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故事之五】寻找心中的温润时光

  如果记忆中的鼓浪屿,是一份柔软美好的记忆往事,那眼前的鼓浪屿,则有些让我失望。

 

  知道鼓浪屿作为城市的名片,一直让厦门很风光、很迷人,然而美丽背后往往伴随着难以掩盖的失落,往往让人心生美妙的感叹。

  最初知道鼓浪屿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在那张小小的黑白照中,父亲让我知道了她清澈的美丽。自己第一次踏上这个小岛的时候,还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情,所有一切的美好感觉都在,惟有往事的记忆永恒,而真正能够让我记住永恒的美好,却是因为一个人。

           

  好多年前,我还是个写着诗歌、怀有梦想的青年,因为一次获奖,认识了著名的诗人舒婷,后来受邀去岛上她家玩,在海边纯美的春天,我们说文学、谈诗歌、听音乐......

静寂、清宁、温婉的小岛,让浪漫的梦想,美妙的诗情,展现出了快乐与柔软的诗意时光。


 
  也就在这样温馨的时光中,我知道了琴岛鼓浪屿、音乐鼓浪屿、诗歌鼓浪屿;知道了钢琴家殷承宗、许斐平、陈佐湟,知道了文学家巴金在此写过“秋天里的春天”,知道了那些美好和可以成为美好的故事和人物。

  

  那实在是一个美丽且无法忘记的春天,我因为诗歌而记住了貌美清丽的鼓浪屿,记住了在音乐和诗歌中流淌着的,是一份记忆中永远难以忘怀的美好。

 

  以后的岁月,曾经数次来过厦门,每一次都没有忘却那份美丽的心情所在,都要上鼓浪屿驻足,感受那份美妙的心情所在。而我此刻的小住,虽然寻找美好的心情还在,却被那涌动的人流所惊叹。

          

  真没有想到,厦门这张美丽的名片,竟然会被汹涌的人潮所淹没,难以想象这如过江之鲫的人群,离岛之后,还能有几个人会记得殷承宗、舒婷、林巧稚他们,却留下至此一游的躁杂。

 

  人文,那些融入美好记忆的人文往事,成了一道在风中慢慢消失的梦想,而这样的记忆,让我只能在细细的品味中,理解鼓浪屿所有的情韵。

 

  从厦门遥望鼓浪屿,隔着白鹭翩翩、碧波荡漾的厦鼓海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海浪中的一架钢琴,它掀起了琴盖,让风抚弄着琴键,发出惊涛拍岸的乐音,刹那间点燃了游人的激情,这是鼓浪屿钢琴造型的轮渡码头。

  穿过这座码头,踏上轮渡广场,迎面又是一片由上百盆鲜花搭成的钢琴造型,这片钢琴造型把白色的、金色的音符抛洒在了郁郁葱葱的树丛和林间,它将三角梅的热烈、相思树的绵长、棕榈树的飘逸,凝结在了风格迵异的建筑、悠长的深巷和古老的栅栏间。

 

  

  这就是鼓浪屿,一座名不虚传的钢琴之岛。无论是从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指南上,还是从网络上的有关讯息中,还是人们的传说里,只要点击“鼓浪屿”,您就会不时地遇到这个关键词“钢琴”。

 

  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两万多的鼓浪屿,却拥有近600架钢琴,岛上的家庭平均每九户人家就有一架钢琴,鼓浪屿成了闻名中外的“音乐之乡”、“钢琴之岛”。

          

  这当然是由鼓浪屿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自然风光所形成的。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弹丸小岛的鼓浪屿,遍布着众多外国的领事馆、洋行和教会。120多年前,随着基督教的不断渗入、扩展,乐器之王的钢琴进入鼓浪屿的教堂,由此西方音乐也在鼓浪屿兴盛起来了。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包括钢琴在内的西洋音乐逐渐从鼓浪屿的教堂、学校进入家庭。

 

  与此同时,许多留洋归来在鼓浪屿居住的闽南人,因为具有很高的西洋音乐的造诣,把音乐视为高雅的休闲娱乐方式,又使得钢琴等西洋音乐通过“家庭音乐会”形式对鼓浪屿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西方某些人未曾想到,原来想让音乐把鼓浪屿人引向天堂,可鼓浪屿人却通过钢琴走进了音乐的殿堂。

  而音乐又让艺术在此得到了延伸,鼓浪屿众多中西风格的建筑,随着音乐、文学而不断拓展出了一份属于鼓浪屿独有的风情画。

 

