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正常人,仅此而已 | 如何看待负性情绪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作者 蒲易安

编辑 十六

图片来自网络

一直以来,我就特别喜欢在朋友圈或者空间分享生活状态,读高中的时候如果遇上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就会随时分享自己的心情,差不多就属于那种整天刷屏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发的都是很丧很负能量的动态。

现在想想,真的是对不起我的朋友们,一打开朋友圈看到基本上全是负性情绪的动态,可能有一天的好心情都会被被我破坏。

最近,自己遇到很多倒霉的事情,属于疯狂想吐槽的状态,自己发了几条负能量的朋友圈,害怕影响到别人,赶紧括弧补充一下(最近状态不好,吐槽一下请见谅)。有时候,有朋友找我聊天,他说自己的状态没有以前好,整个人变得特别烦躁。不想在朋友面前表现出来,因为不想影响别人,因为他觉得如果找人倾诉会给别人很多负能量,他不想成为一个传播负能量的人。

其实,偶尔发一些牢骚吐槽或者负能量的东西是可以理解的,当内心积压的负性情绪慢慢累积,我们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个渠道去发泄去倾诉。如果这些情绪一直积压在我们的心中,慢慢地可能会成为心中的一颗“毒瘤”,渐渐地影响我们的心态、情绪,随之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很多措手不及的事情,让我们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状态,严重的甚至崩溃。这时候的我们可能全身都被负性情绪所侵蚀,所以了解自己是怎么被负性情绪所影响的这很重要,我们不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负性情绪 (negative affect, NA) 是一种心情低落和陷于不愉快激活境况的基本主观体验,。它包括各种令人生厌的情绪状态, 如愤怒、恐惧和抑郁等。生活事件是诱发负性情绪的重要因素,它不但会导致问题行为的增加,而且也是促发情感性障碍及激发抑郁症发作的重要诱因。

引发负性情绪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生活中事件,而事件的发生会让我们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我们不好好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由情绪问题产生的行为问题也会随之严重,而且负性情绪积压过多还会被泛化,最终引发更多严重的问题。

因此,如何降低和减少负性情绪成为调节情绪问题、处理健康和行为问题的最好途径。在如何减少负性情绪的诸多策略中,在遭遇生活事件后的社会支持情况及应对方式成为影响个体调控负性情绪的重要中间变量。

社会支持:我们通俗的来讲就是在个体的生活中,主要由身边的人或是人际交往中所接触的人或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提供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有助于帮助个体塑造正常的生活模式。

从社会支持来看, 它既可对心理症状产生直接的影响, 又能在生活事件与心理症状间起到间接的缓冲作用。研究表明, 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的关系, 受到了社会支持和主观支持的影响。在经历生活事件后, 个体所受到的主观支持越大, 生活事件对负性情绪的负作用就越小。

当面对因生活中的压力或烦恼的事件而备感焦虑或郁郁不欢的求助者时, 哪怕只有来自咨询师的同理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主观心理支持, 都能够有效地减低当事人情绪上的不快。

研究还发现, 除主观支持外, 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这表明只有主观支持, 才是有效降低个体因生活事件所引起的负性情绪的最重要的保护因素。

有研究表明,消极、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不同质的影响:成熟型应对与生活事件和负性情绪间的路径系数均为负, 而不成熟型应对则与该两者的关系均为正。这一结果表明:对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采取不成熟应对方式者, 因生活事件所引发的负性情绪会更严重些, 不成熟应对方式成为负性情绪的负性恶化因子, 它加剧了因生活事件引发的负性情绪。

而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者, 其在面临突发事件时, 能够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 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因生活事件所引发的负性情绪。在降低由生活事件所引发的负性情绪中, 与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相比, 认清并改变自己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应当更重要些。

负性情绪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如果正确的处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经历的。面对生活中负能量的侵袭,我们可以选择采取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我们也可以求助于其他人的帮助。

不管怎样,我希望你能明白,眼前的不如意都是暂时,还有更美好的在等着你,它取决于你怎么去看待。

今日推荐:

明天心理后台下方心情动态(情绪杂货铺、情绪疏导)

Reference:

[1]李晓敏, 罗静, 高文斌, 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 (5) :620-622

[2] 涂阳军,郭永玉.生活事件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与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05):652-655.

[3] 代维祝,张卫,李董平,喻承甫,文超.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感恩与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06):796-798+801.

[4] Walker M, Zona D, Fisher B.Depressive symptoms afterlung cancer surgery:Their relation to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Psycho-oncology, 2006, 15 (8) :684-693

[5] Wells KJ, Booth-Jones M, Jacobsen PB.Do coping and so-cial support predic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ournal ofPsychosocial Oncology, 2009, 27 (3) :297-315

[6]张文晋, 郭菲, 陈祉妍.压力、乐观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19 (2) :225-227

[7] Chen WQ, Siu QL, Lu JF, Cooper CL, Phillips DR.Workstress and depression:The dir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informal social supports and coping.Stress and Health, 2009, 25 (5) :431-443

[8] Annal L, Jillon S.The effets of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nxiety and eating disorders.Eating Behaviors, 2010, 11:85-9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