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首日票房350万,电影院开业赔更多,行业复苏的阻碍在哪?
7月20日,在电影局发出复工通知之后,全国部分影院恢复营业,并交上首日成绩单,但这份成绩并不理想。
从专业平台给出的票房统计来看,首日票房仅347.6万元,其中率先上映的新片《一次的离别》排片占比最高,票房150.75万,而另外两部新上映的电影票房非常不理想,其中纪录片《璀璨薪火》票房仅3.5万,《搏击者》1.7万。另外重映的18部电影票房成绩也不是很理想,最好的是《误杀》,票房59.3万,紧随其后的是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42.13万,成绩最差的是成龙主演的《十二生肖》,票房仅1.04万。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组数据是,复工首日全国仅有8%的影院重新营业,出票13.8万张,排片8600多场。相比去年7月20日的2.4亿票房,仅为2%的比例。从这些数字来看,得知影院可以恢复营业,行业从业者及普通观众的欢呼声似乎来的早了一点,电影院想要恢复往日繁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电影行业复苏,到底难在哪?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受疫情影响,观众的观影热情不够高涨,也有大多数影院在持观望态度。从首日出票13.8万张的数量来看,去年同期出票691万张,相去甚远,影院是密闭空间即便佩戴口罩其实还是有感染的风险,所以绝大多数观众还是不太敢走进影院,毕竟和去超市买菜、去餐厅吃饭相比,看电影属于娱乐消费,并非生活必需品。
也因为考虑到这一点,复工首日全国仅8%影院开门营业,大概在800家左右,日票房不足3000元的超过400家,在2000元以下的超过300家,最低的票房还不到千元,这样的营业额,除去各项开支,开业比关闭亏更多。多数影院还在观望,毕竟一旦营业,除了租金外,还要增加人工、水电等经营成本,如果没有观众会亏损更多,就连票仓城市深圳,也仅有3家影城恢复营业。
第二个原因,还是缺乏优秀片源的支撑。如上文所说,7月20日复工当日,仅有三部不太吸引观众的新片上映,复映的18部电影也没有足够的能量将观众拉回到影院,并且,尽管片单中的国产电影采用公益放映的形式,不需要影院分账,但影院为了回收运营支出,也还是采取和正常电影一样的票价,会让观众多少觉得有些不值,因此票房普遍偏低。
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多上映一些观众感兴趣的新电影,但《夺冠》、《唐人街探案3》等热门大片,制片方和发行方会有对赌协议,也不敢轻易上映,所以影院想要恢复往日繁荣确实很困难。
第三点是政策原因。影院恢复营业要满足几个条件,其中包括单场放映不能超过2个小时、日排片只能是正常时的一半,以及不能售卖零食和饮料,这些条件对于影院经营者来说相当苛刻。
一方面,影院平日上座率本身不高,都靠周末和节假日盈利,如今卡在一半的排片,相当于票房缩水一半,同时零食和饮料的利润大概能占到影院营收的20%左右,这部分砍掉,短时间内影院想扭亏为盈几乎不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仅有8%的影院开门营业的原因。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截止到7月21日晚,单日票房已经超过400万,要高于7月20日的票房,这说明开业影院数量增加,买票的观众也在增加,不过从单片票房来看,重映的《误杀》超过130万,反倒比新上映的口碑力作《第一次的离别》更高,这也说明了文艺电影在国内很难卖座的事实,希望后续能尽快有更多的商业电影来驰援影院,这样才能尽快恢复往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