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刚死,刘邦要煮蒯通,蒯通:“是的,就是老子劝韩信反的。”
天下既定,后信以罪废为淮阴侯,谋反被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汉书》
公元前196年,60岁的刘邦从平叛陈豨的战场回来,很是烦躁。他的夫人吕雉迎了上来,表情一如既往地带着些小心翼翼和讨好:“陛下,韩信已被臣妾斩于钟室。”刘邦脑子一嗡,心情既悲且喜:“干得好,他死时可有说什么?”吕雉说:“他说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
“蒯通?就是害死郦老先生的那个齐国疯子吧!来人,给老子召蒯通!”
架大锅,烹蒯通
刘邦这个人,向来不喜儒生。谁要是敢在他面前戴儒生的帽子,他不仅要骂骂咧咧地解下他的帽子,还要撑开腿溲溺其中。但是郦食其是个例外。
郦食其第一次见刘邦时,已经六十多岁。同乡人劝他不要以儒生的身份见刘邦,他偏不,一身儒服儒冠来到刘邦下榻的旅舍。刘邦也不客气,撒着两个脚丫子,坐在床上让两个女人给他洗脚。郦食其作个揖也不拜,斜睨着刘邦:“你要想灭秦,这个态度对长者,恐怕不太好。”
刘邦立即停止了洗脚,盛装拜见他,于是郦食其帮他拿下了陈留。郦食其的才能比不上张良,但是胜在他一心一意待刘邦,从未想过侍奉其他人。有人说,刘邦最喜欢的就是郦食其。
但是郦食其最终死在了蒯通手上,还是被烹死的,很惨。
想到这些,刘邦心中的怒火便无法遏止,命人架起大锅,烧得汤沸滚滚,要让蒯通也尝尝被煮的滋味。
蒯通被五花大绑带到刘邦面前,刘邦打量了下他,道衣破袍,头发披散,趿着脚,标准的疯道人打扮,倒是很对他的胃口。
刘邦开口问道:“是你教唆淮阴侯谋反的吗?”
蒯通哈哈大笑:“是啊,就是老子。韩信竖子不听老子的话,才落得这么个下场。要是早听老子的,陛下,您还有机会杀他吗?”
“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刘邦指着锅大怒:“烹了他!”
蒯通看着旁边沸水翻滚的大锅,心里很不服气,一直以来,他都顶看不上刘邦。
蒯通的第一次出世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反秦农民起义的战火烧到了赵地,领头的人叫武臣。武臣北上连下十余城,队伍从3000人扩大到数万人。但是他对自己的命途还是有些忐忑,派人寻访高士来卜算下吉凶,这一找便找到了蒯通。
▲注:蒯(kuǎi)通,本名蒯彻,因为犯了汉武帝刘彻的讳,所以司马迁将他的名字改成了“蒯通”。
这是蒯通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蒯通与齐人安期生是好友,而后者则是道家史上的名人,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终极梦想。蒯通自己也是一位高士,善于给人看相和卜问吉凶。
武臣派人问蒯通自己的吉凶祸福,蒯通想了想,没有直接去见他,而是来到了范阳(今河北保定)县令徐公这里。
一见到徐公,蒯通便说道:“我是范阳的百姓蒯通,阁下就要死了,特来吊丧。不过又要祝贺阁下,因为遇到我蒯通,又有了生机。”
徐公有些抗拒:“何来吊丧一说?”
蒯通说:“阁下做了十几年的县令,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恐怕都数不过来了。百姓们之所以没有把刀子插进您的腹里,是因为他们畏惧秦朝的法律。如今天下大乱,法条搁置,百姓们马上就要争先恐后地来给你插刀了。”
徐公拭了把冷汗:“那生机是指?”
