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为什么感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白居易,字乐天,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成就很高的诗人,他自幼苦读诗书,打下了良好的学业基础。

白居易少年时就有诗名,青年时长期辗转漂泊,晚年时被贬江州,可以说经历十分丰富,正是这些丰富的经历成就了他的诗歌,为后世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白居易的诗作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那首叙事长诗《长恨歌》。

中国自古就有“红颜祸水”论,一个朝代的灭亡了,原因不是别的,肯定是有一个妖女蛊惑君主,导致君主荒废朝政。所以,妲己、褒姒、西施等弱女子便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到两千多年的诟病。

即使是在开明的大唐盛世,杨贵妃也逃不出历史的定论,被认为是误国误民的妖女。安史之乱爆发,众人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她,她不得不承担所有的责任,以死赎罪。

但是,后世不乏有人赞扬李、杨的爱情故事,写出动人的诗歌、戏曲。之所以有赞扬李、杨爱情的现象,就是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影响。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之时。描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是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主义的“爱情诗”。

在那个年代,没有人同情杨贵妃,没有人在乎他的想法。但是白居易,他注意到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里为她不平:大唐陨落不是她的错。

《妖猫传》中,空海有一句这样的台词:

三十年过去了,仍然心系贵妃的只有你。

带着对美人不幸的深切同情,对美的毁灭的沉重感伤。白居易写下了《长恨歌》。

《长恨歌》这首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之所以这么感人肺腑,是因为白居易为情而作,不为事而作。这份情就来自他早年的亲身经历。

《长恨歌》中对专一爱情的歌颂,实际上是白居易借他人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其中有白居易因与自己所爱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真挚恋情、遗恨之情的投射。

白居易早年曾与少女湘灵相恋,后虽忍痛分手,但在创作《长恨歌》时对湘灵仍未忘怀,写下了《感情》、《寄湘灵》、《生别离》、《潜别离》等诗作。

夏季的一天,这一天阳光特别好,江州司马白居易在他们家的院子里悠闲的翻晒旧的衣服、书。这是江南特别的季节,漫长的梅雨季节刚刚结束,在太阳下晒霉是普通的一件事。

白居易悠闲的翻晒的时候,他的眼光停留在一双旧鞋子上,这双旧鞋让他百感交集。这双旧鞋看上去已经穿了很多年,因为鞋面早已暗淡发黄。仔细看去,透过暗淡发黄的颜色,依然可以看出这双鞋子考究的质地和精细的做工,鞋里子都绣有精美的花纹。当年缝制这双鞋子的人是何等的用心,何等的讲究。

原本普通的梅雨季节后的晒霉,这双看上去普通的旧鞋子,引起了白居易对往事无限的怀念。他忘记了晾晒的工作,捧着那双鞋子久久的凝视它,连妻子杨夫人走到自己身边也浑然不觉。此刻他的全部的情绪,全部的心思已经完全被那双旧鞋子吸引走了。这时候,一首情真意切的感情诗在白居易的脑海里开始酝酿。

感情

唐代:白居易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作为定情信物的一双绣鞋被白居易一生珍藏。

送这双鞋子给白居易的人非同寻常,“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送鞋子的人是故乡的邻家妹妹,是一位貌若天仙的美少女,她就是白居易一生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湘灵”。

湘灵是白居易故乡的一位邻居,20岁到27岁的白居易居住在符离,湘灵就是白居易在符离时的邻居。

15岁的湘灵“娉婷十五胜天仙”,貌似天仙,而且爱唱歌,白居易经常沉醉在湘灵的歌声中,流连忘返。湘灵清丽脱俗,柔情似水。在白居易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难以忘怀。两人心心相印却不得不分离。

白居易与湘灵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他舍不得丢掉的不是一双不值钱的鞋子,而是两人之间绵长的情意。

白居易的爱情是任凭岁月蹉跎时光变迁而永不改变的,哪怕前方被山川河流阻隔,也不改那份执着和守望。哪怕寻找的路上布满荆棘,也不愿放弃每一丝希望。哪怕移动的步履疲惫不堪,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

