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为什么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引起急性肾衰竭(一)李晖

非甾体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作用谱非常广,差不多生活中的小痛、小病都可以使用,而且这类药多为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就可在药店自行购买,所以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

使用NSAIDS者发生急性肾衰竭( ARF) 的危险性大约是未应用者的3倍。

NSAIDS可通过减少肾血流量,晶体沉积引起肾小管梗阻,直接毒性及细胞介导免疫损伤等机制导致ARF的发生。常见引起肾损害的NSAIDS有阿司匹林、双水杨酸、舒林酸、吲哚美辛、保泰松、布洛芬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分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分为以下几类:
1、水杨酸类: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
2、乙酰苯胺类:代表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
3、芳基乙酸:代表药物为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舒林酸。
4、芳基丙酸类:代表药物为布洛芬、萘普生、氟比洛芬酯。
5、昔康类:代表药物为普洛昔康、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6、吡唑酮类:代表药物为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安乃近。
7、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代表药物为塞来昔布、尼美舒利、依托考昔、帕瑞昔布。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非甾体类抗炎药有解热、镇痛的作用,但是也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

1.胃肠道可以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长期服用可能出现溃疡出血。

2.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感觉异常等。

3.泌尿系统出现尿蛋白、管型、红细胞、白细胞。

4.血液系统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再障等。

5.过敏,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

6.血管系统出现干扰血压,增加心血管危险性。

NSAIDS引起ARF的发病机制

1、减少肾脏血流量 
减少肾脏血流量是NSAIDS最主要的肾损伤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有关。
环氧化酶将花生四烯酸转换成前列腺素、依前列醇和血栓素,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NSAIDS非特异性抑制环氧化酶活性,使前列腺素合成受阻。
前列腺素不仅参与炎性反应,也参与生理功能调节。前列腺素介导的舒血管作用在维持肾灌注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NSAIDS的应用可减弱前列腺素介导的舒血管作用,使肾小球的率过滤下降。
正常肾功能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受NSAIDS影响较小;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肾脏有效血容量不足或存在某些肾脏疾病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上调,肾血管收缩,同时机体也产生高浓度依前列醇和前列腺素进行拮抗,此时如使用NSAIDS,依前列醇和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失去对缩血管物质的拮抗,肾脏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可诱发ARF。
2、晶体沉积引起急性肾小管梗阻
NSAIDS在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同时,还可造成肾小管的急性梗阻,进而导致ARF的发生。
NSAIDS或其代谢产物可在肾内形成结晶,沉淀于远端肾小管管腔,造成梗阻,促使ARF的发生。
3、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NSAIDS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膜,改变膜的通透性和离子转运功能;NSAIDS还可破坏线粒体、抑制线粒体酶活性和蛋白质的合成;有些种类的NSAIDS,如非那西汀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产物可耗竭细胞内谷胱甘肽等物质的合成,使其含量减少,加剧细胞毒性。
4、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NSAIDS对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功能也有影响。NSAIDS激活T淋巴细胞,导致以细胞介导为主导的急性间质性肾炎。

▼链接点击▼


文章: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一科 李晖

配图: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