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致辞:做一个社会学人 2024-08-07 01:44:08 作者:莫小北同学们:很开心,你们马上就要毕业啦。临别之际,还有几句话,想唠叨于你们,希望你们走向社会后,做到真诚、专业、热爱,以及批判——这几点,仿佛一个社会学人的“标配”。第一点是真诚。还记得米尔斯的名言,“我力求客观,但绝不冷漠。”变得愤世嫉俗或玩世不恭或许很容易,但历经千帆,还能够真诚地面对生活和自己,则是一项了不得的日常成就。工作的压力也许会很快让你忙碌得无暇他顾,精力的剥夺可能很快让你恹恹地疲惫不堪,这时候谈“真诚”,是不是奢侈而不切实?说实话,我也没有好的答案。但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在社会、结构的另一端,是行动、是策略,是珊瑚虫样的“弱者的武器”。从小镇做题家、阶层固化和分配不平等下的因应看起来总是那么消极和不靠谱。但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听到你们的分享,由你们来说出:这碗饭要吃,而且我要吃得漂亮!第二点是专业。孔子说“君子不器”,但是今天倒希望你们能够先“器”一点。这个“器”,就是职业化。你们都学过职业的地位,是根据它对社会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与付出、投入程度这三个维度所决定的。做到了对社会重要、不可替代程度高且前期付出多,这个职业自然就具有高社会地位。而职业地位不仅意味着你的社会经济地位,也意味着职业具有了值得尊敬的专业性。文凭社会意味着文凭的贬值,但职业社会则意味着专业的被认可,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职业合法性由规范和技术两方面建构,只有“道”“术”合和,才算是获得了完整的职业地位。希望大家对待职业都能存一分敬畏之心与感激之情,把职业变成专业,把泥饭碗变成金汤匙,不负我心。第三点是热爱。伤害自己或是他人的新闻时有耳闻,与其批评他们说为什么不热爱生命,不如像阿伦特那样,坐下来,想一想。戈夫曼发现对受污名者来说,有全民之地、禁地和后院之分,互联网的发达让全民之地的范围大大扩展,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审视的对象;而当一个人的生活处处都是压抑着他的禁地,或许就会“爆炸”。有句说滥了的话讲,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它。其实用建构主义或者叙事疗法的观点来看,哪有什么生活的本质呢?还不是“如梦幻泡影”,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话虽如此,还是诚恳地希望大家不要丢失掉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是源头活水。大家经历了一重又一重的社会化,嵌入在大大小小的社会群体中,有什么说出来,一起解决,焉知“死胡同”不是自己的“错误”建构呢?第四点是批判。这个词大家不陌生吧,甚至还为此难免陷入唯社会论的调调。批判意味着冷峻和硬度,当我们惊叹于单向度的人、消费社会、男性统治、规训权力等极富穿透力的概念时,一定真切地体会到了批判的勇气与魅力。说实话,我觉得批判不一定能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特别是物质上的优渥,但批判至少能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真。看到厌女症的作祟、看到分层的作用、看到霸权的力量、看到现代化下的欲望、看到多重话语的交叠……收获的不仅是智识上的有趣,还有生活中的睿智。所以同学们,多一点批判性的思维吧。同学们,下面我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和大家聊一聊。葛兰西把知识分子分为传统的和有机的两类,前者类似教士,无所不包,后者则是今天知识分子的常态,他们属于特定的阶层,拥有特殊的利益。同学们,你们觉得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算有机的知识分子吗?如果算,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震人三观的事件,如果不算,那就不会是新闻了。在我看来教师肯定是有机的,但与知识分子则不搭嘎。首先,因为劳动分工的趋势下,教师只是一种职业,知识分子才包含一份情怀。其二,社会学讲职业地位由三方面因素决定:对社会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投入程度。这里面没有提到道德之于教师职业的影响。第三,职业社会学讲职业有双重约束:规范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前者是身正为范,后者是学高为师。但是数不尽的项目啊课题啊,表明对教师之技术/能力的重视远大于规范/道德背后的知识分子。