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香村曹氏宗祠

含香村曹氏宗祠

宗祠概况

曹氏宗祠位于塘雅镇含香村西南侧,清代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祠堂建筑前后分为三进,每进面阔均为五间,第一进为大门,第二进为中厅,第三进为后堂。现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建筑特色

本祠门面造型庄严高俊、磨砖、石雕、石刻俱全。本祠三进、三天井,两厢房,厢房外观壁全用镂空花板于天井隔离。三进前檐明间和第二进后檐明间之间置穿廊,建筑两侧各置回廊三间形成院落。屋面为硬山两坡顶。一进前檐明间开设大门,做磨砖门面,内开八士门,抱鼓石一对,祠堂门前照壁保存完好,后檐柱子置牛腿,斗拱,二进前檐柱子置牛腿、斗拱,牛腿、雀 替、斗拱雕刻禽兽、花鸟、回纹、龙纹图案,雕刻工艺精致,磨砖门面做工细致,整个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

(曹氏宗祠中进结构)

楹联

长发其祥休矣祖考有震且业

永昌厥后宜尔子孙继序不忘

祖业溯源长跻跻跑跑外则尽物内则尽志

宗功遗泽远雍雍肃肃僾乎有见慨乎有闻

家族历史

含香曹氏始迁祖曹应物是曹光远的第十三世孙。生于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卒于至正七年(1347年),应物公祖上居金华,其迁居含香,生三子二女。

代表人物

曹聚仁(1900-1972年),字挺岫,浙江省浦江县南乡蒋畈村(今属浙江兰溪市)人。含香曹氏后裔,1916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任学生自治会主席,主编《浙江新潮》。

1922年来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并在爱国女中任教,于《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长期撰稿。1923年5月,与柳亚子等人成立“新南社”,并成为章太炎入室弟子,在上海文化学术圈声名鹊起。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曹聚仁和朋友们创办《涛声》、《芒种》等刊物,为《社会日报》写社论,为《申报》副刊《自由谈》撰稿,再次成为上海望平街的活跃人物,与鲁迅等交往甚密。1934年与陈望道等合编《太白》期刊,任《太白》月刊编委。1935年,主编《芒种》,反对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鲁迅主动投稿予以支持。同年,他与邹韬奋、沈钧儒等成为抗日救国会11名委员之一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曹聚仁“脱下长袍,穿起短装,奔赴战场”,开始“书生有笔日如刀”的战地记者生活。由于他对淞沪战场出色的现场报道,不久被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聘为战地特派记者。曾首报台儿庄大捷和首次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1941年,在江西赣南的蒋经国邀其创办《正气日报》,任总编辑,使该报成为当时东南三大报之一。抗战期间,他巡游东线战场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写下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人物通讯和战地杂感,广为《东南日报》、《前线日报》、《大刚报》、《立报》(香港)、《星岛日报》(香港)等报刊登载,部分内容甚至编入战时教科书。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论功颁奖,曹聚仁获得“云麾胜利勋章”。他重新回到上海,过起编报、教书的生活。他起初负责《前线日报》编务,后因国共关系愈加复杂,导致言论、报道无所适从。便把新闻工作重心转移到香港《星岛日报》。作为《星岛日报》的外勤记者,这份境外报纸为其采写和发表通讯提供极大便利。从此,他迎来了新闻生涯中“伟大长篇通讯的黄金时代”。

早在1943年春,曹聚仁即与商务印刷馆的王云五先生会晤,透露自己准备编写战史的计划。1946年夏天,曹聚仁蜗居上海家中,埋头撰写《中国抗战画史》,舒选配图片,半年时间完成编撰工作。1947年5月,《中国抗战画史》由联合画报社正式印行。

1950年,曹聚仁赴香港任《星岛日报》编辑,并主办《学生日报》、《热风》,还为新加坡《南洋商报》写特约文章,1959年后同林霭民合办《循环日报》、《循环午报》、《循环晚报》。在此期间,曾担任国共特使频繁往来于海峡两岸。

1972年7月23日,曹聚仁在澳门逝世,周恩来总理盖棺定论称赞他为“爱国人士”,并指示“叶落归根”。骨灰送至南京,安葬于雨花台侧望江矶。后移葬于上海福寿园陵园。

家规家训

家必有长,户必有尊,其所立家训以示宗族者,非以贤治不肖之谓,盖欲共为圣世之良民,毋蹈不轨,贻羞祖宗故也。我族设立族长以来,代有条规再三,告戒法良而意美矣。

要孝顺父母

孝乃百行之原,今人家贫无以为养,便说我如何能尽得孝,史搢臣曰:菽水亦可承欢。可见只要一个顺字,顺者,顺于理而已。父母有善,赞勷以成之,固顺也。父母有过,委曲以谏之,亦顺也。若听枕边言语,兄弟争多争少,有伤和气,使父母不安,是则大不顺者。故一言孝而弟从可知矣。

要尊敬长上

十年以长,则兄事之。年长以倍,则父事之,所以明有尊也。今人以衔杯为高致,遇长于我,与上于我者,箕踞以为容,流荡以为礼,则不敬莫大乎。是若敬人之父,一如敬吾父,敬人之兄,一如敬吾兄,而犹谓门以内有不雍雍肃肃者,吾断不信。

要务本力农

世间吸有耕读两般,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故以农为本,工商特其末耳。但须各务本业,如春来下得有种,到秋熟时方有收获。若一味游手好闲,吃酒赌钱,寻花觅柳,家日零落,势必至于男盗女娼,无倚无依,死于沟壑而不足惜者,可不猛省。

要教子读书

凡父兄鲜有不愿子弟为好人者,然不读书如何做得好人?但古人读书原不徒呫哔记闻,博取富贵已也,以忠信孝弟为根本,以礼义廉耻为大闲,今日之砥砺即为异日之设施,幸而腰金衣紫,不愧国家良佐,不幸而僻处山隅,亦不失为乡里楷模,至若读书成规,先哲具备,教子弟者,尤宜详玩。

要和宗睦族

书曰:以亲九族。诗曰:本支百世。宗族之笃,圣王且然,况凡众人乎?观于万石君家,子弟醕谨,过里必下车,此风犹有存者。末俗或以富贵骄,或以智力抗,或以顽泼欺凌,虽能争胜一时,要皆自作罪孽,况相角相仇,循环不辍,天厌之人,恶之未有不败者,何苦如此!

