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哈鱼,长白山真的有吗?
东北虎、大马哈鱼,长白山、图们江,朝鲜族风俗......物种保护工作有哪些惊喜和趣事呢?听高老师娓娓道来~
——寒塘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长白山物种保护的故事。
先贴一张照片,我手里拿的是生活在长白山流域的一种马哈鱼,叫马苏大马哈鱼,它身上的斑点是其特征。它的另一个亚种在宝岛台湾,叫樱花钩吻鳟,它们都处于一个比较濒危的状态。
我的长白山之缘
在聊大马哈鱼之前,想跟大家聊一聊长白山。
我跟长白山有非常深的渊源。在东北林业大学读大学时,学习的是北方的植物区系和生态系统。2007年的时候,成为全国大学生绿色营的一员,在长白山呆了好多天学习怎样做自然导赏员。
航拍长白山天池
之后我参与一些NGO在长白山、珲春、延边自治州的东北虎保护行动,2015年开始发起“让中国大马哈鱼回家”公益项目。对我影响比较深的、跟环保相关的活动都缘起于长白山,长白山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不知各位朋友们,听到长白山的时候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一个很著名的旅游景点?比较出名的是天池里的水怪?
我会从另外的角度——长白山区的少数民族、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我们和当地的伙伴共同开展的一些保护行动来开启我今天的分享。
长白山是个活火山
一月份的长白山
这是今年冬天的一月份,我们到长白山的西坡抚松县,想登顶长白山去看一下冬天的生态系统的情况,但是可惜因为下大雪没有登上山顶,只能遥遥地拍一张照片。
长白山常年积雪,一年中有九个月冰雪覆盖,很多的植物只有三个月的生长季。
可是你能想象到吗?它其实是一座休眠的活火山,是世界上最具灾害性喷发危险的渐歇性火山。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有多处的温泉不断地从地下涌出,这也说明长白山地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历史记载中,1957年、1966年、1902年,长白山有三次小规模的喷发。现在一些地震仪器监测长白山区的地下还是相对稳定的,没有火山喷发危险,大家无需担心长白山的这个安全的问题。
乾隆没到过天池
长白山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统计,长白山有1225种动物,其中脊椎动物有744种,植物也有2000多种,代表植物种类有美人松,落叶松、岳桦林,高山花卉等。这里是非常重要的植物森林区系,有针阔混交林带、温寒针叶林带、矮曲林带、山地苔原带。
长白山生态系统保存相对的完整,其实是有赖于当地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长白山脉生活着北方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以游猎民族为主,他们都比较敬畏山神,他们进山打猎之前,都要祭山神。有自己的打猎规矩,什么可以打,什么不能打,只以自己需要的量来去捕猎,不过度索取。
这是唐朝时期的渤海国的行政区划图,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在这里。
在清朝的时期,满洲人认为长白山是他们的发祥地。在清朝入关之后,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都作为一个封禁之地,用柳条边把这个地方圈起来不允许人进来。
乾隆皇帝曾经想到长白山来祭拜,毕竟是他们的发祥地,但是因为路途太遥远了,最终,只走到了现在的吉林省吉林市的这个地方就远远的向长白山拜了拜,很遗憾他没有走到长白山。
《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吉林真吉林,长白郁嵚岑。
作镇曾闻古,钟样亦匪今。
邠岐经处远,云雾望中深。
天作心常忆,明禋志倍钦。
炕上的民族
现在在长白山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朝鲜族。朝鲜族也把长白山作为他们的圣地。朝鲜族的生活很有意思,我感觉他们像一个炕上的民族,他们的所有的生活起居都在炕上。
他们吃饭在炕上,做饭的锅也跟炕相连,连他们结婚的时候举办仪式也都是在炕上的。
在整个延边地区比较有名的各种小吃也都源自于朝鲜族的美食。
丰富的生态资源
说完文化,我们来再看一看长白山的文化造就了怎样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的资源。
它叫美人松,笔直高大,是长白山特有的珍稀的树种,跟红松一样都是五针一束,已经非常少见了,主要在长白山的北坡、二道白河镇有分布。
海拔再往上就是一些针阔混交林,随着海拔的升高,在2000米左右基本上只剩了一种叫岳桦的树,因为海拔过高,树长得不是很高大,都会弯弯曲曲的,岳桦就是长弯了的白桦树。
在看岳桦林的时候,会有一种苍凉之感,它每年只有三个月的生长期,六月冰雪融化的时候,才会开抽出嫩芽,每次看到岳桦林都会给人一种非常坚韧的感觉,岳桦林也是长白山的魅力之处。
