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古镇之二】最初的美好
锦溪,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场陈年的梦。
那个梦,始于好多年前的一位同事,她是地地道道的锦溪人,那时的锦溪,还是陈墓古镇,在她时时提及的陈墓话语中,传递了太多美好的故事和传说。
虽然去过锦溪好多次,但终不及传说中的美丽,让人徘徊难忘的去了又去。
锦溪隶属于昆山市,位于阳澄湖和淀山湖之间,属于典型江南水乡,镇边的一个湖叫做五保湖,锦溪的前称是陈墓。据传是南宋一位姓陈的皇妃,生前非常喜欢这里的山水,她死后选择葬于此地,故尔又被称之为“陈墓”。
可惜这次安排住在镇外的酒店,环境条件虽然好了,但却无法融入小镇特有的江南情调之中。
那天清晨,我独自一人慢慢晃悠在小镇,刚走到镇口,便看到锦溪的代表建筑:古莲桥。桥很长,犹如一道清澈的虹,静静地横睡在水面的中央,连接着不远处的陈妃水墓,冬天的太阳不是很温暖,给静静的水面洒下安宁柔和的光线。
穿过高高耸起的亭子、飞檐翘起、造型别致漂亮的桥,阳光从东边钭照过来,古莲桥就如一张镂空的剪纸,在丝丝缕缕中迭显江南的清丽曼妙。
桥下是内外相连、清澈透底的湖水,虽然此时是江南的冬天,但依然还能感受到夏天时接天荷叶无穷碧的场面,错落有致的荷梗枯骨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不远处,便是莲花禅院,一阵悠悠的钟声,细细地从禅院里飘出来,让人的心,顿时安静了不少。古老的禅院前,是一字排开的篷船,几位身穿蓝色印花布、扎着头巾的船娘在轻声细语说话,更有轻呤浅唱着的锦溪小调,歌声很是清亮悠远,慢慢地在水面上四处飘散,让行路的人不由地恍恍忽忽,沉浸在闲适、淡然、家乡般童年回忆的氛围之中。
在锦溪,最好的地方就是上塘街和下塘街这二条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老街了,和姑苏其它的江南古镇不一样的是,这里散落着大大小小众多的民间博物馆,博物馆的种类丰富多样,古董、根雕、家具、砖瓦、钱币、名人、金石倒也是琳琅满目,似乎集了博物馆的大成之说。
而在街上一家糕饼店,店主极力向我推荐状如袜底、焦黄酥脆的当地特产:袜底酥,那是我小时候的最爱之物,如今时光过了好多年,见到此物不禁让人回想起儿时美好的记忆,于是就购了少许,急急地尝了二口,虽然味道大不如从前,可旧时的记忆依然美好。
在小镇慢慢的寻找,寻觅着一种往昔的闲散时光,累了就坐在河边的茶楼上,泡一杯清茶慢慢地啜饮,安静地和着音乐的响起,看水中划过的小船和周围不时走过的过客,听岸边的人家和渔家船娘轻柔的讨价还价声,那种慢生活的过程,完全就是一种诗意的享受。
锦溪的建筑,有着典型江南水乡民居风格的特点,白墙黑瓦,飞檐上翘,轮廓分明,沿河而建,河上多是大大小小石彻的古桥,拱形风格各异,很有江南石桥的的特色,加上不时有船娘轻摇着小船,吴歌悠悠的从桥下划水而过,真有些“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江南风韵。
而那天我走过的一条只容一人走过的昏暗长巷,更是将往事中大户人家的记忆,就此拉得很长很长,让我在这条记忆的长巷中,来来回回的走了好几遍,仿佛是在寻找自己曾经的过往。
在水乡古镇,丰富的文化蕴积和人文历史,让锦溪调集凸现出水乡太多的神韵,就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无论是沈从文“睡梦中的少女”;还是冯英子“淡抹浓妆总相宜”;抑或是刘海粟的“江南之最”,都让“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锦溪,成为姑苏仍至中华的名镇。
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所形成的二千年风月的积淀,如同水乡清缓的河水一样,悠远地流淌在岁月的时光之中。
在锦溪,我非常喜欢的一道菜,就是鲃肺汤,但见青花碗中数片鲃肺,加杂着几丝咸菜和小块豆腐,清汤寡水的一小碗,很是精致,味道却是鲜香细嫩,让人在品尝中由衷的感受到了江南的温婉细致。
这个时候,便想起小镇领导和我说过的锦溪最美的时候,便是月光下的相守。
其实不用介绍,凭着我对于水乡的理解和喜好,也知道月色和江南、月亮和古镇,就是一道不需要介绍的最好请柬,会让人在古旧的镇子、古老的日子中沉醉不起、沉湎其中的。
这时,远处有笛声从空气中弥漫开来,犹如江南冬天的晨雾,绵薄而茫然的遥远,声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气息是如此的细婉,一下就使我的心,在已经的淡然中更加沉静,然后轻轻的飘逸起来,就象是散开在清晨思想中的竹叶,随风摇曳在轻波馨风里。
就这样,静静坐在锦溪冬天的清晨,如诗如幻的古镇,能够给我的,除了宁静还是宁静。
不知道,这美好的生活,是否就是锦溪人每天的面对,如果是,那我宁愿也做一个闲云野鹤一样的锦溪人,那怕只有一天。
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