  此刻,在三月曼妙的春风中,我静坐在鼓浪屿海风吹拂的夜晚,沸腾人群离岛后的月光之下,鼓浪屿恢复了她的宁静和娴雅,如同一个枕在明月下的美人,只有在夜静人稀之时,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她迷人的绰约风姿,也让人能够静静地读着心中的过往,在享受和回忆中欣赏着内心残存的诗情。

 

  想起了舒婷的“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诗句,也明白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自由的元素/任你是佯装的咆哮/任你是虚伪的平静/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一切的过去”,都会在这样的日子之后定格,让自己也成了一种能够回味的风景。

  也许远去的美好日子,只是一种遥远的记忆,那么,我们今天的回想,何尝不是一份美好的延续,此时此刻我们能够拥有的,除去生命天性的美丽,人生奔波的苍茫,能够回到原来温润美好的时光中,大概只有永远不能回去的年轻,和年轻时有过的不朽浪漫。

 

  既然我们做不到风淡云轻,那就只能用现在去回味吧。

 

(0)

相关推荐

  • 海边的祈祷·再忆鼓浪屿

    早上起床,睡眼惺忪,赶在整个岛屿还没有热闹之前去海边走走.去看一看日出,听一听大海的欢笑,坐在白色的沙滩上,发呆也好,思考也罢,总之,你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整个世界都仿佛都与你无关,但你却能拥有整个世 ...

  • 悠闲逛厦门,走哪儿算哪儿(下集)

    郑成功雕像 本篇全部由华为手机拍摄 轮渡是鼓浪屿与厦门岛的唯一交通方式,游客和市民在不同的码头进出,旅游需要当心. 胡里山炮台,始建于光绪十七年,总面积七万多平方米. 以前拆枪的时候看过枪膛,炮膛还是 ...

  • 初见厦门

    凤凰花里,吹温柔的海风,侧耳倾听那美丽的鹭岛传说...... 之所以叫初见,是因为我知道,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止一次的重回这座城市. 下午两点,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作为一个在北国入冬寒风中凌晨五点到机 ...

  • 眉姐和鼓浪屿

    多年后,我再去鼓浪屿,发现那里已经完全变了样,已经不再是一个安静的小岛,那里已经全是商业店铺,游客络绎不绝,与丽江,西塘这些地方没有什么区别,浓浓的商业气息.而当年我去的时候,岛上几乎没有游人,我记得 ...

  • 孕晚期胎教故事之五

    孕晚期胎教故事之五

  • 刘家寨故事之五

    刘家寨故事之五 9.唐村和唐坡 刘家寨对应的村子是唐村,唐村在瀍河的左岸台地上,从瀍河湾通往唐村的路是一个弯弯曲曲长约五百多米的陡坡,人们俗称这个陡坡为唐坡. 唐村并不大,只有十几户人家,村子和刘家寨 ...

  •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之五十九

    那些土生土长的大东北"成语故事" 之不进盐酱 在大东北地区,过去的贫苦日子里,老百姓根据生活中的经历,造出了许多土生土长的四个字的土话,即咱们所谓的乡村"成语" ...

  •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之五十八

    那些土生土长的大东北"成语故事" 之瞎巴巴儿 在大东北地区,过去的贫苦日子里,老百姓根据生活中的经历,造出了许多土生土长的四个字的土话,即咱们所谓的乡村"成语" ...

  •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之五十七

    那些土生土长的大东北"成语故事" 之二八扣儿 在大东北地区,过去的贫苦日子里,老百姓根据生活中的经历,造出了许多土生土长的四个字的土话,即咱们所谓的乡村"成语" ...

  •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之五十六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 之傻呵呵地 在大东北地区,过去的贫苦日子里,老百姓根据生活中的经历,造出了许多土生土长的四个字的土话,即咱们所谓的乡村"成语" ...

  •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之五十五

    那些土生土长的大东北"成语故事" 之蛮不出的 在大东北地区,过去的贫苦日子里,老百姓根据生活中的经历,造出了许多土生土长的四个字的土话,即咱们所谓的乡村"成语" ...

  •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之五十四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 之蔫了吧唧 在大东北地区,过去的贫苦日子里,老百姓根据生活中的经历,造出了许多土生土长的四个字的土话,即咱们所谓的乡村"成语" ...

  •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之五十三

    大东北那些土生土长的"成语故事" 之大了呼哧 在大东北地区,过去的贫苦日子里,老百姓根据生活中的经历,造出了许多土生土长的四个字的土话,即咱们所谓的乡村"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