蒯通说:“我马上要去见起义军领袖武臣将军。到时候,我会这样跟他说'将军,您一定要靠强攻来夺取城池,实在不划算。采用我的计策,您将不费一兵一卒而平定千里。’武臣将军将会问:'什么计策?’我会趁机说:'范阳县令徐公是个贪生怕死、贪慕富贵之人,他愿意第一个举城投降。他投降后,您若不善待他,那么周边的郡县将相互转告:'范阳令先降而身死’,因而个个会据城固守,难以攻取;您如果用华丽的车子迎接范阳令徐公,让他驾着车子在周边的郊野驰骋炫耀,那么周边的郡县将相互转告:'范阳令先降而富贵’。这样一来,大家就会像坡上滚落的泥丸一样,竞相投降了。’”
徐公听完,赶紧给蒯通行了个大礼:“求先生活命。”
蒯通坐着徐公给他准备的车马,来到武臣这里如此一说,武臣马上准备了豪华的阵仗迎接徐公。周边据守的秦国郡县听说这件事后,果然争相投降,这一下子就降了30多座城。
这是蒯通出世的第一战。
害死郦食其
公元前203年,蒯通又跟随了韩信。
刘邦命令韩信攻打齐国,却又暗戳戳地派郦食其去劝降齐王田广,中间并没有跟韩信打招呼。郦食其果然是一代辩才,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一下劝降了齐国70多座城,比蒯通当初还多40多座呢。
韩信听说了这件事,想要停止进攻。蒯通在台下举着袖子,默默无语。
韩信:“先生这是何意?”
蒯通收起袖子:“汉王可有诏命将军停止进攻?”
韩信沉默:“并没有。”
蒯通:“汉王命您进攻齐国,私下却又派郦生去劝降齐国,这不是摆明了对您不信任吗?况且郦生一个儒生,一顿嘴炮就拿下70多座城;将军率领几万兵马,才打下赵国50多座城。将军为将数年,难道还比不上一个竖儒吗?”
蒯通说这话略有些刻薄,说起来他跟郦食其也算是同行。不过他说的也很在理,郦食其能拿下齐国70多座城,全凭了韩信虏魏王,破赵、代,降燕,定三国的赫赫威势,把齐王田广吓破了胆。刘邦和郦食其此举,乃小人之举。
韩信听了蒯通这番话,血脉偾张,立即下令继续进军齐国。齐王田广被郦食其劝降,早撤下了防守,如今见这阵仗,既惊吓又愤怒,开水一煮,便将郦食其烹了。
三分天下之计
韩信平定齐国,威震天下,而此时他的大领导汉王刘邦,却在荥阳被项羽困得死死的。无奈之下,刘邦接受张良的计策,将韩信虚封为齐王。
张良、陈平脚踩刘邦
▼
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项羽派武涉来策反韩信,劝他脱离刘邦,三分天下称王一方。韩信这个人,虽是一代兵仙,但缺点就是小气吧啦爱记仇。当年项羽看不上他,呼来喝去将他当个路人甲,他只好愤而归汉。这件事他念念不忘,于是断然拒绝了武涉的建议:“我韩信誓死不叛汉,替我感谢项王的美意。”
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其实是“俺老韩现在牛逼了,当年你看不上俺,现在又来拉拢俺,想都不用想!”这就是情绪控制大脑,哪怕别人说得再有理,也不听。
可是蒯通没有这个情绪,他看重韩信,想要在韩信这里成就一番封侯伟业,就必须助力韩信设立一个更高的人生目标。
命运的齿轮,此刻恰好转向了韩信,而良机稍纵即逝。
蒯通再次在台下举着袖子,默默无语。
韩信:“先生又有何言?”
蒯通收起袖子:“臣听闻足下拒绝了项王的提议。”
韩信:“是。”
蒯通:“臣未出山时,曾跟人学过几日相面之术。”
韩信:“那先生看寡人面相如何?”
蒯通:“请足下先屏退左右。”
左右等人都下去了。蒯通:“臣观察足下的正脸,最多不过封侯,而且情势危殆;但是观察足下的背面,却又贵不可言。”
韩信:“先生此话何意?”
蒯通:“今楚汉相争,胶着不下,只欠一人。足下助汉,则汉胜;足下向楚,则楚胜。如今天下局势,都系于足下一人。”
韩信:“……”
蒯通:“臣愿意披肝沥胆,效犬马之劳,请足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凭着足下的贤圣,拥重甲,据齐地,从燕赵,止楚汉之争,抚四方诸侯,必能成就一方霸业。”
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韩信:“汉王与我亲厚,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
蒯通:“足下没听过'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吗?越国的文种大夫是怎么死的?张耳和陈馀为刎颈之交,此二人下场又如何?”