岳桦林之上就已经不再长树,就是苔原带了。每年的七八月份是苔原最美的时候,遍地着开满了高山的花卉,像鸢尾、百合、大花萱草、金莲花、塘松草、藜芦花等都在苔原上绽放。
这些高山花卉和高大的乔木及灌木层,它为众多的动物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食物来源及庇护所。
东北虎的家
像梅花鹿、马鹿、野猪等在这样的一个区域密度都是比较高的,而这些动物丰富了,那就它们的捕猎者——东北虎、东北豹,自然而然地就会多起来。
1900年全球老虎分布图
这一张图是1900年全球老虎的分布图,那时候大概有十万只的老虎。下面是1990年的图,前后不到100年的时间,老虎的分布锐减。
1990年全球老虎分布图
很长的一段时间,在中国的东北森林中能够监测到的东北虎数量只有12-19头,直到北师大的团队通过十年的监测,监测到东北虎的准确的数据是有27头。
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我们毗邻的俄罗斯有400-500只东北虎。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建立廊道,逐渐让东北虎的种群向外扩散,是恢复东北虎种群的必经之路。
我之前做东北虎志愿者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和当地的林业、森公安、保护工作人员,一起进山去捡拾猎套,防止猎套误伤东北虎。
完达山一号
前段时间比较热点的话题就是完达山一号。完达山一号出现的地点并不是在长白山脉,是在完达山。但是东北虎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农田中,有这样的推测:东北虎的栖息地不足,逐渐开始要向外扩散。
完达山一号是一个刚刚成年、离开母亲的雄性老虎,老虎的种群中,如果虎妈妈生下来的后代是雌性,那么它可以在父母生活的区域活动;如果是雄性,那要求它长大后走得越远越好,防止种群近亲繁殖。
虎豹国家公园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东北虎和东北豹,我们国家建立了国家虎豹公园,虎豹公园主要涉及到黑龙江和吉林交界的一部分区域。
红色部分是虎豹公园的核心区
虎豹公园建立后,这么大的区域怎样管理?还像以前需要大量志愿者一步步去巡山,通过固定红外相机去记录路过的野生动物吗?这样的统计工作非常的繁多,而且需要非常多的人力。
现在有一套非常先进的管理方式——天地空一体化的自动监控系统,只要动物从这儿经过,系统自动抓拍,并识别它是哪种动物。
当我们第一次到虎豹国家公园的监测中心,冯利民老师给我们展示这套系统时,我们非常地震惊,我们可以看到一分钟之前老虎出现在哪里。
这种人工智能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节省了大量人力,非常高效的管理这片国家公园。
雪中的动物足迹考察
这是我们在今年一月份的时候,仅仅用了20分钟的时间就看到了老虎和马鹿的足迹。可见公园内的大型动物的丰富程度非常高。
如果我们夏天进山看足迹,那可能是直接印在泥土上的足迹,这也是一组老虎的足迹。
认识大马哈鱼
长白山也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山顶的天池是三条江的发源头。
向北是图们江,向西是松花江,向南是鸭绿江。鸭绿江和图们江都是中国的界江。
在中国珲春一眼看三国
沿着图们江往下就经过我这五六年一直做大马哈鱼的保护地:洄游通道和产卵场——图们江的支流密江河。
图们江水域分布着中国所有的大马哈鱼的种类。可能大家会觉得离大马哈鱼非常的遥远,其实,大马哈鱼就是大家常吃的三文鱼中的一种。
小朋友前几年可能看过电影《熊出没变形记》,电影中有一句童谣:马哈鱼,跳龙门,风调雨又顺。它就是生活在东北的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洄游
每年秋季,马哈鱼会成群结队地回到这片水域中,曾经在《吉林通志》中有这样的一个记载,”秋八月,自海逆水入江,驱之不去,充积甚厚,土人有履背渡江者……”
意思是在农历八月份,成群的马哈鱼从海里进入到河水中,把整个河道都拥堵了,当地人有踩着鱼背过江。
那个时候的洄游盛景就像我们在纪录片中看到的那样,马哈鱼穿越险滩飞跃瀑布,最终回到家乡产卵。
马哈鱼在中国的洄游路线
这张图是马哈鱼在中国的洄游路线图,它从海里分别进入东北的三个流域:黑龙江,图们江和绥芬河的水域。每年的一二月份,马哈鱼卵就会破膜成为小鱼苗,几个月后回到海里生活。
马哈鱼在海里生活几年之后,它依然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就是展现着鱼的智慧,好多人根深蒂固的印象,鱼只有七秒的记忆,但这绝对是一个最大的错误和误会。
很多鱼的记忆力非常得强。以马哈鱼为例,它们在出生的时候,就会记住自己家乡河流中的化学成分并把它记在深处,那几年之后,它可以凭着这份儿时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上,通过这个气味来回到自己出生的水坑。
除了记忆力之外,鱼的智慧也在其他方面体现,比如马哈鱼,它在海里边怎么去识别它的天敌,有的马哈鱼可以嗅出海水中微弱的海豹或海狮的气味;大西洋鲑(三文鱼的一种)可以通过天敌吃了什么来判断是不是自己的天敌,他们只要知道某一个动物是不是吃了自己的同类,那就知道我要不要远离它?
