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深度价值投资札记》读后感 by 沽上犇牛 今年上半年投资类书籍就看了两本,虽然数量不多...
今年上半年投资类书籍就看了两本,虽然数量不多,但两本书的内容都非常棒,学习后收获颇丰。对个人的投资体系进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静水流深》。
对于静水流深的作者张廷昆先生我并不陌生,是我在雪球上的良师益友之一。他在雪球留给我个人的最大印象是爱念经,比如持股守息,等待过激,三步取利等。书入手后初读几页,就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共鸣感。而我由于去年成绩不理想,正在进行的个人的的体系修补工作正好与张先生书中的提到的一些思路有一种不谋而合的久违感。
整个书看下,对我个人的影响用一句话说,就是“直接推动了个人投资体系,由1.0向2.0的进化”。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共鸣,主要还是因为理念相似,如果理念不同,可能读来就完全是另一个感受了。
书中很多干货,是作者二十多年投资所悟所得的一次全面展示和分享,比在雪球上的只言片语要全面的多,系统的多,也透彻的多。因此对作者的深度价值感兴趣的朋友,我个人是建议都读一读。举个简单栗子,永远保留现金这个话题,记得早期在雪球上也与作者探讨并请教过。当时的我并不太能理解这个观点及背后的思想,当时我个人的想法还是非常肤浅的,当时就认为既然自己的投资能力已经能够实现一个长年的复利效果,为何不将自己手中可用资金全部投入(满仓),使资金的利用率和效益都达到最大化。
后来随着自己投资阅历的逐渐提升,我开始慢慢明白:时刻保留现金的重要性。保留现金本身就是对自己投资的一种容错措施,是一种保守投资态度的体现。且不论每次市场到了最低点时,眼看着遍地的黄金已经无钱去捡的痛苦与懊恼。也不论在市场低位与大众恐慌时淡定从容的进行加仓并配一句'为国护盘’的惬意与舒爽和这两者对比所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在投资的过程中我慢慢领悟到手里时刻保留部分现金的投资者,就像是你我年少时都读过的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与高手,因为高手过招都会留有余地,这样即便遇到了更强的对手,也不至于输的太难看,与之相对应的是每次操作都喜欢一把梭的风格的投资者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小丑或者过客,这些级别较低的人物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打架喜欢用全力,总恨不能将对手一招致死。但一旦遇到高手,往往由于招式已使老无法轻易变换导致要么丢性命要么丢颜面的尴尬囧事,从而成为读者的笑谈而。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因为时刻接触的是波动无常的二级市场,因此要对市场保持一份敬畏之情,清楚的知道自己并不知道接下来市场会出现什么极端情况。因此时刻保留一份现金以应对不时之需。这样做表面上看没有发挥资金最大优势的事情,但实际操作下来的最终的结果往往更美妙,因为这就是市场,是一个反人性的地方。这也从侧面应验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记得对于杠杆投资,有一句话说的好,'你真有能力,不需要杠杆,也可以赚得自己想要的财富,你若没有能力,杠杆也只是让你输的更快。又何必上杠杆呢?’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满仓。因此保留部分资金,就多了一份从容,即便是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份预留的资金预备役部队都排不上用场,但有了这份资金,面对市场波动就多了一份闲庭信步的淡定与从容,于心态与健康都会大有裨益。那么致力于复利理念和深度投资的你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经常说:'市场的最高点是由疯子买出来的,市场的最低点是由傻子卖出的’。无论傻还是疯,都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思维范畴,因此处于正常人区间的我们是没有办法去把握这个最低点和最高点的。因此时刻保留现金,就是为了在极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容不迫的去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情,比如在低位的时候,众生皆苦于筹码无人接手,那我们就可以去收集一些更低廉的价值筹码。而到了高位,众生皆狂追求各种筹码而不可得,我们就可以派发一些筹码,换得部分现金,以备用后用。此正所谓,我佛慈悲,众生求之,我予。众生避之,我取。
通过读静水流深,还解决了我个人几个投资认知或思想上的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有些已经意识到并进行了一些思考但尚未有清晰答案或路径,有些是尚未意识到,那么相应思考也就无从思起,但通过阅读,对该类问题有了一个认识,一些问题读来甚有醍醐灌顶之感,读思之后更有有豁然开朗之感。当然明白的道理不等于就能执行好,但找到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又何尝不是一桩幸事?!
下面就谈谈对人比较有启发的几个问题点。当然这些点无法包罗书中所有价值。只是对个人比较有启发或者感受比较深。如能在此起到一个抛砖引玉之效,那则是美上加美了。
第1个问题,在高位卖出股票后,资金应该如何使用?
