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一张“通胆方”问世!通肝胆、通胃肠,巧治胆囊炎,值得铭记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常常给我的读者打比方。我说,人就是一根管子。上头要吃,下头要排。一进一出,贯穿我们生命的始终。这根管子,务必通透。如果管子不通,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

对此,有些朋友可能不理解。

今天,我就用医案的形式,给你好好解读一下。

我从前在经方研习班上学习的时候,听中医老前辈们,讲过这么一件事儿。

它充分说明了人体“通透”的重要性。

什么事儿呢?就是有一个女子,年54岁,女性,什么毛病呢,就是四天时间没有大便。

四天不大便啊,你想想,这得多难受。

也许正是因为大便不通的缘故吧,这个人被憋坏了——不但不能吃饭,反而口苦,经常想吐,右侧胁肋部位疼痛,胃也跟着痛。整个人疼的呀,只能通过注射“杜冷丁”来控制。

你看看,整个人的状态,是不是就是“不通”了?她就是被堵住了。

当然了,西医不会这么认为。西医当时认为,不是胆囊炎,就是胆结石,跑不出这俩病来。

如何才能尽快地缓解症状呢?后来,医院请到了刘渡舟老师来会诊。

刘渡舟老师,我以前在文章里没少提过,他是我国当代中医经方临床大家。

刻诊,见患者体质肥胖,脸红,舌质红,舌根苔黄腻,脉象沉,弦滑有力。患者自述口苦。

刘师诊脉良久,然后脱口而出四个字:大柴胡汤!

这话一出,别的西医大夫没听明白——什么大柴胡汤?这是啥汤?

还没回过神来,在刘师口授之下,一张方子开出来了:

柴胡18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2克,白芍9克,郁金9克,大黄9克,枳实9克,陈皮12克,生牡蛎12克。

这个方子,水煎服,分三次服。

结果如何?一服下去,疼痛减轻,患者可以睡觉。二服下去,大便解出来了,胁痛和欲呕之感消失。三服下去,诸证悉平,人彻底缓过来了。

对此,患者所在医院的西医大夫,彻底惊呆了。在他们来看,患者不通过针对胆囊炎、胆结石的对症治疗,是无法缓解的。刘渡舟大师这一剂汤药,怎么可能就取得如此明显的效果呢?

来,我给你讲讲其中的道理吧。

我之前讲过,我说,人体就是一根管子。这个根管子,务必通畅。而为了让管子通畅,我们古老的中医学,可以说想了很多办法。

其中,有一个办法,咱们必须得知道,叫做“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的经方之一。和它类似,的还有一个小柴胡汤。两者之间差异蛮大的,千万别弄混。

大柴胡汤的基本组成,就是,就是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这个配伍啊,其实就是和解少阳、内泄热结,治的是少阳阳明合病。

啥意思啊?咱们拿上文这个患者来说吧。这个人口苦、欲呕、胁肋部位疼痛。咱别管它是胆囊炎还是胆结石所致,中医看,这就是少阳病。少阳者,胆经也。肝胆经走胁肋。肝胆经气郁化火,则胁肋部位疼痛。胆气失常,上逆于口,所以欲呕。肝胆属木。肝胆经气不畅,克犯脾胃(脾胃属土,木能克土),于是胃胀、欲呕、吃不下饭。肝胆之火横移脾胃,胃属阳明,连通大肠,大肠热盛,津液被灼,于是大便不通,干燥内结。而大便的不通,则又增加了肝胆郁火,令问题愈发严重。

这个,就是少阳阳明合病。说白了,既有肝胆的病,也有胃肠的病。两者合在一起了。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沉弦滑而有力,更说明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状态,也是我所说的人体管道“不通”的典型表现。要不我怎么说,这管子必须得通呢。不通,我们就遭罪啊!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我前面讲的大柴胡汤,就是打通管道的一个方子。这是张仲景先师,在大概两千年前,就为我们设下的。医案中刘师的配伍,就是大柴胡汤的简单化裁。我们再来看一下——

柴胡18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2克,白芍9克,郁金9克,大黄9克,枳实9克,陈皮12克,生牡蛎12克。

这个配伍,无外乎就是大柴胡汤,去掉大枣,增加郁金、陈皮和牡蛎。

总体分析,对于肝胆郁火,用柴胡、黄芩、郁金来清散。胃肠热邪燥屎,用枳实、大黄来通透。半夏、陈皮、生姜,用于健脾理气,缓解患者欲呕、不食的问题,使得中焦气机恢复正常,以有利于全身气机的通透。最后,再用牡蛎和白芍,敛阴合营、缓解疼痛。

这个说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可以说,这个验案和方子,就是利用古方大柴胡汤来治疗胆囊炎的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思考和体会。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伙研究吧。胆囊炎患者,不妨对其中的道理反复琢磨一下, 尤其是胆囊炎伴随大便干结的朋友,更要留意一下。你明白这道理,就等于多了一条治疗的方向。当然,前提依然是,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行来借鉴、应用。你放心,有经验的中医师,都会用这方子,没有不会的,除非他是伪中医。

说起来,我们还是得夸赞老祖宗们的智慧。在张仲景的那年代,人们哪里知道什么胆囊炎、胆结石啊?能把胆囊解剖出来,在当时都是难以做到的事情,更别说细致地分析、检查、化验了。但是,中医先贤就是能从症候出发,以独特的中医思维、中医视角来观察和理解病人,理出了少阳阳明合病这样的线索来,设置专门的方药来应对。这其中的智慧,是不得不让人佩服的。哪怕是医学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要重视这些古老经验的运用。毕竟,它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洗礼,早就被证明是可以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宝贝。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