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梫与他的授业恩师俞樾

章梫(1861—1949),字立光,号一山。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浙江台州三门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翰林院检讨。著有《康熙政要》《旅纶金鉴》《一山文存》等。章梫出身于书香门第,6岁入村私塾读书,9岁到善岙蒋村蒋咀华老先生私塾学习八股。16岁赴宁海城望族龚先生家受业,得师赏识,以长女许配之。18岁中秀才,后就学于杭州诂经精舍,师从清末著名经学大师、翰林院编修俞樾先生。俞樾(1821—1906),字荫甫,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曾主讲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余年,博通经史,著述颇丰。吴大澂、章太炎、陆润庠、吴昌硕等皆为其弟子,被誉为“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洲”。

诂经精舍地处杭州孤山南麓,清嘉庆六年(1800)由时任浙江巡抚的阮元所辟,后几度兴废,于同治五年(1866)重建,为浙地最高学府与学术研究中心。诂经精舍倡导“尊经崇汉”,崇祀许慎、郑玄两位先师,以传承乾嘉汉学,造就学术人才为宗旨,与专意于科举制艺的书院迥然不同。其教学内容为经史疑义及小学、天文、地理、算法等。教学方式以自学研讨为主、讲解指导为辅。每月考课一次,“问以《十三经》、《三史》疑义,旁及小学、天部、地理、算法、词章”(孙星衍:《平津馆文稿》卷下《孙渊如诗文集》之《诂经精舍题名碑记》,《四库丛刊本》)。章梫随俞樾先生研学十余年,“于经训、小学,皆涉其藩,精研经谊,覃思雅故,皆实有所得也”(张舜微著《清人文集别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俞樾曾为章梫先父撰写《章君子三墓志铭》,曰:“自古有潜德不耀之祖父,必有大显于世之子若孙。……吾屡征之古矣,今又验之宁海章氏。章氏子梫,余门下士也,……梫学成,就书院试,得膏火资颇优,君顾不乐曰:'我望汝读书,徒餔餟乎?’已而梫学益进,名益盛。朝廷每三岁简词臣督学校,闻梫名,争延致助校阅。”(《春在堂杂文六编》五)俞樾极力称颂章思培君(章梫父)“潜德不耀”之人品、睿智深远之眼光,也对门生章梫的学业有成、声名日盛赞赏备至。诂经精舍先后编刻《诂经精舍文集》共八集,收入诸生治经研史及诗词文赋佳作,彰显治学成果,推动学术交流,前两集由阮元选编,后六集则由俞樾续编。章梫博览群经,钩沉稽古,发微抉隐,佳作频频,《诂经精舍文集》第六至八集共收录章梫经史研究及词赋创作课艺16篇,代表作有《怪石解》《以尔钩援解》《武王靡不胜解》《王札子解》《电报赋》等,颇受俞樾先生好评。

杭州诂经精舍得山水之胜,幽雅宁静,是读经治学的绝佳之地。章梫在此亲炙俞樾十余载,耳濡目染,学业精进,博学多识,又得以广交硕彦名儒,拓宽人脉,以为日后发展之助。章梫晚年常深情回顾往昔就学时光,对恩师俞樾充满怀念和感激之情。他在《和陈庸庵少保韵》诗中写道:“十载杭州梦,胥魂与桧头。忠奸谁做口,耆旧有存不。西子五湖老,冬青一树秋。孤山南畔路,应再上俞楼。”俞楼座于西湖西泠桥畔,系俞樾故居。俞樾先生在杭州讲学时,家眷仍留居苏州,只春秋两季单身来杭州授课,住精舍第一楼内。其弟子徐琪等人为报师恩,于光绪四年(1878)在孤山南麓、西泠桥畔集资兴建了一座清雅古朴的小楼,供俞师栖居,称为“俞楼”。院内叠石成峰,花木扶疏,清幽雅洁,书香四溢。1933年,已是七十三岁高龄的章梫在《忆钱塘》绝句中写道:“少日琴书未远游,十年赁庑住杭州。江湖逼窄难安席,何处明堂会列候。”字里行间充满对杭州十年就学生涯的眷恋之情。晚年俞樾也常常感念西子湖畔的讲学生活,他在一首次韵章梫《西湖感旧》的诗中写道:“自别西湖久不来,春秋雅集欠衔杯。虽存杨子读经席,已换苏家作论才。万古江河时局变,小楼风雨我心灰。尚留旧物君知否,只有孤山几树梅。”晚清世事变幻,汉学之风日衰,眷恋之情、沧桑之感、失落之意交织于诗中。

