规模的七年战争。
1756年爆发的七年战争,虽然可以看作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延续,但交战双方的伙伴关系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