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三个面向,教育改革定指针

【历史瞬间】

景山学校 “镇馆之宝”

1983年9月9日,年近八旬的邓小平戴着老花镜,俯身靠在家里的写字台前;他的身侧,戴着红领巾的外孙女身子倾斜,好奇地想看看外公写了什么。

写字台铺着的旧报纸上面,是一张A4纸大小的白纸,“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两行大字跃然纸上。落款是“邓小平 一九八三年国庆节书赠景山学校”。

这一珍贵的时刻被邓小平家人定格,如今悬挂在景山学校校史馆内的显著位置,成为“镇馆之宝”。

“三个面向”,也打开了教育者的思路,全国的教育改革就此有了航向。

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照片。

三个面向

教育改革定指针

走进景山学校校园,迎面便是一座汉白玉影壁,邓小平题写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镌刻其上,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让人心生暖意;白玉、金字与周围繁茂的绿意融成校园中最动人的画面。

望着这几行大字,30多年前的场景在景山学校教育集团校长范禄燕眼前再现。“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用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来指导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短短16个字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三个面向”被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原则之一写入了序言,打开了教育工作者办教育的思路和眼界,将教育改革之风从景山学校吹向了全国各地,其深厚的教育内涵至今仍不过时,成为无数教育人的毕生追求。

心存困惑 投书寻路

“敬爱的小平同志,亲爱的邓爷爷:我们首先代表北京景山学校的同学们,向您老人家致以少先队和共青团的敬礼!”

时间回到38年前,1983年9月7日,景山学校干部骨干十几人共同商讨、精心措辞,写下一封500多字的书信。信中介绍了景山学校的办学情况,表达了面临的困惑,在信件的最后他们提出一个恳求,“希望您老人家能为我们题词,或向我们说几句话,指明我们继续前进的方向。”

范禄燕当时是学校的团委书记兼教导处副主任,他是这封信起草团队的成员,“决定写这封信之前,大家都很苦恼。”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要“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当时,整个世界范围内,新技术、新发展层出不穷,中国要把握时机,迎头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教育应该怎么办?

正如给小平同志的信中所言,景山学校是一所“进行中小学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那时,我们已经开始实行学制、课程、教材、教法、德育等的改革,增设了新知识、新技术的课程,这些方向到底对不对,是不是要坚持下去,其实心里有点没谱儿。”

时任党支部书记的贺鸿琛带领包括范禄燕在内的干部教师对党的十二大报告进行了深入学习,但依然觉得不得要领。有人提议,“能不能请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指指方向呢?”大家一拍即合,小平同志一直关心改革、关心教育,找他指路再合适不过了。

9月8日,这封承载着全校师生满满希冀的信件被寄出。

一锤定音 收到回信

没想到,两天后,小平同志就有了回音。

“那是1983年9月10日,早上上班不久,我就接到了'邓办’送来的'三个面向’的题词,展开一看,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儿,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我,激动得像个毛头小伙子似地大声喊:'小平同志给我们题词啦!’”贺鸿琛生前,每每回忆起这一珍贵的历史时刻,依然难掩兴奋和激动。

庆祝活动选择在学校最大的会议室举行。会场布置得很简单,最前排设置了一个讲话台,全校100多名教职员工将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学校只通知老师们有重要会议,但并没透露是小平同志回信的事儿。”当年28岁的范禄燕是个大高个儿,他是少数几个知情者之一,与老师们混坐在会议室偏后排的地方,微微颤抖的双手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会议开始不久,贺鸿琛将题词举过头顶,用带着山西口音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地高声朗读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一九八三年国庆节,书赠景山学校。”

安静,空无一声的沉默;紧接着,热烈的掌声,雷鸣般地爆发出来,经久不息……

为什么9月9日的题词落款为国庆节呢?贺鸿琛这样理解,“我想这是意在国家意在全局。”在他看来,在当时小平同志的意图里,“三个面向”不仅是对景山学校的要求,也是对整个中国教育的殷殷嘱托。

大刀阔斧 教育改革

16个有力的大字拉开了景山学校新一轮教改的大幕。大刀阔斧,步履坚定。

首先是学制,景山学校将小学、初中的学制由“六三制”改为“五四制”。教材也迎来新突破,学校对小学各个年级教材进行了重新改编,使教材更加现代化、科学化。范禄燕说,在编写教材时,学校一方面会借鉴国外教材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也结合本国实际,注重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全国的教育改革自此也有了航向。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开始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等学校自主办学权。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一次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之一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2010年6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仍然强调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教育改革也在一步步推进,研究性学习、减负、招生选拔制度改革等新举措为教育发展带来新利好。

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照片

【记者手记】

教育智能化时代到来

景山学校的实践仅仅是“三个面向”掀起的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个缩影。从边陲小镇到现代都市,这几句话被粉刷在很多学校的外墙上,被奉为推动教育发展和前进的金科玉律,中国教育也不断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几十年来,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科技供给水平逐步提高,我国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时代不断变迁,但教育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又相继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育的智能化时代正在到来。

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深入。《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留学目的地国更加多元化。教育部等八部门日前又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教育对外开放的蓝图更加清晰,布局更加宽广。

“三个面向”掀起的改革巨浪,滚滚向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