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香村曹氏宗祠
含香村曹氏宗祠
宗祠概况
曹氏宗祠位于塘雅镇含香村西南侧,清代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祠堂建筑前后分为三进,每进面阔均为五间,第一进为大门,第二进为中厅,第三进为后堂。现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建筑特色
本祠门面造型庄严高俊、磨砖、石雕、石刻俱全。本祠三进、三天井,两厢房,厢房外观壁全用镂空花板于天井隔离。三进前檐明间和第二进后檐明间之间置穿廊,建筑两侧各置回廊三间形成院落。屋面为硬山两坡顶。一进前檐明间开设大门,做磨砖门面,内开八士门,抱鼓石一对,祠堂门前照壁保存完好,后檐柱子置牛腿,斗拱,二进前檐柱子置牛腿、斗拱,牛腿、雀 替、斗拱雕刻禽兽、花鸟、回纹、龙纹图案,雕刻工艺精致,磨砖门面做工细致,整个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
(曹氏宗祠中进结构)
楹联
长发其祥休矣祖考有震且业
永昌厥后宜尔子孙继序不忘
祖业溯源长跻跻跑跑外则尽物内则尽志
宗功遗泽远雍雍肃肃僾乎有见慨乎有闻
家族历史
含香曹氏始迁祖曹应物是曹光远的第十三世孙。生于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卒于至正七年(1347年),应物公祖上居金华,其迁居含香,生三子二女。
代表人物
曹聚仁(1900-1972年),字挺岫,浙江省浦江县南乡蒋畈村(今属浙江兰溪市)人。含香曹氏后裔,1916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任学生自治会主席,主编《浙江新潮》。
1922年来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并在爱国女中任教,于《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长期撰稿。1923年5月,与柳亚子等人成立“新南社”,并成为章太炎入室弟子,在上海文化学术圈声名鹊起。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曹聚仁和朋友们创办《涛声》、《芒种》等刊物,为《社会日报》写社论,为《申报》副刊《自由谈》撰稿,再次成为上海望平街的活跃人物,与鲁迅等交往甚密。1934年与陈望道等合编《太白》期刊,任《太白》月刊编委。1935年,主编《芒种》,反对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鲁迅主动投稿予以支持。同年,他与邹韬奋、沈钧儒等成为抗日救国会11名委员之一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曹聚仁“脱下长袍,穿起短装,奔赴战场”,开始“书生有笔日如刀”的战地记者生活。由于他对淞沪战场出色的现场报道,不久被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聘为战地特派记者。曾首报台儿庄大捷和首次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1941年,在江西赣南的蒋经国邀其创办《正气日报》,任总编辑,使该报成为当时东南三大报之一。抗战期间,他巡游东线战场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写下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人物通讯和战地杂感,广为《东南日报》、《前线日报》、《大刚报》、《立报》(香港)、《星岛日报》(香港)等报刊登载,部分内容甚至编入战时教科书。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论功颁奖,曹聚仁获得“云麾胜利勋章”。他重新回到上海,过起编报、教书的生活。他起初负责《前线日报》编务,后因国共关系愈加复杂,导致言论、报道无所适从。便把新闻工作重心转移到香港《星岛日报》。作为《星岛日报》的外勤记者,这份境外报纸为其采写和发表通讯提供极大便利。从此,他迎来了新闻生涯中“伟大长篇通讯的黄金时代”。
早在1943年春,曹聚仁即与商务印刷馆的王云五先生会晤,透露自己准备编写战史的计划。1946年夏天,曹聚仁蜗居上海家中,埋头撰写《中国抗战画史》,舒选配图片,半年时间完成编撰工作。1947年5月,《中国抗战画史》由联合画报社正式印行。
1950年,曹聚仁赴香港任《星岛日报》编辑,并主办《学生日报》、《热风》,还为新加坡《南洋商报》写特约文章,1959年后同林霭民合办《循环日报》、《循环午报》、《循环晚报》。在此期间,曾担任国共特使频繁往来于海峡两岸。
1972年7月23日,曹聚仁在澳门逝世,周恩来总理盖棺定论称赞他为“爱国人士”,并指示“叶落归根”。骨灰送至南京,安葬于雨花台侧望江矶。后移葬于上海福寿园陵园。
家规家训
家必有长,户必有尊,其所立家训以示宗族者,非以贤治不肖之谓,盖欲共为圣世之良民,毋蹈不轨,贻羞祖宗故也。我族设立族长以来,代有条规再三,告戒法良而意美矣。
要孝顺父母
孝乃百行之原,今人家贫无以为养,便说我如何能尽得孝,史搢臣曰:菽水亦可承欢。可见只要一个顺字,顺者,顺于理而已。父母有善,赞勷以成之,固顺也。父母有过,委曲以谏之,亦顺也。若听枕边言语,兄弟争多争少,有伤和气,使父母不安,是则大不顺者。故一言孝而弟从可知矣。
要尊敬长上
十年以长,则兄事之。年长以倍,则父事之,所以明有尊也。今人以衔杯为高致,遇长于我,与上于我者,箕踞以为容,流荡以为礼,则不敬莫大乎。是若敬人之父,一如敬吾父,敬人之兄,一如敬吾兄,而犹谓门以内有不雍雍肃肃者,吾断不信。
要务本力农
世间吸有耕读两般,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故以农为本,工商特其末耳。但须各务本业,如春来下得有种,到秋熟时方有收获。若一味游手好闲,吃酒赌钱,寻花觅柳,家日零落,势必至于男盗女娼,无倚无依,死于沟壑而不足惜者,可不猛省。
要教子读书
凡父兄鲜有不愿子弟为好人者,然不读书如何做得好人?但古人读书原不徒呫哔记闻,博取富贵已也,以忠信孝弟为根本,以礼义廉耻为大闲,今日之砥砺即为异日之设施,幸而腰金衣紫,不愧国家良佐,不幸而僻处山隅,亦不失为乡里楷模,至若读书成规,先哲具备,教子弟者,尤宜详玩。
要和宗睦族
书曰:以亲九族。诗曰:本支百世。宗族之笃,圣王且然,况凡众人乎?观于万石君家,子弟醕谨,过里必下车,此风犹有存者。末俗或以富贵骄,或以智力抗,或以顽泼欺凌,虽能争胜一时,要皆自作罪孽,况相角相仇,循环不辍,天厌之人,恶之未有不败者,何苦如此!
要存心为己
贫贱时当存廉耻之心,富贵时当存患难心,横暴人其心狠,刻薄人其心毒,利害人其心险,奸诡人其心叵测,此心若存,则气质变,而恶习改天必锡汝以福,否则,未有殃不及身者也,必于其身必于其子孙,可不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