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空调的那些日子
虽然按节气来说,已经立秋,但还有一个三伏天没结束,这两天的气温还是比较高,而且很是闷热,感觉雨一直没下透的样子。
到了单位,办公室有中央空调;坐公交车、轻轨等交通工具,大多也有空调;回到家里,还是空调。不知道以后如果没有空调了,该怎么办。
其实,想想以前,也是没有空调的。
河北农村的夏天,比大连要热很多,三十六、七度的高温,会持续很多天。记得小时候,老家的雨水还算比较多,经常下瓢泼大雨。村北面的天平沟,大多时候水也都是满着的。白天,热得受不了了,就可以泡在水里。比较麻烦的是晚上,在屋里肯定是睡不着的,除非蒲扇一直摇,只要停下来,不一会儿就是一身汗。所以晚上一般都会睡在院子里、或者屋顶上,屋顶上偶尔能有点儿凉风。铺一块麦秸杆编的垫子,垫子上面再铺张凉席,只是外面蚊子会比较多,还要在垫子旁边点上些蚊蒿(一种植物,晒干后,编成条状,点燃后散发出的烟雾能够驱蚊)。即使这样,经常也要等到后半夜气温降一降,才能睡得着。
说到蒲扇,比较标准一点的说法应该是蒲葵扇,由蒲葵树的叶子制成,都是从南方运过来的,裁剪成圆形之后,再包上边,处理得好,能用上几年。买回来之后,爷爷多会拿毛笔用小楷在扇面上写一首古诗。可以一边摇蒲扇,一边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到了伏天,地里也没有太多的农活,最多的是除草。人们大都会一早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起来下地干活,等到九、十点钟气温上来了,回家吃饭、午休;等到下午三、四点钟,气温稍微降一降再继续回地里干活。
上学之后,小学和初中都是放寒假、麦假和秋假,没有暑假一说,可能主要还是因为学生、老师都在农村,放假了可以多干些农活。在最炎热的夏季顶着酷暑上课,说来也是比较辛苦的。一般夏季的午休时间比较长,可以稍微补补觉,但午睡醒了之后,一身大汗是难以避免的。
放暑假,是上了高中和大学之后的事了。由于避开了麦收、秋收这样的农忙时节,暑假期间除了天气热点,还是相对比较轻松的。这时,最高兴的就是碰到阴雨天。一来,不管如何,雨天能稍微凉快些;二来,雨天也不用下地干活,可以真正地放假在家休息。
那时,村里的电视机很少,白天也没什么节目,在家休息的主要娱乐节目就是听听收音机,有各种评书、广播剧。另外,也可以出去找人下几盘象棋。自己多是去找住在胡同南头的一位姓吴的大伯下棋,他话语不多,但象棋水平不错,在整个胡同里算是高手。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年过年时门上贴的福字、春联都是他自己写,经常还会有邻居找他帮忙代写,在村里算是个文化人。当时自己的象棋水平能够快速提高,也和他有很大关系。工作之后,过年回老家,偶尔还能看见他,这几年也不在老家农村过年了,不知道他还在不在。
很多人和事,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离我们远去。也许,再过上二、三十年,人们会除了空调,连蒲扇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