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人生真正的价值与意义,必悟老子“天道四级律”

来源:惟一自在/专注传统智慧的高品质原创公号,更多内容可见。

《道德经》十七章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句话,一般以为是讲政治,讲统治水平的四个层次。却其实绝不仅限于此,而是普适的法则,可称天道的“四级律”。

太多人都不清楚或者不够清楚,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是在哪里。那么便从这四级律里见。

第一律:越好的东西,越被忽视

“太上,不知有之”,就是真正的好东西,你都不知道它存在。不知道不是因为太高太远太难得,而是太平淡太平常太平凡,而使你忽视和轻视了它的存在。

比如空气,你不吃饭不喝水还能活好几天,你不呼吸试试?那么是不是最好的东西,而又有几人注意和珍视?懂得珍视的,如道教炼气修命,密宗修气脉明点,早已藉此找到了领悟生命真谛的捷径。呼吸,本是生命最大的秘密,就是它让人可以直接触及“气”的生命本源层次。

《中庸》开篇就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易云“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你再对照体会下。易又云“天地之大德曰生”,既谓大德,既是生养万物,便必不会落在太高太远太难得,而必在极低极近极轻易,道本就是那个在一切上的东西,不然也不会叫道。这就有意思了,因为意味着,凡夫之凡只是有而不知道或不识得这个最近的东西,佛圣只是看到、承认和拿到了这个最近的东西。六祖所以言“如若返照,密在汝边”,你品你细品。“道法自然”,所以是道家的尽头;“平常心是道”,所以是禅宗的公理。

所谓价值与意义,最高的价值与意义,人最珍贵的东西,就要从这里找,以此为标准地找。什么是离你最近,其实对于你是最重要的?就是世俗人间,于此也有着诸多的指向——你的身体,人没有身体,一切免谈,而如今多少人都在拿命换钱。你的心安,仔细想想人这辈子做一切追求一切,不过就是为个心安,不过就是不同面向的心安,到头来人却反而为了所求,而舍弃了心安。你的家庭,父母妻儿,这是你在人世的起点及归宿,本应是人最该顾及的地方,多少人却只管做了抛家舍亲的流浪汉。你生命的真切体验,人生苦短,来这世上走一遭,不管做什么,最重要的就是生命体验,在种种境遇的体验中去领悟生命的真谛,而多少人却都为了极表面而有限的东西,典型如一套房子,活了这一辈子,简直亏死,叫做白活……所谓最珍贵的,就是最要守住的,其他一切都不可逾越于此的。否则便如根烂了,树又安能保全?

世间诸多事情,诚然需要平衡,我说的也不是不需要平衡,而是你连个平衡的意识都没有,你早已失衡而危还不自知。我所说只是不要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结果,只能是渐行渐远,到头来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原来都是背离,连后悔都晚了。

这些其实都是常识,常识却正是太上处,正是最珍贵最颠扑不破,也最容易被人忘记的,这是最近的最远、最易的最难的阴阳律。以天道第一律观之,你才能真正明白其严重性。

第二律:人一切向往的,都只是其次好

“其次,誉之”,能让你誉而慕之的,让你向往期待的,你要知道,都只是次一级的好东西,绝不是最好的。

哪怕你誉的是道,而道却是无形的,是只能在全然放下中去“契合”的,而你却誉之,已经证明了你把它看成了一个实有的东西,你已经落在了不自知的执著。禅宗呵佛骂祖,连道都一起骂,就是因为这个。儒释道先圣古德之言,太多人都抱着当宝贝,也其实都是他们的口水,不得已而说的口水话。当你真领会了,就知道那真正是该扔进垃圾桶的东西。

多数人所誉的,是财富和权势,世俗人间本是如此,不必说错。而纵然从这里看,法则依然是奏效的——越吆喝钱的,往往越赚不到钱;能赚大钱的,其眼光和格局都往往超越了钱本身;官,亦如是。他们只关注事,进而是势,然后才是。在这里,最好的东西依旧不是财富权势本身,依旧是超越其上的东西,财富权势依然只是“其次”。所以有句话说,能赚大钱的,都是顺带赚钱。更别说那些希望借助政治和商业进步国家、改造世界、为他人谋福祉的人,这方面能做成大事业的,一定是这类人。再高一级的人,还能在这个牌面上,“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太上,是直了入道。其次,正是由术入道。其次的是术之精通,太上的是道的方向。

第三律:底层人的“危”与“机”

“其次,畏之”,这点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只是“誉之”的低配版,你想誉又能力、位置差得太远,才会畏。

比如有求道之心却底子太薄根器太钝,对道、对先圣古德之教往往就是畏之,可望而不可即,甚至望而却步。比如对某些位高权重、财大气粗之人,自己差得太远也本能会畏之。处在这个层次的,是更多数的人,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批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种情况下,往前走虽有时不能不走,但进境毕竟有限,实现价值和意义的程度也有限,而且容易兜不住而走上歧路、邪路,那么怎么办?——你有没有发现,这时“反身”于太上,相比上一层次反而更容易?因为走得还不算太远、陷得还不算太深,干扰遮蔽要小得多,抽身的难度要小得多,所以正是天赋的机会。既然学问才器、财富权势的“其次”机会不大,那么何不直取太上?阴阳之道就是如此,越坏的情况,蕴藏的往往是相反的越大可能,只看你能不能看见和扭转,也就是能不能驾驭得住。所谓危机,危者机也。

老子云“自知者明”,自知之下不管是什么情况,是好还是坏,能有这个“明”都是不妨碍的,人也恰恰是在坏情况下更容易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第四律:总有些事,要交给因缘

最后,是“其次,侮之”。如果说畏之是到了门口,侮之就还在门外。

譬如对传统智慧,我们最常见两种指谪:“这不科学”和“能当饭吃吗”,这就是侮之。当老子说出“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时,他大概没少经历这样的事,肚子里恐怕存了不少苦水。

对这类人,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必定说不通。所谓因缘具足,而他差得太多。古佛古圣教人,也只能在他因缘差不多的时候推他一把,才有用,不然也没办法。我们看禅宗公案,禅师接引之下一言半语甚至什么话都不用说,学人就悟了,这是因为公案记载的都是“向上提持”,能提得起来的都是背后做足了笨功夫苦功夫的,因缘差不多够了才一提就透过去了,这是藏在背后没说在明面上的东西,对于古人也不必说在明面上的,因为是基本功,有什么好说的?有些天真的人却以为没有,更有不少人不论因缘而只论向上,已知他必定成只野狐狸。

生活中,更有着太多不可理喻的人,荒唐无奈的事,也都是如此,到底都是个因缘不足。那么,因缘不足的,就交给因缘;人无能为力的,就交给天。强求自苦的,那是傻子。

能观因缘,即开天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