我个人过往的习惯是继续买入股票。买入同行业其他尚未上涨或者涨幅较少的股票,或者买入其他行业中股价还处于低位的个股。有时还自以为是认为这是一个轮动操作的妙招精点。但是通过学习我发现,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轻易将资金再次投入到一个我们并不太懂,只是由于受到了市场情绪的影响,受到自身认为市场的风格还将持续下去的愚蠢贪念驱使,实际上是将之前已经盈利归我所有资金置于了一种险地,而这些资金如果是我们初始的自有资金,那我们可能就会相对更谨慎一些,但如果是从市场中得来的盈利,那这个时候随意性就会大增。事后想来,这何尝不是一种愚蠢的嘚瑟心思在作怪。
作者在书中还指出:“有人喜欢同行业换仓,由高估换低估,但我认为我们应该只持有同行业中最优秀的的企业,如果最优秀的一线企业未被低估,就只能等待,而不是去买其他二线或者三线品种”。
这个时候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首先要评估一下市场所处位置,市场情绪是不是已经高涨起来。然后再评估下自己状态是不是已经受市场情绪影响而未自知。如果是,这时就应该以现金的方式或者类现金的方式储存起来,去静心等待市场再次出现过激的时刻。这一点在今后的操作中应该重点关注,尽量克服自己的愚蠢与贪念,做到深度价值,复利滚动。
根据个人观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踏空带来的痛苦要远大于套牢所带来的痛苦,这也是很多人为何喜欢长期满仓或者重仓位的操作的心理原因之一,当然我个人也在这个范围内,喜欢重仓。但如果我们想取得一个更好的投资收益,那么承担踏空带来的痛苦感并与之做有效的抗争也是有必要的。在这件事儿,冰冰所说的,'你能承担多少痛苦,才能享受多少繁华。’这句话也许是至理名言。因此在今后的时间了,应该锻炼自己的持有资金的能力,不仅要拿的住钱,还要拿的住一定仓位的钱,特别是这个钱还是通过上一把操作赚来的。更应该珍惜,而不是让其轻易再涉险境。只要市场不出现机会,那就巍然不动。
第2个问题,也是总结自己最这些年操作时发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每次买入的深度总是不够。等到深度真的出现的时候,自己手里的资金已经非常的稀缺。
往往到了市场真正的底部这个时候看着廉价筹码无能为力,经过几次体验后,个人感觉个人对类似事件的痛苦感正在日益增加。细想来,每次遇到调整都早早下手,其实本质上还是第1个问题里提到的'怕捡不到便宜的筹码’的贪念在作祟。同时也是对价值深度把握不够。第二,多次反复且改进效果不明显说明个人对市场价格运行规律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而买在最深处的思想正是作者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的篇章想要阐述的一个理念。因此在在这个方面,我个人属于小学生,读后有醍醐灌顶之感。而这就是我说的,将个人的投资体系由1.0向2.0推进的主要原因。
第3问题,通过学习,加深了对股息的认识。
作者在雪球上经常碎碎念的'持股守息,等待过激’。虽然这个经常看也经常听,但却很少进行深入的思考,反而一直坚持个人对股息的肤浅认识,即:股息正常来说的分配是公司盈利的一部分,当然前提是要排除那种杀鸡取卵式掏空上市公司的一些公司。而公司的盈利是变化的,有周期性的,我们都知道对个股进行估值,单纯考虑盈利和PE是非常肤浅的一种估值认识,因此,选择股息这个基于公司盈利的标准则显得更像是镜花水月,特不靠谱。分分钟会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改变而改变,即便是盈利没有变化,派息政策也经常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相对于PE估值,我个人一直认为股息和股息率更加的不确定,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周期性。
作者在书中对于股息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解释的也比较到位,通过学习加深了对于股息的认识。比如公司是否能够常年的派发股息,反映了管理层是否从股东的利益着想,这一点通过市场上的一些铁公鸡可以得到一个反向的验证。常年的高股息证明了企业管理层的一个态度,就像一个人的脾气可能时好时坏,但长期以来都默不作声,尽全力奉献社会,我们可以根据其长期的习惯行为,而不是他的情绪和长相来判断他是不是个大概率可以值得信赖的人,这一点对财务知识缺乏,市场经验不足的新手尤为重要。
对股息,书中又进一步强调。成熟企业实实在在的给股息,能体现出企业管理层在经济热浪中的谨慎和冷静,能够在市场寒冬中释放对企业未来和股东们的信心和热情。
作者又通过自己多年的投资经验总结出:事实上不断派发的高股息分红这样的事情,几乎总能促使股价长期不断的上涨,因为长期高分红利公司几乎不存在绝对不成长的例子,长期能派发不错的股息分红的公司,在长期大通胀背景下,企业实质上是呈现出一个不断成长的态势。
