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家之三十四】雕镂在历史和美好之间
确切地说,我是在认识陈健其人之后,才真正领会他的玉雕艺术,而这样的相识过程,足以让我对美玉的思维,发生出太多的变化。
陈健,中国玉雕大师,苏州玉石文化行业学会的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委员会副会长。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接过他递过来的名片,陈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言语不多、略显沉稳的中年人,和我所有接触过的众多企业界朋友一样,是一个经营玉石的商人,并非是真正的手艺人,也不可能往玉雕艺术家这方面来想。
而那次短暂的见面,我们谈论的话题,是为了举办一次全国的玉石文化节,所谈内容虽为玉石却多少和艺术无关。
然而接下来的一系列接触,却让我对他这个商人多少有点刮目相看。直到有一天我来到他的工作室,真正面对着那些精美无比的玉雕作品时,我一下就对他肃然起敬,对于在玉雕文化上的优秀造诣,油然产生了一种敬畏的神情。
我国的玉石文化艺术起源很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以玉石制作的饰品。而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都将玉器作为礼品用来敬礼、敬天地,敬祖宗,开创了玉石文化自古就有的源源流长的历史。
至今,人们那种感受玉的珍贵、玉的神圣、玉的洁白、玉的无瑕的神态,即使在遥隔了几千年后,即使在今天的博物馆中,我们依然能够透过玻璃橱窗的观赏,在一件又一件精美的传世作品上,能够让人无限感怀和想象的出来。
可见,玉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
先贤孔子则有“玉有五德”、“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众多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将玉和人性、人德、人品美好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了美玉以灵性、以生命、以品格,让所有美好的感受,随白玉而德美天下。
而在汉之后直到清代年间,中国的玉石文化,虽然已经走下了延续千年的神坛,但却依然为人们所爱好、所珍藏。
材质温润、雕缕精美的玉器,长期以来,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为帝王将相、文人和士大夫们所特宠,而非寻常百姓可以拥有。清隆时期,新疆和田玉基本上就被皇家所垄断,私自采玉,可能会杀头,这在史书上有着明确的记录。
这就给玉奠定了非常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基础。
在苏州草鞋山和张陵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出土了距今四千年至六千年的玉器,在其发现的玉玦、玉环、玉镯、玉坠等众多玉器中,我们发现先民们不但会做玉器,更是掌握了抛光、兽花纹等各种装祯艺术。
也就是说,在人类琢玉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苏州始终是中国玉雕文化发展的中心。
到了明代,苏州的玉雕艺人更是妙手辈出,明人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说,“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明嘉靖、万历年间,苏州玉雕大师陆子冈则因雕刻精湛,技艺高超,而广受文人推重,并选调京城故宫,开创了姑苏玉雕艺人空前绝后的辉煌。
从此苏州玉雕艺术,一直在国内呈领先的态势,至今在国内仍至世界,说起玉雕工艺,何人不知“子冈”牌。
或许因为历史上的苏州,曾经有过太多的玉雕艺术大师,而我也因认识了好多声名远扬的苏州大师们,对于眼前的陈健多少有点走眼。却不曾想这个我认为不善言语的徐州人,却是数十次拿过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的大师级人物,这不由让我吃惊不小。
那天,在他精致和美的雅室,我们两人以茶代酒,谈论起玉雕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他神情悠闲说玉析玉,显示着他对玉石文化发展、流传的精深了解和全面认识,以及许多思想感悟,着实让我感受到了美玉文化在他身上所体现的人文价值。
原以为只有读书人才崇尚的“仁、义、智、洁、勇”,在他的玉雕人生中,是如此不失张扬地显现了出来,并且因为以玉载道、和玉相融,而呈现出一种因玉文化而产生的无比美妙感觉。
而这样的感受,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两人面对面的交谈,更是因了他的作品,而将此种情感直接融入在他出神入化的作品感悟之中。
