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2杜甫五律《江涨(江发蛮夷涨)》读记
杜甫五律《江涨(江发蛮夷涨)》读记
(小河西)
江涨(江发蛮夷涨)
江发蛮夷涨,山添雨雪流。大声吹地转,高浪蹴天浮。
鱼鳖为人得,蛟龙不自谋。轻帆好去便,吾道付沧洲。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一方面,这年春夏雨多,江涨是自然现象。另方面,这年四月段子璋叛乱。时两川分治。东川节度使兼绵州刺史李奂,奏请撤换梓州刺史段子璋,由此引发段子璋叛乱。段子璋举兵袭李奂于绵州,李奂败逃成都。时西川节度使李若幽刚离职回京,新上任的西川节度使叫崔光远。崔光远率部与李奂共同攻绵州,五月擒杀段子璋。这次叛乱虽发生在东川,时间也短,但对杜甫还是有较大震动。此诗或隐约地反映了杜甫此时的心态。
蛮夷:指周边少数民族。《李云南征蛮》(唐-高适):“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大声:江水奔涌的轰鸣声夹杂狂风呼啸之声。高浪:滔天巨浪。《游仙》(东晋-郭璞):“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唐-高适):“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蹴(cù):踩、踏。《画马篇》(唐-高适):“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城西陂泛舟》(杜甫):“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鱼鳖:《庄子-庚桑楚》:“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岳州作》(唐-张说):“器留鱼鳖腥,衣点蚊虻(méng)血。”
自谋:《咏龟》(南北朝-赵儒宗):“有灵堪托梦,无心解自谋。”《郊居》(唐-杜荀鹤):“相知不相荐,何以自谋身。”
轻帆:轻舟。《送窦七》(唐-王昌龄):“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沧洲:滨水地;隐士居处。《为郑冲劝晋王笺》(魏-阮籍):“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咏白鸥兼嘲别者》(梁-何逊):“孤飞出溆浦,独宿下沧洲。”
大意:源自蛮夷之地的江水上涨,山上雨雪更增强其水流。声音之大似能吹得大地转,波浪之高似能逐得高天浮。鱼鳖被冲向岸边为人捕得,蛟龙也不能自保。轻帆好去便杨帆而去,俺的未来已付与沧洲。
诗意串述:此诗首联写江涨原因。一是“江发蛮夷”。二是“山添雨雪”。皆事实。(岷江发源地当属“蛮夷”。蜀地多雪山,夏天积雪融化。)次联写江涨气势。声音之大“吹地转”。江浪之高“蹴天浮”。(夸张。)三联写江涨结果。鱼鳖被浪涛卷到岸边“为人得”,蛟龙也难以“自谋”。末联写江涨有感。水大利行船,俺可扬帆而去,因为俺的未来在“沧洲”。这诗不仅写江涨。结合当时蜀地形势,可从以下几方面想象:一、安史之乱后边兵空虚,吐蕃、南诏不断蚕食蜀地。(“江发蛮夷”。)二、外患引来内忧。一些掌握兵权的野心家叛乱。如段子璋之乱(“山添雨雪”)。三、内忧外患声势浩大。如段子璋竟然称王(“吹地转、蹴天浮”)。四、老百姓如“鱼鳖为人得”,甚至州郡长官也“不自谋”。(段子璋之乱中遂州刺史李巨被杀。乱后,平乱功臣崔光远也没好下场。)五、杜甫对此无能为力。唯一办法是“轻帆好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