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米的功效作用与主治,秫米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秫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又名: 粟米、小米。处方名: 秫米、北秫米。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甘,性微寒。功效: 和胃安眠。

主治夜寐不安等病症。

【传统方剂】

(1) 半夏秫米汤(《内经》) 半夏、秫米,治疗胃不和,眠不安。

(2) 验方(《普济方》) 秫米、薤白、咸鲫鱼肉,煮粥,治疗赤痢不止。

【主要成分】

秫米主要含有人体内吸收率较高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1. 营养成分

秫米中的营养成分多于大米。每100 g中含蛋白质9.7g,脂肪3.5 g,糖类72.8g,钙29mg,磷240mg,铁4.7mg,胡萝卜素0.19mg,硫胺素0.57mg,核黄素0.12mg,尼克酸1.6mg。

秫米的营养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率也较高,其吸收率蛋白质为83.4%,脂肪为90.8%,糖类为99.4%。

2. 脂肪油

有谓种子含油3%。油中含不皂化物2.39%,固体脂肪酸15.05%,液体脂肪酸70.03%。

3. 蛋白质和氨基酸

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氨基酸有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蛋氨酸。

【临床应用】

1) 治疗慢性胃炎。

2) 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剂量与用法】

(1) 临床常用剂量 9~15g。

(2) 大剂量 15~30g。

(3) 使用方法 包,水煎服,或煎粥食。

【临床体会】

1. 关于粟

粟、黍、稷、粱、秫,这些名称,总称为五谷杂粮。生长在城市里的人们,尤其是食大米的南方人,是分不清的。

《本草纲目》记载:“古者以粟为黍、稷、粱、秫的总称,而今之粟,在古代呼为粱,后人乃专以粱之细者名粟。故唐孟酰《本草》言人不识粟,而近世皆不识粱也。大抵粘者为秫,不粘者为粟,故呼此为籼粟,以别秫而配籼,北人谓之小米也”。可见这些食物古人也常分不清楚。

2. 现代关于五谷杂粮的认识

这五种粮食都是禾本科植物,现今只有粟米、黍米二种。其中粱米、秫米就是粟米。稷米为黍米的一种。另外还有高粱米和玉蜀黍。

粟米: 又名粟、小米。有粳、糯两种。粳小米多作主食粥饭,糯小米制作各种糕点,也做主食。

秫米: 是古代的名称,就是现代的粟米、小米。秫米的名称仅保留在中药里面,粮食中已经没有这个名称。

粱米: 为粟米之一种,又名粱,有青粱米、黄粱米、白粱米三种。《本草纲目》记载:“粱即粟也。考之《周礼》九谷、六谷之名,有粱无粟可知矣。自汉以后,始以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今则通称为粟,而粱之名反隐矣”。

黍米: 又名黍,有两种,杆上有毛,偏穗,种子粘者为黍米;另一种为稷米,又名稷,杆上无毛,散穗,为黍米之不粘者。

此外,尚有高粱米,又名蜀黍、木稷、蜀秫、芦粟,其黏者多酿酒,名高粱酒,即白酒;不粘者可制糕煮粥。

还有玉蜀黍,又名玉米、珍珠米,与高粱米之蜀黍又是不同的品种。

2. 关于胃不和,卧不安

北秫米入药,中药房有配。

胃肠不适的人,睡眠当然会受到影响。病的本在胃肠不适,胃治好了,睡眠也随之而安了。这与失眠的人不一样。这是人们的常识。

“胃不和,卧不安”是《内经》在两千年之前提出来的,后世一直奉为经典名言。失眠的原因很多,大多数与胃不和无关。失眠的人不宜倒过来治胃,仅治胃是远远不够的。但也有人既有胃不和,又有卧不安。胃治好了,睡眠仍然不安,那就需继续治疗睡眠。

半夏秫米汤是治疗胃肠病的,也治疗胃肠病而引起的失眠。半夏有镇静作用,秫米也可能具有镇静作用。因此,对于胃肠病和睡眠都有帮助。

对于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人,仅用半夏秫米汤治疗是不够的。半夏秫米汤原意是饮汤,不是吃秫米粥的。但可用半夏煎汤,将半夏之汤汁煮小米粥,成为半夏秫米粥食之。这可作为胃肠病康复时的食疗使用。

【保健与食疗】

1. 秫米的食用与食疗

秫米民间煮粥制糕饼食用。

秫米汤液味淡,带有甜味,淡色,清香。食疗可制作药膳、汤肴、火锅、药酒、饮料、颗粒、胶囊等。甜、酸、咸、辣四种味道均可相配。用以营养强身,帮助胃肠病康复和帮助睡眠。

2. 药膳

秫米单味汤液可制作药膳菜肴,与海鲜、河鲜、鱼类、肉类、豆类等相配,或放入火锅。

3. 保健品

秫米可制作饮料,口感较好。

秫米可制作药酒、颗粒、胶囊。

4. 文件规定

秫米为民间粮食,在有关文件中没有收录。

【不良反应】

1. 古代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2. 临床观察

秫米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服用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禁忌证】

秫米没有禁忌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