对于白居易而言,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可惜虽是心心相印,却因门第世俗而未能走到一起。别离正悄悄的走近。

潜别离白居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还没有尽享相聚的乐趣,就要面对离别的苦痛。一别之后再无相见之期,只有无尽的相思。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这就是杨玉环在海外仙山的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比翼鸟”、“连理枝”的愿望虽然美好,此生却已无法实现,那么剩下来的,只有永难消解的“长恨”了。

白居易虽然和湘灵被迫分离,但他们彼此倾慕,彼此牵挂的情感是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逝的。33岁的白居易告别了他的至爱湘灵,从此踏上了一条爱情的不归路。

爱别离,求不得,她是真切暖心的存在,她的美丽不止停留在纸墨上,还徜徉在他的心底。即便历经了岁月的变迁,依然是他心海深处最潋滟的那抹涟漪。

(0)

相关推荐

  • 白居易和他的情诗

    说起情诗,说起爱情,从古至今,都有才子佳人以作诗词歌赋,诉说那绕绕情思.那么多情谁似白居易,白居易为何写了那么多的情诗?白居易曾钟情于湘灵,这是他最为怀念的"长情人".湘灵和白居易 ...

  • 白居易的易与不易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即公元772年,跟一生贬谪二十三年之久的同龄好友刘禹锡相比,白居易的一生可算是完满了,虽然也历经坎坷,但同时也得到了命运的眷顾. 多情,多义,在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之间,拿捏得 ...

  • 白居易笔下的冬天 美到极致 暖到极致

    经历了"游春"."消夏"."悲秋"之后,冬天似乎一下子萧索沉郁起来. 在白居易的笔下,冬天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可以唤三两好友围炉而坐,喝点小 ...

  • 春天,是白居易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是...

    是朱熹笔下"万紫千红总是春":是杜甫笔下"好雨知时节"-- 春色,春光,春和景明,令人心生振奋,也令人对茶的渴望,愈加强烈. 试想,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 ...

  • 一首不知名的宋词,写出了白居易笔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触

    <我的中国梦> 白居易的<琵琶行>早就已经被谱上了曲子,在大江南北传承.这首古诗所集中的是那两句著名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等到时光来到宋朝 ...

  • 白居易笔下的山石榴

    白居易笔下的山石榴 文/王兆贵 入夏之后,是石榴花绽放的季节.不论在乡间的巷陌中,还是在城镇的庭院中,都不难看到榴花的身影. 石榴花开,在百姓眼中不过是节令性寻常景致,但因榴花的色泽红火娇艳,过于抢眼 ...

  • 白居易笔下的雪,《夜雪》短短二十字,美到极致

    自唐代诗歌开始,"静"便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概念,且出现了大量趋向静美的作品.譬如,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里的"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王 ...

  • 白居易笔下的冬天,美到极致,暖到极致!

    经历了"游春"."消夏"."悲秋"之后,冬天似乎一下子萧索沉郁起来. 在白居易的笔下,冬天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可以唤三两好友围炉而坐,喝点小 ...

  • 白居易笔下的洛阳城

    白居易出生在离河南洛阳不远的新郑,少年时期长期生活在洛阳附近.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白居易回洛阳定居,整个晚年时光都在洛阳度过.长期生活在履道坊的白居易,不吝在大量的诗歌中描绘洛阳的里坊风情,让我 ...

  • 李白、杜甫、白居易笔下的春天,谁更让你春心萌动?

    说起春天,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古代,在诗人眼中,春天是空灵缠绵的,比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是独具匠心的,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 《暮江吟》,白居易笔下最美的一个秋夜,成为唐诗中的经典

    当下社会,人们很喜欢给各类公众人物贴标签.而另一方面,公众人物也喜欢利用这些标签,给自己树立不同人设,以达到宣传自己和提高曝光率的作用.实际上,在古典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后人也会不由自主地给前人贴上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