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五种特质
我们通常会直观地去区分行为的正常与异常,且认为其界限清晰、泾渭分明。可对于我们认为正常的人来说,这不过是在强调自己的正常状态。其实,这种区分并不科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和行为遗传学都发现,所谓的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
想要真正区分精神状态正常与否,则必须了解人格。关于人格的特质,比较主流的认识是把其分为五个维度来解释。这五个维度分别是: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它们在统计上相互独立,具有遗传性,在一生中相对稳定,我们在交友甚至寻找伴侣时,都会无意识的把这些特质作为选择的标准。甚至,这些特质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人们在学习、工作、婚姻、犯罪、经济和政治中的行为表现。
所谓精神异常,实际上就是这五个人格特质的极端表现。比如,过分的责任感可能会引起强迫症;低水平的责任感则可能造成易于成瘾和其他冲动控制障碍;情绪稳定性差意味着抑郁、焦虑、躁郁、边缘性和表演型人格障碍;外向性低的人可能会有回避型或分裂型人格障碍;低宜人性的人可能有心理变态和偏执型人格障碍;高开放性的人可能介于分裂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之间。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精神错乱的人,其实只是在这些人格特质上比同时期的社会所要求的更极端而已。或者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这些人格特质上,只存在大小程度上的区别,而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因此,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精神障碍,只是多数表现得并不明显。其中既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等典型的精神疾病,也包括愚蠢、无理性行为、道德感过高或过低、极端冲动和异化等等多种表现形式。正如积极心理学指出的那样,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都不完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不同方面发疯。但是,传统的精神病学以一种近乎本能的思维,坚持将发生率高于10%的都称为障碍。
我们都知道无故伤人是精神病,不穿衣服上街是精神病,可不知道的是这些行为其实和害羞、保守、冲动等常见行为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而已。我们知道这些道理的好处,一是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二是可以对自己的精神健康状况抱有更谦卑的态度,从而对别人的行为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