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吃的那些菜

晚上回家,上了二楼,只见平台上铺满了萝卜条。前两天曾经看到邻居切了萝卜条晒,但量很少,只一小盆。这么大的手笔,估计是平台下面的超市弄的。

小时候在老家,到了冬天,也要腌咸菜,只不过腌的不是萝卜,而是芥菜疙瘩。另外,和这边不同的是:会先用大酱腌(大酱也是自家做的),腌时还要加一些盐和水;一个来月之后,芥菜疙瘩的中心变成了黑褐色,说明腌好了,拿出来,切条、晒干;吃的时候,加水泡几分钟,再放在锅里蒸十来分钟;凉下来之后,滴上几滴芝麻油直接吃,或者用豆油炒一下。那时候,一般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肉,所以,偶尔会在炒菜时特意多加点油,炒出猪肉的感觉。比如,炒茄子,会先切片,小火油煎,再切条下大锅炒,吃起来油腻腻的,很像猪肉。咸菜也可以炒出这种感觉。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塑料大棚,冬天除了大白菜,是吃不到其他新鲜蔬菜的,咸菜是对大白菜的有效补充。到了第二年春夏之交,大白菜和咸菜也快吃完的时候,早晨多会炒些辣椒盐充数。辣椒盐的做法非常简单:红辣椒切段,下油锅炸到发黑,捞出来拌上食盐,这样辣度适中,吃了既不致于太上火,还可以下饭。炸油则可以重复利用。

大白菜是冬天的主菜,但不像东北,要腌成酸菜,而是直接切丝凉拌或炒、或做馅包饺子。俗话说,头伏萝卜二伏菜,大白菜一般是夏天入伏后种、入冬前收。收大白菜之前,要先挖好白菜窖:面积十多平方米、深两米多,上面用木头和玉米秸杆搭顶,留下一个人能进出及透气的方孔。刚入冬时气温高,要经常打开透气;到了三九天,则会把整个白菜窖全用草垫子盖上,加之白菜窖在地下,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大白菜在储存的近四个月时间里,要定期倒垅整理,去掉外面失水、烂掉的叶子。到了后期,一棵最初五、六斤重的大白菜,能剩下一半不到。

萝卜一般不会种太多,可能是因为单产比较低。吃法也和东北不一样,不会切来晒干,而是挖个坑,堆放到里面,上面埋上沙土。埋沙土的时候会在中间插一束玉米秸杆以适当透气。这样,萝卜能够放到第二年的春天,和辣椒盐一起,作为蔬菜青黄不接时的补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没有蔬菜大棚,一般家庭也没有冰箱。人们在生活中发挥聪明才智,想出了各种各样存放蔬菜的法子,流传了下来。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回到老家,已经看不见以前成片的白菜窖了,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蔬菜大棚。集市上,各种新鲜蔬菜供应充足,随时可以买到。估计,再过几年,这些储存蔬菜的法子会慢慢地失传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