同学们,谈这些不是要和大家坐而论道,我自己也深知谋食之前去谋道的艰辛。而是想说,既然教师不等于知识分子,那么在你们未来的职业实践中,倒可以多去践履知识分子的气度:不“器”、宽厚、批判、真诚、合法……也就是公共社会学的主张,用所学介入社会,而不是扔掉草鞋换上皮鞋、离开田野躲在书斋。同学们,还记得读《社会学: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时内心的澎湃么?老一辈社会学家就是在乡野田间,种下了社会学本土化的种子。同学们,在理性化进程中,大学的作用也经受着反思与批判。今天,大学被认为实用性或者说功利性突出,培养智识、成熟品质的功能不断式微,甚至大学的重要仅仅在于发放文凭,而文凭的意义不过是接受培训甚至缴纳学费的一纸证明。学校就是一块异托邦,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飞地,特别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虽然有学校就是小社会的说法,但我相信大多数情况下,学校的环境还是相对单纯的。所以我很愿意和你们分享我的困惑:了解了工作—家庭冲突,就可以推动家务平等分工了吗?了解了标签论和局外人,就可以不对“他们”另眼相待了吗?了解了再生产成本家庭化的现实,就可以要求公领域承担其责任吗?答案或许令人沮丧。但我们的放弃只能恶化处境,既如此,就不如从我能做到的——负责任开始:鲍曼区分了“向……负责”(responsibility to)与“为……负责”(responsibility for)。“向……负责”是对规则、规则的制定者和规则的守护者负责。“为……负责”是对他者的健康和尊严负责。负责任并不意味着遵守规则,它常常要求个人蔑视法规或以法规不允许的方式行事。在鲍曼那里,真正的道德应当采取“为……负责”的模式。首先,这里的负责任是从价值理性而不是工具理性意义上说的,所以才有蔑视法规的可能。其次,为谁负责和个体化的为自己而活并不矛盾,因为个体化本就是利己与利他的平衡。在焦虑的裹挟中,在内卷的压力下,我相信大家会生发出一些“弱者的武器”作为策略,却也在担心大家会不会有一天对这个管控、规训、修剪我们的体制发出疑惑与抗议,虽然选择站在高墙的另一边——鸡蛋那面,但是鸡蛋除了“返生”,只能有(被)打碎的结局了么?鸡蛋的反抗在道德上很“漂亮”,但是它的牺牲究竟能够带来什么呢?一声响?一片碎?至少至少至少,那些消失了的名字、那些震撼过我们的事情,让它们在我们的记忆和交谈中多停留一会儿吧。同学们,毕竟冷眼和热肠的共存,是一桩比世俗与城府有意义得多的事情吧。同学们,在今天,我们几乎随时可以听到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王小章老师曾说过,俄国⽂学家普利汉诺夫指出,当⼀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尤其是底层的头脑都提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时,表明社会结构已经发⽣重⼤的转变,各社会阶层都先后脱离原有的⽣活轨道,置⾝于⼀个陌⽣的社会环境之内,故⽽发⽣“⼈为什么活着”或“⽣活意义在哪⾥”这⼀令⼈焦虑的永⽆终极答案的⼤问题。这里的结构转型可以更确切地用“个体化”或者“独异化”来概括。个体化意味着个体成为制度和组织等的单位,人们同时形成制度化的个体主义和主观的个体主义,被迫的“为自己而活”更准确地来说,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个人主义。独异化意味着独一无二成为社会主轴,人们在经济和技术等方面追求独特性,热衷于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特别是高度重视情感上的唤起。如果说结构变迁是人们思考生活的外部原因,那么在雅斯贝尔斯看来,“人生活在世界上,却要反抗这世界”,是引起发现自我或自我存在的动因。要反对自己依赖的,想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然而这又仿佛是人的宿命,因为在结构—行动、社会—个人这样的二元论中,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永远留有缝隙,这是生命的韧性,也是生活的策略。就拿最近流行的“鸡娃”来说,前几天看到句话说,人有三个由易到难的坎:承认父母是普通人,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承认孩子是普通人。最后一个阶段,做得到的比如苏轼、鲁迅,做不到的比如太子立立废废的康熙。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但不会接受既定的阶层位置,不好的想变好,好的想更好,于是就要通过教育等手段来“反抗”寄存的秩序,但是兜兜转转,我们最终(应该)收获的,是与自己的和解,是对生命的认同。最后,看到一段话这样描述社会学:社会学能够符合⼈望的地⽅:它不想在变幻⽆常、⼀会⼉让⼈激动⼀会⼉让⼈沮丧的媒体辩论中发明⼀个⼜⼀个新词,⽽是⽤⻓远的眼光分析社会数⼗年(甚⾄数百年)发展的结构和进程。