韩信:“……”
蒯通:“况且足下功业天下无双,谋略世间少有,归楚,楚人猜忌;归汉,汉人害怕。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臣实在为您担心啊。”
韩信:“先生暂去休息吧,容我好好考虑下。”
话说到这份上,说韩信不心动是假的。可是他总念着刘邦的那点君臣之情,知遇之恩,不愿背弃。大丈夫薄情寡义,背信弃义,忘恩负义,那活着还有什么劲?况且他功劳这么大,又没什么大错,刘邦不会对他怎么样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韩信脑子里响了三遍“不会吧?”,挣扎了几天,蒯通又来催促:“臣听闻天赐良机而不把握,会反受其害。时机啊时机,绝不会第二次来临,请君速决。”
然而命运的齿轮还是滑了过去,韩信拒绝了蒯通的提议。蒯通仰天大笑,披着巫袍疯疯癫癫地从韩信的大营中跑出:“天意啊,天意,天不向齐,可又奈何!”
蒯通离开了韩信。
各吠其主
万里江山,尽归刘氏。韩信被吕后斩于长乐宫钟室,还按了个谋反的千古骂名。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看着烧得沸水翻腾的大锅,蒯通的心态没有郦食其那么好。当初齐王田广要烹郦食其,对他说:“你只要能让韩信停止进军,我就饶了你,否则就下大锅吧!”郦食其是个骨子里刻着“舍生取义”因子的真儒,他说:“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我说过的话一句不改!”于是就进了大锅。
所以刘邦是真的喜欢他啊,在他当皇帝的最后一年,飨宴群臣时,依然对郦食其念念不忘。
左右侍卫要押蒯通下锅,蒯通大喊:“哎呀,陛下要煮了我,实在是太冤了!”
刘邦摆了摆手,暂时止住侍卫:“你挑唆韩信谋反,有何冤屈!”
蒯通匍匐在地上:“陛下听说过,做狗的,有不对外人吠的吗?况且那时候,臣只知有韩信,并不知有陛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大家争相恐后去做跟陛下一样的事,只是没有陛下的才能,才纷纷失败。难道陛下可以把这些人全部煮了吗?”
通曰:“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上乃赦之。——《汉书》
“只知韩信,不知陛下”,蒯通这话其实就是放屁。他怎么可能没有听过刘邦的名声,早年他与安期生曾经一起侍奉过项羽,可惜项羽不能识人。后来他又侍奉韩信,结果韩信并无帝识。最后,他又客于齐相曹参门下。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侍奉过刘邦。
这句话不仅是放屁,还带有讽刺刘邦之嫌,或许刘邦没有听出来,或许刘邦并不在意。
蒯通对刘邦的为人,一直顶顶看不起。刘邦身上一直带着草痞的气息,既没有霸王项羽的冲天气概,也没有兵仙韩信的略不世出,且为人反复无常,视信义如溲溺,气节如粪土,善猜忌,不信人,无礼仪,这些都让蒯通觉得刘邦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雄主。
然而在这点上,蒯通就有些比不上韩信了。韩信清醒地知道,自己虽能统百万兵,却比不上刘邦,刘邦不善将兵,却能将将。换句话说,刘邦能识人,会用人。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或许蒯通身上某种民间游侠的气质打动了刘邦,也或许蒯通放肆直言的态度让刘邦很欣赏,刘邦命人释放了蒯通。
最终蒯通回到齐国,做了故人曹参的座上宾,终了此生。
——
南宋词人刘克庄曾经做《蒯通》诗:“郦生方横死,蒯彻亦阳狂。设不逢刘季,同趋一鼎汤。”肯定了刘邦的与众不同。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先生则说:“武涉之说韩信,各为其主,原不足怪。蒯彻并非楚臣,何为唆信叛汉,使之君臣相猜,他时钟室之祸,非彻致之而谁致之乎?”认为韩信之死,皆由于蒯通。
大家是如何认为的呢?该怎样评价蒯通这个人呢,欢迎留言。
蒯通(生卒年不详),本名蒯彻,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秦末汉初辩士。
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遭到刘邦捉拿后,无罪释放,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