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吃的是什么茶?
“吃茶去”,是许多人都津津乐道的一段禅宗公案。那么,“吃茶去”,说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段公案。
当年赵州和尚在观音院的时候,庙里来了两个僧人。这两个僧人当然是因为仰慕赵州和尚大名,来这里参学的。
赵州和尚问其中的一个僧人:“你以前来过吗?”僧人回答说:“来过。”
赵州和尚说:“吃茶去!”然后他又问另外一个僧人:“你以前来过吗?”僧人回答说:“没来过。”赵州和尚又说:“吃茶去!”
到了这个关口,不要说这两个远道而来的僧人不明白,就是观音院的院主也搞不明白了,所以,他就大着胆子问赵州和尚,为什么来过的是“吃茶去”,没来过的也是“吃茶去”?这到底什么道理?
赵州和尚就叫了一声院主的名字,院主答应了一声。赵州和尚还是这句话:“吃茶去!”
那么这个“吃茶去”,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吃茶去”,表达的是一种豁达、洒脱,能把所有的事、所有的烦恼统统放下,该吃茶吃茶去。有人说是这是要我们专注一境,只管吃茶,吃茶之外的事情自然就可以放下。有人说,“吃茶去”,说的就是生活禅。
这个公案可以这样理解吗?没错,可以这样理解。
赵朴初老先生就曾经从这则公案里化出一首诗: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不如吃茶去”,非常响亮,说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说这样理解可以,但不代表我们认同这种理解,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理解还是停留在常性思维,而不是一种到达究竟的理解。
那么怎样才算到达究竟的理解呢?其实,这句话本身好像就有问题,因为究竟不是能够理解的,而是需要参透。所以,这个“吃茶去”需要参。那么参的又是什么呢?参的是禅机。
那么禅机又是什么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回到源头,来看看禅到底是什么?
那么禅到底是什么呢?
禅,是现在非常流行非常时髦的一个概念,但细究起来禅到底是什么?恐怕许多人说不清楚。
禅,这个词来自梵语,也就是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根据发音,中国人把它叫作“禅那”,简称“禅”。意思是静虑,也就是一种在寂静状态中的思维修行。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翻译成“静虑”呢?因为“静虑”作为文字只能表达出它的外在特点,而不是它的内涵。这种内涵不能靠文字来理解,所以,就保留了“禅那”的音译,为了表述方便,又简化为一个字:“禅”。
那么,禅,这种静虑的思维修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参悟佛教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佛教的终极智慧,悟到般若,就可以毕业拿到佛的文凭了。
那么,“禅”的修持方式又从哪里来的呢?“禅”的修持方式,就是从禅宗中来的。
吃茶去,代表了禅宗最具特色的一种修行方式,这个修行方式叫作参话头,而参话头的目的,就是参透我们的本来面目,也就是六祖念念不忘的自性。
赵州和尚叫大家吃茶去,那么是谁在吃茶?包括在最后,他大叫一声院主的名字,院主不由自主地答应了一声。那么,这个答应赵州和尚的又是谁?顺着这个吃茶去,或者一声答应往下走,不要思量,如果卡准了契机,猛然之间就可以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悟见自己的本心自性。就像当年龙潭一下子吹灭了德山刚刚接过来的蜡烛。就是为了营造一个瞬间的切入点,瞬间扎进去,一下子明心见性。甚至从此证悟佛道,站在净土之上。
这个吃茶去的是谁?这就是吃茶去最终的究竟。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成佛这件事有点大。不过,如果能偶尔找回一下自己,看一眼自己的本来面目,偶尔享受一下内心层面的大自由,也不是一种奢望。
那么,把吃茶去理解为一种生活禅,理解为一种专注的修行,理解为一种豁达和放下,对不对呢?当然没有问题。生活禅是什么?六祖说:佛法在世间。禅就在我们生活当中,离开世间别无佛法。但生活禅归结为禅,禅的终极所在,就是明心见性,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由专注的修行而达到内心层面的放下是什么?也是回到本心自性。吃茶放下人间的事,然后连吃茶也放下,那里是什么地方?那里就是我们的本心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