当马哈鱼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的时候,就要准备结婚生子,那我们看到这两条马哈鱼身上的颜色,都已经从银色逐渐的发生变化,已经开始有了红色,我们叫婚姻色。马哈鱼的社会关系或者说夫妻关系也非常有意思,我们会看到一个马哈鱼群,最先回来的是雄性马哈鱼,大家猜一猜它们回来干什么。
它们先回到产卵场找“房子”,去看一下哪块儿地方比较好,先占着,等着自己心仪的雌鱼游过来。
雌鱼非常看重雄鱼选的地方好不好,要不然,就会去选比较高大的马哈鱼来作为自己的相亲对象,所以好多雄性马哈鱼让自己显着更加威武,它们的牙会变的像钩状,看起来比较凶猛;比如驼背马哈鱼,它会把自己的背高高地驼起,虽然这样会让它面对天敌的时候更加的危险,但是它为了爱情可以拼上一切。
而当它们一旦生下孩子,雌性马哈鱼把孩子隐藏起来,防止天敌威胁到它们的成长,雄性马哈鱼就四处游荡了。
雌性马哈鱼会一直守护自己的巢穴,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它死在这片水域中,把海洋的生态营养物质留在了淡水中,让周边的植物长得更加茂盛。
这是马哈鱼成长过程及在生态系统中重要性的一张图,很多的动物是以马哈鱼为食,马哈鱼秋季洄游的时候正好是动物们准备越冬的时候,马哈鱼的营养物质可以让它们有更好的能量储备。
马哈鱼在当地文化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比如说赫哲族、鄂伦春、鄂温克的生活都与马哈鱼息息相关。他们日常所需的鱼皮衣,用鱼皮画来记录民族故事和一些生活的场景等。
让大马哈鱼回家
在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马哈鱼,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了。不要说成群结队的马哈鱼,我们看一条马哈鱼都需要在河边蹲守很久。
夏季的密江河两岸风景
马哈鱼有非常强的嗅觉,但如果家乡河流的水质发生了变化,那么它的嗅觉就失灵找不到家;马哈鱼非常善于跳跃,能跳过小型瀑布,但是如果遇到了一个水电站,那可能就阻碍了它前行的路,它只能不断地撞击;它有非常强的产卵欲望,可以把石头搬开产下自己的后代,但是如果这个河流破坏,没有这种卵石了,那它也无法找到当年出生的那个家。所以马哈鱼的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保护。
适宜马哈鱼产卵的河流
夏季的密江河的两岸环境就特别的好,植被丰富、河流的水质也比较清晰,河底的鹅卵石也非常适合马哈鱼产卵。
日常工作
我们开始尝试做整个生态系统的调研,也开始和当地的马哈鱼增殖放流站合作,当地虽然有非常好的环境,但是马哈鱼的种群资源变少了,我们希望人工来增加马哈鱼的数量。
马哈鱼卵和小鱼苗
这是马哈鱼的卵和刚刚出来的小苗,有点中国红的感觉。每年的四五月份的话,我们会把繁育的马哈鱼放流到河流中,让它们跟野外的马哈鱼一起,能够进入到海洋中去成长。
每年放流的时候会有好多的小朋友参与,小朋友画马哈鱼的故事,我也非常期待群里的大朋友小朋友们能够一起来到我的项目,我们一起来助力马哈鱼的恢复。
当地的社区的老百姓也特别希望马哈鱼都回来,他们对马哈鱼有非常深的感情,现在这条河上如果有一些人电捕鱼,周边的老百姓就会来制止,会说,这个地方是保护区,是不能捕鱼的。
最近有当地的人送来了这样的一条马哈鱼,它是标记放流之后成功洄游的,我们把它做成标本,希望去纪念它的重要意义,我们各个团队通过努力让马哈鱼回家。
曾经我合作过的加拿大专家跟我讲,做动物保育可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短期内效果不那么明显,不要灰心,他们温哥华曾经因为城市的发展把马哈鱼的洄游通道阻断了,科学家们持续地努力了30年,终于有一天,熊回来了,熊在河边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没多久,马哈鱼也回来了。
熊捕食马哈鱼的情景
她说,生生不息的自然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希望,那么它就会有恢复的机会。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我们希望我们就是那个'希望',也希望中国的马哈鱼能够回来这片土地,鱼回来了,希望熊也能回来,那更多的虎、豹也会回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