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攻击:太太太可爱了,但我想坐扁 TA,变态吗?
文:路宝
来源:心理0时差(ID:PsyTime)
原文标题:太太太可爱了,但我想坐扁 TA,变态吗?| 科学解读“可爱攻击”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咬自己的男朋友,不是咬特殊部位,是真的抓住软软的地方就想狠狠咬下去的那种。男朋友很痛,问我朋友是不是变态?
后来,我查了资料,我发现!!原来是人们看到可爱的东西,就想咬他。
明明是吐槽,其实是秀恩爱??? 你们见到可爱的东西是不是这种反应?
比较可爱时:这个也太可爱了吧!
特别可爱时:妈呀,呜呜呜,受不了了,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家伙
爆表可爱时:来,让我一屁股坐死它吧!
这三种情况在心理学上有分类,第一种被称作积极评价(Positive Appraisal),第二种被称作情绪淹没(Overwhelm),第三种被称为可爱攻击(Cute Aggression)。
当我们遇到非常可爱、可爱爆表的事物时候就会出现“伤害它”的外显行为,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可爱攻击(Cute Aggression)”比如说捏捏它啦,用超大力去拥抱它啦,还有像我比较变态地咬男朋友啦,还有什么咆哮、沉默不语、咬着牙、握紧拳头的奇怪表现。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64%的人有过“太可爱了吧,好想捏爆它”的想法,74%的人捏过小动物的脸;60%的人捏过小宝宝的脸。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大脑见到过于可爱的东西,爆表了!!只好开启攻击模式。
那究竟什么是可爱?
我们大脑通常会认为“幼崽”的长相是可爱的。当幼崽的特征被放大时,比如我们人工将大眼睛、原脸庞这种特征加重时,大脑就会判定它是可爱的;而将眼睛缩小、脸庞变得有棱角,判定为不可爱的。
我们的积极情绪会随着可爱的程度飙升,越可爱,我们的积极情绪就越高。以上提到的三种情况,就是积极情绪随着可爱程度递增的表现。当大脑觉得已经积极到自己无法处理的地步时,就会通过相反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被称之为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模型(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就是当我们的情绪到了极点、感到失去控制时,我们会用相反的外显行为去发泄。
像是看到可爱至极的小奶猫,想要用自己单身多年的火箭手,撸到它炸毛发电。
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模型
(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
加州大学教授 Katherine Stavropoulos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这很可能是一种警告,在提示我们不要过度沉溺于可爱。因为让你感受到可爱的往往是没有什么生存能力的幼崽,如果我们过分沉溺于他们,我们就没办法离开他们去做一些真正可以保护照顾他们的事情。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这样的极端情绪。只有那些面对可爱事物汇报“不知所措”的人,才更有机会体验到。
一项发布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的实验证明,可爱攻击确实有着一定的大脑基础。心理学家推测,这可能涉及情绪系统或奖励系统,或与两者都有关系。
实验人员向被试展示了三组图片,更可爱的婴儿(通过人为操作,使其眼睛更大,脸更圆)、正常的婴儿(无操作),不太可爱的婴儿(通过人为操作,使其眼睛缩小,脸变方)。同样也展示了相对可爱与相对不可爱的动物图片。
研究人员通过人为操作,使图片的可爱程度发生变化
被试观看图片时,研究人员通过电生理学(ERP)观测他们的脑部变化。在他们看完图片后,进行行为评分,即对自己的感受打分,选项有“有可爱攻击的冲动”、“感到不知所措”、“想要照顾它们的感觉”。
研究发现,那些报告“有可爱攻击的冲动”的人,在观看可爱图片时,会出现和积极情绪、奖励刺激相同的脑电波变化。也就是说,可爱攻击确实与情绪系统和奖励系统有关。
这是心理学家们首次测量到可爱攻击的大脑基础,但是是如何联系的,还需要进一步实验。
所以,当你产生想要蹂躏女朋友、男朋友的时候,真的就是因为被可爱到无法自拔,大脑已经短路无法工作了。 但是在蹂躏之前,务必要征得对方的同意,并且注意自己的手劲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