至于大手笔分红,是不是大股东要掏空上市公司,作者给出了如下的判断标准:
1,简单的生意模式。
2,持续的高分红。
3,长期优秀的经营业绩。
第4个问题,投资不需要比较之心。
作者在书中指出:“市场上有个误区,即当我们关注自己并未持有的股票时,观察其涨幅容易选择从短周期最低点向上看到最高点,如果遇到短期涨幅巨大的,对比自己手里的股票,就会自愧不如。这种攀比会误导我们,让我们认为有些波动大的,紧跟当下热点的、具有概念色彩的小盘股股票更容易赚钱。”
书中所指虽然是与未持有的股票涨幅相比的问题,但其实个人还犯过一个错误,那就是与他人相比。我们在生活中所持的偏见随处可见。比如我们总是对一些我们自认为不如自己但取得的投资成绩高于自己的人耿耿于怀。并暗暗发誓要超越之。
争强好胜之心总让自己与成绩更好的人看齐,从而让自己总是处于比较、失落,焦虑的一种紧张和负面情绪中。为何其每年的业绩都好于自己。偶尔一年如果还可以说是有偶然因素,那么连续多年的超越,则至少说明对方比我们在对市场、公司和大众等方面的'认知’和'执行’方面比我们优秀,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抛弃狭隘的偏见。去找寻自身与对方的不足并努力改正之。而不是陷入比较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当然这一点,也是一个知不易,行更难的事儿。
第5个问题,书中反复强调的保守理念之一就是投资只选择优质行业里的最优公司,等待其价格出现深度价值的时候进行投入。
对于这一条,当下的我还持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我认为经过比价后,如果能确定非龙头企业具有更大的性价比,那么其就有投资价值。芒格也曾经说过,对于个人投资者,如果90%的资金投入到小市值的股票中,他一点都不觉得惊讶与奇怪。因为对于小资金量来说,小票对个人投资业绩的贡献并不一定比龙头企业差。当然前提是我们能够确定选择的小票是有自身优势的。
当然经过这几年的投资实践,我也逐渐意识到了,一个好学生继续保持好成绩的概率要远远大于一个差学生的成绩突然转成好学生的概率。但可能还是由于自己对于公司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对于价值评判还不足,自己认可的一些行业龙头公司的股价经常是高高在上。因此在公司的选择上总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一些不是最优的公司。
第6个问题,作为普通小散一枚,拉长时间看,我能不能取得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的成绩,我的超额收益来自于哪里?
其实这个问题,在很多个夜深人静晚上,我都问过自己。虽然个人对投资抱有极大热情,并且非常坚定要走投资这条路,但长期自己的超额收益来自于哪儿?市场并不会仅仅因为我们热情高就馈赠我们。这个问题一直是萦绕我个人心头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最近看到雪球球友@青乔阳光的2周年总结,更是不断的反问自己,一个对于行业理解如此深刻的职业投资人在自己最熟悉的行业领域内都可能出现一段不短的时间里不能跑赢大市,那么对于我这样的一介小散,又凭什么能跑赢大市呢?
当然我思考这个问题也并非完全的是妄自菲薄,对于自身的一些优点也还是有些清醒的认识,比如不从众的心理,逆向思考的能力。可以在市场不断下行,众人都比较恐慌时,有勇气和信心去不断筹措资金收集筹码。再比如我相信在股市里周期规律比其他规律更值得信赖。从来都对这次不一样这句话保持警惕,无论是成长还是蓝筹,涨多了就是风险,跌多了就是机会。。再比如,我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对那些行业和公司是不具有认知能力的,也就是找不到自己的投资持股的自洽逻辑,那这样的公司我可以做到不碰。也算是坚守自己的能力圈了。
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我一直思考的这个问题的一些答案,正是由于市场上向上或向下的过激。给予了以投资股票,就是投资公司为里面的价值投资者一个一个非常好的取得超额收益的因子。只要我们能够具备独立思考和逆向思考的能力,在在市场下行,股价出现价值别人恐慌是。凭借自身对价值的判断,有勇气有现金去抄入一部分。等到市场过热的时候,股票价值出现了高估,大众开始疯狂的追求股票的时候。我们再选择转身离开。长此以往,此必将成为我们复利因素中有利因素。
但仅仅凭着一腔勇气和逆向思维真的够吗?我个人还不敢给出确定答案,也还需要我去不断求索,还需要更多的学习,更好的提升自己。
仅以此文献给还在奋斗路上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