而这样的感悟,在他精心创作的作品中,完全可以真实的体现出来,《泰山揽胜》就是这样的作品,也是他2011年获得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的金奖作品。
在一整块硕大的玉石上,他将“天下第一山”的泰山景致,如此完美地浓缩在精润的和田白玉上,峻峭的山峰是层峦叠嶂,一峰高于一峰,环抱山石的是虬劲挺拔的苍松,松和山紧密的相拥相映,展现出了群峰层次的渐高渐远;而环绕其间的,则是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以及仿佛就在眼前的潺潺溪流,再加上三二自在闲观的游人。
作品画面是如此清新美丽,艺术表现是非常惟妙惟肖、生动有趣,让人在山色之中看景、观物、寻趣、赏玩,展现了五岳之首的齐鲁东岳风光。
一块美玉,一座玉雕,却将所有能够想象的美好、美丽、美妙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在晶莹温婉的不动声色中,呈现出恢宏的大山气势,让人在欣赏中淡淡感受玉和自然、人和物像的完美组合,不能不让人感叹创作者艺术灵魂的鬼斧神工,让人在出神入化的赏析韵味中渐入佳境。
而在我询问和了解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陈健始终平静地和我描述其创作时的构思和对于想象的把握,仿佛不是在展示一件自己得意的作品,而是在讲述一个爱玉者关于玉石文化的耕耘之路。
中国人喜欢玉,亲近玉,敬仰玉,这是一种由来以久的传统,有其文化的一面,也有其历史的传说,更是一种流淌在血液中的情愫,具体表现在玉文化上,则是此情绵绵,恍如大江流水,万古不绝。
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的灵石传说,到和氏壁的神奇故事,再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历史仿佛就是一本关于玉文化的教科书,让人在岁月的苍茫和人文的流转之中思绪万千,感慨而生。
我知道,陈健是位非常不错的收藏家,在他古玉的收藏中,因为收藏了太多精美、曾经入选各种画册的高、古、精的汉唐美玉,让他对中国玉文化产生极其深厚的兴趣,并且因为这样的沉醉其间,终于使他放弃以前经营的各种商业业务,而让余生的全部精力,完全投入在了自己的玉雕创作之路上。
从一个曾经爱玉、玩玉的收藏之人,变成了一个雕玉为生的艺人,并且因此而成为玉雕界的大师级人物,这样的变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美好传奇。
因为对五千年的玉文化保有深厚的情感,陈健在他的玉石人生中,将传统的玉文化工艺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吸收了苏作工艺的细腻精巧,又充分发挥北方艺术中的大气厚重,使他的作品体现出设计思路完整、艺术构思紧凑、布局精致合理、层次错落有致、内容生动传神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古韵天成、精工美妙的清雅高朗的艺术特点。
其实,就个人爱好而言,我更喜欢他的另一件作品:“听雪”,虽然这不是他的获奖作品,但仅凭“听雪”两字和玉石的美好结合,就足以让我为之倾心不已。
白雪如被、雪如凝脂的玉石上,一弯明月如钩,一幅美妙的画卷,在雪意诗情中徐徐展开,让作品沉醉在山川如梦的美好意境中。
在绵绵雪意的映衬下,近处的楼阁、远方的小桥,都时隐时现在白皑皑的雪中,山涧的一条瀑布,如飞流喷珠泻玉,在层层叠雪、潇潇万物中流淌。
面对如此清闲自然、宁静悠远的美景,不由让人身临其境,或眺、或思、或伫立、或慢行,山雪、人意,如画面一样静止。
而中间一老者站立雪中,那若有所思的凝望,那风雪中吹拂的胡子,一下就能让我穿越世间千年的沧桑,去直面李太白的清纯飘逸、去对话李商隐的天籁灵动、去寻找李贺的婉约浪漫......
那静止却又丰满的画面,是何等的旷远清宁,让画面外的我,仿佛已随时光的相思而入梦其间,那种听雪而梦、因梦而自然感叹的良好心愿,集结在如画一样的作品中思绪不断。
这时候,玉在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玉和人所表现出的亲和关系,玉所代表和承担的丰富文明内涵,已经不再需要语言,只需用一块玉石、一个简单的画面,就如此美满地体现了出来。
就在这样的感受之中,玉的莹润光泽,玉的洁白无瑕,玉的刚柔并济,玉的丰富神奇,玉的前世今生。一切的一切,都会让人在着迷的状态中,体现出岁月如流,时光流转的经典。
而我因为陈健和他的玉雕人生,有了一种和玉相伴的美好感受,或许,这真是一种三生有幸的快乐。
我想,曾经被多少只手充满爱意地摩娑,时光和手泽,给了玉以滋润和丰富的内涵,也许在无数的故事里面,它们被赋予了生命,悲欢离合之时、生老病死之中,它们带着历史的体温,长存于天、地、人之间。
而那些制造和创造玉雕艺术的人,一定会如玉碧而长在,将一片美好的冰心,相伴相随在他们完美的作品里,见证着历史和岁月的风情。
这就是玉雕艺术的永恒生命,超越历史,超越人文,而陈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