离开诂经精舍后,章梫先后到四川、山西、江苏、湖南诸省游历,考究民情风俗,以广见闻。其间仍不忘研读经学,曾几次致书俞师,求教许、郑之学的流衍学脉。欲援孔庙从祀之例,踵事增华,请俞师补其祀,并请同窗好友王舟瑶考定其人。俞樾致函赞曰:“尊意又欲议定许、郑两先生从祀之人,大哉斯举乎!”(《春在堂诗编》卷七)然而当时西学兴起,官课松懈,令俞樾忧心不已,曾赋诗云:“耿耿殷忧许郑和,频年垂泪对先师。”(《春在堂诗编》卷十七)俞樾自视为精舍的护法者,期望越高,愧疚、痛苦越深。他在致弟子章梫的信函中,亦直抒其忧虑、失望之情:“诂经精舍一席,鄙人尸素其间,二十七年矣!精力衰颓,学问荒落,不久当辞退。近来当事诸公皆无意于此,故官课每有以一文一诗了事者。然则虑鄙人去后,精舍之废兴亦可知矣,尚能议及许郑两君之从事乎?”(《春在堂诗编》卷七)俞樾持守许、郑家法,系念诂经精舍之废兴,然江河日下,独木难支,只能茫然长叹。1904年,诂经精舍正式停办。两年后,章梫来此凭吊,眼前的精舍人去楼空,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诂经精舍寂琴尊,古调消沉雅颂殒。记取曲园门下士,白头沧海几人存。”

就在诂经精舍停办当年,章梫荣登甲辰恩科第三甲第五十二名进士,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榜进士之一。此时俞樾已居苏州曲园,获此佳音,84岁高龄的俞樾兴奋赋诗:“谁谓高才无遇合,却于吾道有辉光。将来考索如重订,应改山堂作玉堂。”章梫不负先生厚望,为学为官,皆为超拔;也不忘先生之恩,殷勤致函,躬自拜望。章梫曾在一首题赠俞阶青(俞曲园孙)诗笺册页七律中写道:“苏杭回首谈经地,早见康章路人歧”(“康章”指康有为和章太炎——笔者注),章梫自注云:“先师论事,向极和平,独《新学伪经考》初出,余谓其发西汉之学,师不谓然。光绪癸巳右台仙馆中事也。至丙申年,进见于苏州曲园,即谓余杭章某,非吾徒也。”(1943年第8卷第21期《新天津画报》)

注中提及的《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1891年刊发的一部考辨经学真伪的著作,认为东汉以来经学,是刘歆为帮助王莽篡汉编造的“伪经”;而清儒服膺的汉学,也是刘歆“饰经佐纂”,变乱孔道的“新学”;被俞樾奉为“先师”的郑玄则被视为刘歆之帮凶,“布行伪经,篡孔统者”。这自然不能为“尊经崇汉”的精舍山长俞樾所容忍,以致其愤然抨击,情绪激烈,非以往论事和平之状。章梫回忆,这是1893年发生在右台仙馆中事。“右台仙馆”是俞樾晚年山居著述之所。公元1879年夏,俞樾夫人姚氏卒,至冬,俞樾葬夫人于杭州右台山(俞樾卒后亦葬于此),并于墓旁置地筑屋,取名“右台仙馆”。注中另述俞樾、章太炎师生反目之事,1890年,21岁的章太炎奉父命入杭州诂经精舍,拜俞樾门下学习七年,学问大进,才学过人,颇受俞樾器重。后来,章太炎提倡排满等,让俞师十分不满,声言“曲园无是弟子”。1901年,适逢章太炎到苏州东吴大学任教,特拜望老师,俞樾见面怒斥道:“不孝不忠,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后章太炎发表《谢本师》一文,表示从此拜别师门,自立门户。与章梫晤面之时,俞樾能将心中积怨和盘托出,足见他们师生情谊之笃与信任之深。

诗中又有“一叶孙桐高百尺,十年树木老孤枝”之句,章梫注云:“先师门下士,存者不多,余今年七十有一”(1943年第8卷第21期《新天津画报》),缅怀之情,孤零之叹,溢于言表。或许是情之所系,章梫将他的求学之地作为他人生的归依之所。1948秋,88岁的章梫从上海迁居至杭州勾山里,与俞樾的栖居地隔湖而望。不久章梫衰弱多病,次年即逝于此,追随他的恩师俞樾而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