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龙读医笔记
临床是一个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很多医疗经验都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学习在临床上必不可少,不可懈怠。
春节期间,我也有一点时间整理一下我的读医笔记,这些笔记都是我成长的足迹,也是我能够驾轻就熟地进行临床治疗的根基,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到各位同仁和朋友们。
舒活酒:樟脑一两五钱(先用酒精溶解),三七、麝香各一分,生地(量不限,夏多冬少,约二两,先用酒泡好,药性透,颜色鲜艳),冰片六钱,薄荷脑八钱,干酒五斤,将上药泡于酒内,再加生地酒即成。冬天加红花五钱、血竭一钱。具有舒经活血、祛瘀之效。主治骨折、脱臼整复后肌肉、肌键捩伤,肌肉疲劳及肌键萎缩等均可用来擦在皮肤上作按摩,可透深部组织。【禁忌】不能内服,皮肤破损及发疹者不宜使用。
外伤新伤外敷药:黄柏一两,木通五钱,续断五钱,血竭一钱,延胡索五钱,地肤子一钱,广木香三钱,红花一钱,羌独活各五钱,局部中大发热者加大黄一钱,具有散瘀、止痛、活血之效(气候燥热去羌独活),治一切新伤(骨折、脱臼、肌肉和一切软组织损伤皆可用)。【禁忌】有伤口者禁用。
治新伤药(冬夏皆可用)外敷药:黄柏五钱,木通三钱,合欢花二钱,紫荆皮二钱,独活一钱,血竭一钱,延胡索一钱,地肤子一钱,杜仲一钱,檀香八分,丁香五分,大黄一钱,广木香五分,具有散瘀、止痛、活血之效(气候燥热去羌独活),治一切新伤(骨折、脱臼、肌肉和一切软组织损伤皆可用)。【禁忌】有伤口者禁用。(合欢花性味甘,平,功能舒郁、理气、安神、活络、养血、滋阴肾、清心明目。临床少见合欢花治疗外伤,以往医籍记载如《本草便读》:“能养血、活气、通脉。”《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通气活肾,养血消仲痛。”《中草药学》﹝江西﹞:“解郁安神,和络止痛。治肝郁胸闷,忧而不乐,健忘失眠。有时还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疼痛。”《圣惠方》夜合花丸治腰脚疼痛久不差:“夜合花四两,牛膝一两(去苗),红蓝花一两,石盐一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麸炒微黄),桂心一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子母秘录》“治打损疼痛:夜合花末,酒调服二钱匕。”)
骨折脱臼之韧带损伤新伤方外敷药:续断三钱,木通三钱,黄柏三钱,合欢花二钱,白芨二钱,地肤子三钱,杜仲八分,檀香八分,丁香五分,血竭九分,合欢皮一钱,延胡索一钱,甘草一钱。
骨折脱臼之韧带损伤陈旧伤方外敷药:木通二钱,续断三钱,儿茶一钱,血通一钱,广木香一钱,乳香一钱,没药一钱,丁香一钱,羌独活各一钱,血竭一钱,千年健一钱,牛膝一钱,官桂二钱,五加皮三钱,土鳖虫五分,自然铜五分,白芷二钱,川芎二钱。(注:血通即大血藤。)
地中海贫血方:黄芪3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红孩儿60克、制首乌2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本方重用红孩儿,有活血、补血、止痛、散气的功用,药理研究显示可以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并有收缩子宫作用。
红孩儿学名是薯莨,别名还有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莲、血三七、雄黄七、血葫芦、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孩儿血、牛血莲、染布薯,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出血等。《贵州民间药物》:“收敛固涩,止血痢。治红痢,红崩,咳血,水泻。”《福建药物志》:“治带状疱疹,鱼虾中毒。”《贵州民间药物》“治咳血:朱砂莲、藕节各9g,茅草根6g。共炒焦后,煎水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治衄血,咯血:薯莨12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治内痔出血:牛血莲、旱莲草、海蚌含珠各15g。水煎服。”《贵州民间药物》“治红崩:朱砂莲、红鸡冠花各9g,百草霜3g。共研末,煮米酒服。”《湘西苗药汇编》“治月经不调:牛血莲10g,月月红10g。水煎服。”薯莨目前主要用于工业染布,入药仅民间少数地方在用。
消瘀接骨散(丁锷):花椒20克、五加皮50克、白芷50克、桂皮20克、川芎50克,上述药物研成粉未,用少许饴糖或蜂蜜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取该药膏适量敷于患处,外用洁净的纱布或棉布覆盖固定即可。每24小时更换一次,1周为1疗程。方中川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五加皮、桂皮、花椒温经通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中药可以改善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五加皮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花椒可扩张血管。诸药合用,外敷易于穿透皮肤,共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主治各种急、慢性损伤后的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本方广泛用于骨伤科的急慢性损伤。急性腰扭伤以该药外敷后10—20分钟即可止痛;新鲜骨折复位后外敷10分钟止痛,1—2天即可消肿,明显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在慢性损伤中治疗髌骨软化症、跟痛症、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颈椎病、腰背肌筋膜炎等有良好疗效。在患处外敷的药膏厚度不得小于1毫米,一般2—3毫米,否则局部药物浓度不足,会影响疗效。夏季长期运用时,局部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搔痒、丘疹等过敏反应表现,停药后或改用丁锷教授另一外用药方骨疽拔毒散外敷即可消失。在更换药物期间,局部可予温水擦洗,配合同部按摩疗效更好。
五川灵仙汤(痹症外敷方):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将前12味药物放入锅中,加冷水3000毫升左右,浸泡1~2小时,煎沸30~40分钟,倒入盆内,加入芒硝、食醋搅匀。方中川乌、川椒、威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元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食醋含醋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诸药水煎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