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就……目录
拗就……目录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正在收听 :
百科名片 百科名片
拗救 [niù jiù]
ao(四声) jiu一般来说,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大家都知道格律诗创作中出现后就要进行拗救。那么什么是拗救?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中文名
拗救
外文名
ao jiu
释义
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
拗句
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
拗救
概况
一些特定的格式,如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是拗句的一种。但由于比较常用,自然跟一般拗句不同了。
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出句自救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但七律这个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三拗五救”)式。
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首句:
“凉 风 起 天 末”,
“平 平 仄 平 仄”
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
“回 看 射 雕 处”,
“平 平 仄 平 仄”
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
“庾 信 平 生 最 萧 瑟”,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都属于这种情况。
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当然要记牢。”
孤平拗救
②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如杜甫的《复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第三字“今”救第一字“故”,是孤平的本句自救)
对句相救
③如果出句是“仄仄平平仄”,第四字当平而仄,变成“仄仄平仄仄”,甚至是“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
如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三句“不”当平而仄,对句“吹”位置字变成平救上句)
如陆游《夜泊水村》的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报国有万死”(因为“国”字在古汉语字调中属于入声,普通话没有入声,现在分到阳平,所以“国”字在此古诗中应当是仄声)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
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双拗,佳联要记清。”
春对(秋) 冷对(热) 月白对(夜黑) 红花对(绿叶) 海阔对(天高)
金对(银) 宝对(草) 玉兔对(银狐) 天南对(地北) 瓜甜对(药苦) 天地对(日月) 旷野对(峡谷 ) 麦荷对(稻桂 ) 鱼虫对(花鸟 )
白雪对(红花 ) 走兽对(飞禽) 暮色对(朝阳 ) 长堤对(短曲 )
秋月白对(春草绿) 风飒飒对( 雨潺潺) 柴米油盐对(笔墨纸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