要存心为己

贫贱时当存廉耻之心,富贵时当存患难心,横暴人其心狠,刻薄人其心毒,利害人其心险,奸诡人其心叵测,此心若存,则气质变,而恶习改天必锡汝以福,否则,未有殃不及身者也,必于其身必于其子孙,可不畏哉!

(0)

相关推荐

  • 从旺川《应星日记》看晚明清初的徽州乡土社会(一)

    作者:王振忠2007/10/17 摘要:绩溪民间文献<应星日记>以粮食供应和民间信仰为主,从一些侧面描述了此一时段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揭示明清鼎革之际乡土社会的纷乱图景:阶级矛盾与族姓纷争, ...

  • 【兰溪祠堂】 范山头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范山头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范山头徐氏宗祠位于兰溪市黄店镇范山头行政村范山头自然村西南,现存建筑为清至民国时期风格.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09.54㎡.平面为三开间三进两明堂,硬山顶. 前进明间五架梁带前双 ...

  • 【刘家故事】宝训堂古建筑历史记忆

    宝训堂古建筑历史记忆 宝训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刘家村村口,坐西朝东,硬山顶,占地面积476.16平方米.始建于明代.据<宗谱>载,前明创建,乾隆十八年(1753)火灾,乾隆二十四年(1759 ...

  • 【歙县1018】连载:风水宝地璜田村 人才辈出振乡声

    风水宝地璜田村, 人才辈出振乡声. 曹胡江程大人物, 太子太保登都京. 民俗活动意味浓, 御赐徽班老庆升. 戏剧薪火代代旺, 徽剧摇篮誉更兴. 歙南街源璜田乡璜田村位于街源中心腹地,东至街口镇的雁州田 ...

  • 【兰溪宗祠】 前方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前方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前方敦义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前方村东南,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4㎡.三开间三进一穿堂,硬山顶. 前进明间设戏台,中缝梁架为五架月梁带前后双步廊.中进为主要建筑,明间五架月 ...

  • 广西桂平曹村曹氏源流

    明朝初,广东南海区曹边村第七世曹应容,字德师,号以休,迁徙广西桂平蒙圩郁江畔,建立曹村,至今已600余年,曹应容成为桂平始迁祖.桂平曹氏在当地已繁衍了廿六代,人口约一万三千余人. 曹印斋(1182年- ...

  • 【兰溪祠堂】 虹霓山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虹霓山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虹霓山村历史悠久,古建遗存众多,街巷分布合理,村落传统格局及风貌保存完好,先前村内道路为棋盘形格局,随山势高低起伏,街巷多为鹅卵石路面,村形如龟,南头北尾.现存明清及民国时期的 ...

  • 各地曹氏宗祠合集(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桃村 曹氏宗祠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龙颈镇珠坑妙岗村 曹氏宗祠

  • 塘雅镇含香村

    塘雅镇含香村    金东区塘雅镇含香村位东黄线9公里离塘雅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含香村交通便捷,村庄整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庄. 香村原名"百鸟村".相传,北 ...

  • 伴一庭静幽清凉,书一笺岁月含香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浅夏,清风盈盈,暖意渐浓,轻轻挽起夏的衣袂,任思绪飘飞,伴一庭静幽清凉,书一笺岁月含香.与季节的转角处,持一卷书,在婉约的词章里,捻字为花,滴墨成香,轻嗅着初夏的 ...

  • 你是含香文字里的灵魂

    撰写编辑:夕阳QQ:1050184607 一掬清澈里,绣下万水千山,碧水照影,描绘葱荣的岁月,情满湘江,拾忆深刻的你,掀起波澜,馥郁了一段段生活的过往.你是含香文字里的灵魂,情丝绕指,每一页主题迤逦一 ...

  • 好消息|麦香村已入驻外沙墟诚信商行,请看…

    "民以食为天."话说爱吃美食也不犯法,那么在林林总总的风味小吃中,你喜欢吃什么:麻辣?炒货?茶品?糕点? 在这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美丽山城,各种风味小吃层出不穷,想怎么吃就怎么来.比 ...

  • 心若含香,一生芬芳

    点击上方关注国粹君的"视频号" 心若含香,一生芬芳 作者:王军贤 | 朗诵:晓荷 天地万物,都有着各自的使命,都是为了美丽这个世界而来.正如诗人姜华所说:"万物皆有欲望, ...

  • “乐湾村陈氏宗祠” 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34)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隽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我们 ...

  • 湖南省某村刘氏宗祠

    昔有刘氏易友诚请我去鉴定该村建设中的宗祠,以下是当时拍摄图片: 01 02 03 04 05 06 07 图1至图7是在明堂不同的距离看宗祠,背后穴星倒是圆厚. 08,侧看宗祠后穴星 图8,宗祠穴场乃 ...

  • 祠堂风水文化(4)南溪村黄氏宗祠

    祠堂风水文化(4)南溪村黄氏宗祠

  • 祠堂风水文化(6)芸头村黄氏宗祠

    祠堂风水文化(6)芸头村黄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