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放线菌素D对HepG2细胞周期G2的影响
放线菌素D(Dactinomycin)为由我国桂林土壤中分离出的放线菌的发酵液中得到的抗生素。与国外的放线菌素D结构相同,为鲜红色结晶或橙红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引湿性,遇光及热不稳定,几乎不溶于水(但在10℃水中溶解)。
本品能抑制RNA的合成,作用于mRNA干扰细胞的转录过程。静脉注射后迅速由血中消失,在24小时内12%~25%由肾脏排出,50%~90%由胆汁排出。与放射并用可提高肿瘤对放射的敏感性。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放线菌素D在3类致癌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8年1月26日更新资料显示:3类致癌物为对人类是否致癌尚无足够证据确定)清单中。
放线菌素D的药理作用:
放线菌素D能嵌入到DNA双螺旋链中相邻的鸟嘌呤和胞嘧啶(G-C)碱基对之间,与DNA结合成复合体,阻碍RNA多聚酶的功能,阻止RNA特别是mRNA的合成,从而妨碍蛋白质合成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G1期作用较强,且可阻止G1向S期的转变。
放线菌素D的用法
放线菌素D对霍奇金病及神经母细胞瘤疗效突出,尤其是控制发热,对无转移绒癌初治时可以使用本药物,对睾丸癌也有效。一般均与其它的药物联合使用。用法和用量可以静脉注射,一般成人每日是300-400μg,溶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40ml中,每月1次,10日作为1个疗程,间歇期时可以间歇两周,1疗程总量是4-6mg。放线菌素D也可以做腔内注射,在联合化疗中,剂量及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低浓度放线菌素D诱导HepG2细胞周期G2阻滞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低浓度放线菌素D处理导致HepG2细胞周期G2阻滞的分子机制.
方法:应用低浓度放线菌素D处理HepG2细胞不同时间,然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生长周期变化;免疫荧光观察核磷蛋白B23(NPM)定位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NPM及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和P21表达水平.
结果:低浓度放线菌素D能够抑制HepG2细胞生长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在放线菌素D作用下,NPM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但出现定位改变,即从核仁移位到核浆;放线菌素D处理引起P53和P2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
结论:低浓度放线菌素D作用HepG2细胞导致细胞周期G2阻滞,其机制可能与NPM移位促使其相互作用靶蛋白P53和P21蛋白水平上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