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围炉夜话(40)——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子弟;暴殄天物,自应折磨儿孙
《围炉夜话》
【原文】
桃实之肉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
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余庆也。
粟实之内秘于肉,深自防护,人乃剖而食之;
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译文】
桃子的果肉暴露在外,毫不吝啬于给人食用,因此人们在取食之后,会将果核种和土中,使其生生不息,由此可见多做善事的人,自然会有遗及子孙的德泽。
粟子的果肉深藏在壳内,好像尽力在保护一般,人们必须用刀剖开才能吃它,吃完了再将壳丢弃,因此无法生根发芽,由此亦可明白凡是吝于付出的人,往往是自取灭亡。
【原文】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
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译文】
追求完备的心,可以用在自身修养上,不可用在待人接物上。
易于满足之心,可以用在适应环境上,不可用在读书求知上。
【原文】
有守虽无所展布,而其节不挠,故与有猷有为而并重;
立言即未经起行,而于人有益,故与立功立德而并传。
【译文】
能谨守道义而不变节,虽然对道义并无推展之功,却有守节不屈之志,所以和有贡献有作为是同等重要的。在文字上宣扬道理,虽然并未以行为动来加以表现,但是已使闻而信者得到裨益,因此和直接建立事业与功德是同样不朽而为人所传颂的。
【原文】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
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
【译文】
遇到年长有德行的人,便热心地向他求教,那么这个人向善之心必定十分深重。
听到实在的话语,便觉得十分有滋味,那么这个人德业的进步是可以料想得到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