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印:中国人都拥有自己的生肖印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动物化形象代表,是最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之一。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个人在出生之时,便有了自己唯一的生肖。今日篆刻十二生肖,望诸位多指正。
子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十二生肖的第一位。鼠的第一个象征意义是灵性,又包括它的机灵和性能通灵两个方面;鼠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生命力强。
鼠之所以排在生肖榜上的第一,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古人依据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来安排的,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
牛:凌晨1-3时(即“丑时”)。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三地支配属“寅”,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寅时——凌晨三时到五时,据说此时老虎最凶猛。又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人最怕老虎。因此,“寅”就同虎搭配了。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与十二地支配属“辰”。一天十二时辰中的“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又称“龙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它凭着自己身强体壮,能飞,善游 。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故称“午马”。
羊:下午1-3时,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故称“未羊”。
猴:下午3-5时,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又称申猴。
鸡: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狗: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猪: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十二生肖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达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