这是这门学科在智识上的魅力,再与韦伯所言的学术生活是一场赌博,对照来看,还真让人感慨。谢谢大家。最后祝大家,前路一帆风顺,马到成功,一切都好。 赞 (0) 相关推荐 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演讲稿 --对"为人.为师.为学"师德建设的一点感悟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屈指算来,从教已经十多年了,但至今不敢自称学者.与学生的交流中,也不会自称某某老师,而只是以名字作为身份介绍.因 ... 《个体社会学》|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DAY5 2021年1月25日 第五天打卡 陈根:反智主义,会否卷土重来? 文/陈根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反智主义或"反智论"是与"理智主义"或"理性主义"相对而言的一系列的思想倾向.本质上说,反智主义是对文明和智识社 ... 新理念书柜|《个体家庭 iFamily》沈奕斐 著 (2013年版) <个体家庭 iFamily: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与国家>沈奕斐 著,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 <个体家庭 iFamily>作者简介 沈奕斐,社会学博士.毕业于 ... 新理念书柜|《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李昇明 著 (2014年版) 谨以此贴纪念一年前的今天 英年早逝的李昇明先生 <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李昇明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中国人的自觉: 费孝通传>作者简介 李昇明(1964年5月17日 ... 芝大社会思想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皮平: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做一个黑格尔主义者 ▍皮平认为,对现代性的所有批判都不能使我们在根本上不再认同理性社会的目标.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之下,我们依然可以做一个黑格尔主义者,继续追问黑格尔所提出来的那些问题.本报特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张双利副教授访 ... 在这个社会,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在这个社会,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科学家饶毅毕业致辞:希望你做自己尊重的人! 北大,本科生毕业典礼上饶毅的这一份致辞 堪称中国最高学府的最短毕业典礼致辞! 535字,3分56秒 做自己尊重的人 --饶毅(教师代表.科学家) 虽然高考全凭自己的真材实料,但是优异的出身.家庭的教育 ... 那年,饶毅在北大发表最短毕业致辞:做自己尊重的人 最短毕业致辞 博雅人文(ID:boyarw)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 从 ... 北大最短毕业致辞,饶毅:做自己尊重的人! 北大最短毕业致辞,饶毅:做自己尊重的人! 让我们收起锋利的牙齿,做一个成熟的人【屠龙有术(陈旭)论社会1242】 本文原创:陈旭 微信公众号:屠龙有术(ID:tulongys) 陈旭私人微信:chenxusir 2019年11月3日,发生了一件事,差点笑破我的肚皮. 什么事情,这么可笑? 事情是这样的-- 公务员 ... 饶毅北大最短毕业致辞:做自己尊重的人 535字,3分56秒.北大,2016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的这一份致辞,堪称中国最高学府的最短毕业典礼致辞! 做自己尊重的人 演讲:饶毅 教师代表.科学家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 ... 毕业至今,这个社会教给我一个道理 June. 09.2020 ▽ ▽ 毕业至今,这个社会教给我一个道理:"你喜欢什么不重要,你正在做什么才重要." 第一次实习时,HR经理的名字很拗口,以至于当我坐在他面前听他侃侃而 ... 当你的心已经千疮百孔,社会却还要逼你做一个“正常人“ 今天刚看完<小偷家族>. 本人在日本留过学,对日本文化,日本电影擅长的是什么,非常了解. 之前看影评人说,<小偷家族>深刻,但不够精彩,这其实是一种日本文化的误解,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