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 | “荡舟英伦”五:低调的校园 开放的课堂 | 诗画采风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罗杰·阿斯克姆小学作为伦敦三环附近的一所普通社区学校,保存了原汁原味的英伦平民学校的风格。
建筑是老建筑,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外墙不粉刷,呈现出砖体本身经过岁月洗礼的颜色,古朴而凝重。
学校大门的门楣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一层的尖顶房屋丝毫没有半点张扬的气势,就那样谦逊稳重的立于蓝天白云之下。
屋顶仍然保留着一根根绿色的烟囱,那是一百多年前为了取暖而使用的,如今早已不用,但人们不会去拆除它们,给房子平添了一抹景致。
这些低矮的三角形房屋互相连接起来,构成了学校的教学区,一些高大的树木穿梭在房屋之中,让房屋好像是树木的影子一样。
在蓝天的碧影下,在静立的树丛里,古色古香的校园,让人多了一份宁静和遐想。
在大不列颠群岛上,这个民族经过海风的吹拂,沉淀下来的田园风格,浸透着淡淡的贵族气质,哪怕这样一所平民学校,都给我这样的感觉。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走进大门,没有保安,设玄关,玄关处安放电子签到系统,摆放沙发,电视,学校宣传视频,就便是一个家长接待区。
校园里一律是一层的建筑,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在一楼学习。
校园里的操场没有塑胶,没有环形跑道,没有高大的篮球架,有的是一大片绿色的草坪,有的是活动的运动器械,有的是柔软的特质地面,一切都不是那么高大上,一切都很低调。
一架从操场上空掠过的飞机的影子投射到操场草坪的中央,好像一只黑色的小狗在那里玩耍。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伦敦三环附近的这座小镇原来居民不多,现在,随着居住在伦敦市中心的人们生活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从市中心迁移至郊外的这座小镇定居。
随着定居的人越来越多,这里的学校就发展得越来越好。
英国国家规定,适龄儿童从5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第一年幼儿教育(相当于小学预科)读半天书,从6岁开始,进入小学阶段,一天的学习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上午有一个15分钟的休息,其它没有下课时间,全在教室里活动。
一般早上的课是英语和数学,下午是科学、地理、艺术、信息技术、宗教教育、主题学习等。
学校里是多国家、多民族、多信仰混杂的大家庭,孩子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装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母语,但学校一律用英语进行教学,国家慷慨地接纳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孩子,在学校里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走进课堂,教室并不大,由于孩子少,最多一个班20个人,有的更少,所以教室里的格局就可以做到家庭化、人性化。
教室里分成几个功能区,电视屏幕下是一席空地,孩子们多半是围坐在地上,听老师集中授课。
小组活动的时候,他们再起身回到各自的小组里,课桌、学具、书籍,都是学校统一提供,不需要每天背着书包带来。
我看见这样一幅景象,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用直尺量物体的数学课,全班被分成了几个小组,其中有三个小组在听老师的集中授课,还有两个小组则在助教的指导下在旁边画版画,做泥塑。
因为这些孩子关于用直尺量物体的课已经学过了,此刻他们全然在关注自己的版画和泥塑了。
这边的数学课,老师集中讲授后,就让孩子们回到各自的小组里,拿着手中的活动纸,一件件的用尺去量东西,学具全在桌上摆放,老师一个个地去指导。
教室里看似没有规则,熙熙攘攘,这边在讨论,那边在画画;这边在指导,那边有孩子自动开门去上厕所,你举目一看,没有看见老师,原来她坐在地上正给一个孩子做个别指导。
这样的课堂,是英国课堂的常态,是英国课堂的自然流露。
这看似熙攘的空间,背后却有着惊人的规则:孩子们很少有闲聊除本节课以外的话题,都在动手操作;孩子们很少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的,都在干自己的事;孩子们很少因为困难而不知所措的,因为老师随时在他的身边。
小组学习也不需要太多的规则,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都是那么天然,他们天天都是这样渡过的。
那边画版画和做泥塑的孩子,作品完成后就马上由老师布展在教室的墙壁上,孩子们的所有作品都在教室的空间里展出,教室上方被横线竖线缠绕着,上面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课间15分钟,操场上聚集了很多孩子,不同肤色的孩子在追逐、嬉笑、闲谈。
没有大声喧哗的,没有在地上打滚的,没有推推嚷嚷的。在孩子们的嬉戏中,总有几个老师穿行其中,跟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交谈。
偶尔,你会发现一个中国面庞的孩子,你走上前跟他们轻轻交谈,然后你会很失望地发现,他们根本听不懂中国话,他们睁着大大的眼睛告诉你,我是中国人,但我只会说英语。
我迎着初冬的风,静静地站在操场上,看这一地的孩子,突然有一种悲悯的情怀充斥胸腔。
这时,有一个中国面孔的小姑娘独自一个人在操场的边缘走,我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拉起她的小手,她突然十分愿意地伸出她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她的小手在摩挲中变热。
我知道她听不懂中国话,我只是用眼光看着她,她也静静地看着我,我的眼角有泪水在涌动,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在这么遥远的异国他乡,和这个小女孩的一次相遇。
上课了,她跑了,她知道她是中国人吗?我不知道,她和她的父母在英国过得怎样。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静静的校园,
在夕阳的柔波里,
结束了她一天的旅程,
操场清爽的风,
拐角婆娑的树,
还有那睁着大眼睛静静看着我的中国小女孩……
“荡舟英伦”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