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雾雪

衡山雾雪

五岳之中,南岳独秀。我第一次登衡山是在初冬季节,能领略到山野的秀气么?

汽车在百里之外启动的时候,天地间还飘着毛毛细雨,我大衣的衣领上沾了一层水珠,碰到脸上,感到一股直入心头的凉意。风一个劲儿地刮,同行的人都把头缩进大衣领子里,有的则用围巾把耳朵、鼻子裹得严严实实。这种天气真让人扫兴。陶渊明诗中有"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的佳句,此行并非佳日,登衡山想必看不到胜景,更吟不出新诗了。车上几位登过名山的朋友,早就在描绘冬日的山景了:淫雨霏霏,狂风盖地,大雾茫茫,千山沉寂。几句毫无生气的话,让那些带了相机准备看日出壮景的姑娘小伙子们翘起了嘴巴。

车到半山亭就走不动了,因为数十里衡山已经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司机不敢轻举妄动,只好让我们徒步登山。几位朋友好奇心切,异想天开地盼望山顶上有好气候,想早点上去碰碰运气,于是结伴而行。

九曲回旋的盘山公路倒是很有诗意的。大家在云雾中行走,十步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了,只觉得耳畔传来阵阵松涛的呼唤。公路的左侧是云,右侧也是云。有经验的人提醒大家靠着山边走,以防一脚不慎掉到茫茫云海里去。但眼前左右难辨的情势怎么弄得清哪是山脊哪是悬崖?胆小的姑娘们赶忙三两个一伙,攀肩搭背摸索着,边唱边走。早先在车上那种失望的情绪与沉寂的气氛早已消失在云海之中了,代之以嘹亮的歌声,以及对这浑浑沌沌的境界的好奇、感慨和对大山云雾忘情的呼唤。

过了五岳殿,路上可见一滩滩雪和大把大把冰渣。好奇心又在年轻人心中升腾,欢呼雀跃,好不兴奋。然而兴奋之余又是一番感慨,人们料想明朝看日出定成泡影。绕过一座山包一片低洼地,再登上一座小山包,顿时风声大作。抬眼望去,雾海中,飘出来一座巍峨的牌坊,在人们的眼前忽隐忽现,便觉得到了仙山琼阁一般,又引来好一阵欢呼雀跃。风愈加紧急了,云像流水般在我们的脚下急速流过,牌楼愈来愈清晰了,"南天门"三个大字跳入我们的眼帘。

人们欢呼着向南天门奔去,脚下又涌动着一片云雾,大家如真到了仙境一般激动。不知哪位朋友突然转过身看看刚刚走过的那段路,不禁大呼起来:"奇迹!奇迹!"循声望去,我们走过的山头云雾正被一阵劲风吹散,千山万壑,绿树青枝,清晰如常,尽收眼底。一束束太阳光从高空中的云彩里喷射出来,照着地上水洼冰渣忽闪忽闪地耀着银光。这和四周一片迷蒙的景色比较起来,真有天壤之别。这壮景像一粒火种,又点燃了大家心头的希望之光,于是又唱着歌儿向山顶冲去。

穿过云雾,登上一条陡峭的山路,我们到达山顶上封寺时,已经下起了瓢泼大雨。风聚集着云、雨、雾、雪直往古寺猛扑,阵阵寒气袭人,我们这时才真正体会到风雨飘摇的意味。夜里,大家围坐在火塘旁,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吟诗,说不完的万千感慨。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和愿望:明朝风和日丽,天清气朗,我们站在衡山七十二峰之巅祝融峰上,纵目远眺,真正体会一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我们在衡山之巅做了一夜美梦。清晨起床,四周已是白雪皑皑、冰天雪地了。朋友们手拉着手,沿着光滑如玉的石阶,向祝融峰峰顶走去。一位伙伴喊道:"冰花,好漂亮的冰花!"大家才想起不能只顾小心翼翼地埋头走路,该欣赏一下四周的景色。往日秀丽的衡山已在冰雪覆盖之下,青翠的松柏白果的枝条已经变得晶莹透亮。满目玉树银花,巧夺天工,像置身于一个冬季自然博物馆内。细看那些千姿百态的冰花,图案奇妙壮观,像菊花绽开,像孔雀开屏,又像石刻微雕,好一幅人间仙境图。这里虽然没有五彩缤纷的鲜花,却有一派素静沉毅的浓重庄严气氛,使人的心灵在这飘飘欲仙的氛围中得到陶冶和升华。

我们最终没有看到衡山的日出。然而看到了另一番壮丽的景象:浓云密雾,薄雪厚霜,冰花玉树。这是我终生不能忘却的仙境。

作者简介

张效雄,湖南湘阴人,写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出身的小说作家,高级编辑,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以开放的视野、独特的视角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创作竞赛报告文学一等奖,著有各类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数百万字。代表作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东方出版社2015年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