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者必知】高血压为什么总是降不下来,原因在这里?
概述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西医疾病诊断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需考虑:
1、急,慢性肾炎;
2、慢性肾盂肾炎;
3、嗜铬细胞瘤;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肾血管性高血压。
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的辩论诊断
中医对高血压的辩证分型就更细了,分8型,小编觉得这是比较全面的了,对于临床的辩证诊断及治疗更精细了。
1.肝阳上充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目胀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肾阴虚 头晕目眩,双目干涩,五心烦热,腰腿酸软,口干欲饮,失眠或入睡易醒,尿黄,便干。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3.阴阳两虚 头昏目花视糊,心悸气短,间有面部烘热,腰酸腿软,四肢清冷,便溏纳差,夜尿频数,遗精,阳痿。舌淡红或淡白,质胖,脉沉细或弦细。
4.痰湿中阻 头晕头重,胸脘满闷,恶心欲呕,心悸时作,肢体麻木,胃纳不振,尿黄,便溏不爽,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
5.气虚血瘀 头晕肢麻,倦怠乏力,活动欠灵,胃纳呆滞,动则气短,日轻夜重,甚至半身麻木,小便失禁。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脉弦涩。
6.命门火衰 头晕目眩,精神萎糜,形寒肢冷,尿清长,头面及下肢浮肿,阳萎,舌淡苔白,脉沉迟弱
7.心脾两虚 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纳少面色皎白,舌胖淡,边有齿痕苔薄,脉沉弱。
8.阴虚阳亢 头晕头痛,耳呜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四肢麻木,舌红苔薄,脉沉细。
中西医治疗对比的体会
由于西医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中,临床诊断理论相对较少,以治疗中处理这类病人就相对面较少。在从医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多数高血压患者一直在服用西药,患者说医师还吩咐:必须终身服药。多数患者一经停药,血压又上升了,而且还出现了很多的西药带来的副作用,譬如:双膝关节疼痛、双下肢水肿等。总有治标不治本的感觉,造成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不说,由于长期服药,为家庭还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用中医辩证分型进行诊断,并使用中医药及民间传统医学结合,如刺络、中草药穴位贴敷、加上国家专利中草药治疗。患者立即感觉头脑清醒,血压平稳下降至正常,治疗时间短,最重要的是治疗或调理时无痛苦,不用住院,不输液,不打针,随治随走。对于长期患高血压的朋友,可以选择这种方法,医师辩证施治,具体诊断一下,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一类型的高血压,明确诊断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或调理措施,说不定会收到前所未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