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编导知名大学艺考生不得不了解的99位导演【6】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又译弗兰西斯·科普拉,1939 年 4 月 7 日—)是美国的电影导演,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教父》(The Godfather)三部曲、《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和《吸血惊情四百年》(Dracula)。
科波拉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电影,那时他已经拍摄了多部短片,其中还包括了色情电影。在 1960 年代后期,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与罗杰·科尔曼(Roger Corman)一起制作低成本电影,并撰写剧本。
他为《巴顿将军》(Patton)写的剧本,赢得了奥斯卡奖。但是,他以电影制片的名衔所获得的成功,是在 1970 年代的《教父》和《教父 2》里担任共同编剧和导演,两部影片都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后者更成为首部获奖的续篇电影。1974 年继《教父》成功后,他的另外一部电影《The Conversation》获得了嘎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以及奥斯卡的最佳摄影和最佳原创剧本两个奖项。
继它们的成功之后,他着手把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小说《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拍摄为电影,把影片中的时间背景设定在越战期间,电影取名为《现代启示录》。拍摄期间遇到各种问题困扰,包括:台风、滥用药物和精神崩溃。因为受到如此多的耽误, 电影还被取了个绰号“不知何时启示录”。当电影最终上映时,同时受到影评人的赞扬和厌恶,而且差点使科波拉刚成立的“美国活动画片”(American Zoetrope)工作室破产。1991年的记录片《黑暗之心:制片人的启示录》(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由艾琳诺·科波拉(Eleanor Coppola,科波拉的妻子)、福克斯·巴尔(FaxBahr)和乔治·希根路柏(George Hickenlooper)执导,片中记载了制作《现代启示录》中的困难和全体的工作人员,还有艾琳诺拍摄的幕后花絮。
在经过对冗长的裁员,科波拉带着一些商业和关键的成功回来执导《教父 3》。它是教父传奇的第三部,在 1990 年上映。
他在为 1974 年重拍的《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写剧本的同时,为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的突破性电影《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做制片。
科波拉与乔治·卢卡斯一起为迪士尼主题公园导演了由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 主演的影片《伊奥船长》(Captain EO),创下了(每分钟算)最昂贵的电影记录。
科波拉的女儿索非亚也是一个影片制作人(参见《处女之死》,The Virgin Suicides,又译《折翼天使》,Lost In Translation)。他的侄子尼古拉斯·凯奇(Nicholas Cage)则凭自己的实力, 成为倍受称赞的演员。
生于底特律,祖籍意大利,曾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影剧系,获电影硕士学位。从 1963 年起开始独立拍片,1970 年他与诺思合写的《巴顿将军》剧本获美国奥斯卡最佳编剧奖;1972 年他导演的《教父》获最佳影片奖,《教父》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科波拉成为最受注目的年轻导演之一。1974 年,科波拉的《对话》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获金棕榈奖; 同年,《教父 2》在美国获得 7 项奥斯卡金像奖。70 年代后半期是他事业的顶峰时期。八十年代他的事业惨败,这迫使他在 1990 年拍了《教父 3》,这部片子挽救了他的事业。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名震世界影坛的大导演。1939 年,他出生于美国底特律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其父是位音乐指挥家兼作曲家。科波拉童年时就混迹于剧院后台,还经常偷看父亲的演出。他从小就对电影十分着迷,17 岁时,他进入了霍夫斯特拉学院戏剧系,在参加校内戏剧演出时,他几乎什么都能干。大学毕业后,科波拉进入加州电影学院专攻电影, 其间,他应聘参加了好莱坞导演罗杰·考尔曼的摄制组,当了一名打杂工。
从加州电影学院毕业的科波拉起先充当的是编剧的角色。但一开始,名不见经传的他的作品往往被人忽视、贬低。直到 1970年,他因《巴顿将军》(《PATTON》)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时,他的才能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此后,科波拉又满怀热情地担任了导演的职务。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把影片的立意与美国观众的需要、美国社会的注意力相结合。1972 年,科波拉执导了影片《教父》(《The Godfather》),他有意识地去表现了美国黑手党的活动与美国政界、司法界的关系,而且还从同情的视角去表现了这些黑社会人物的“人性”。他们并不是一般影片中常见的那种杀气腾腾的恶霸歹徒,而是同样重视家庭伦理的“严父”和“富有责任心”的“有志青年”。这种 新的构思使美国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影片宣传的那种奋斗精神与美国社会一贯提倡的“美国精神”十分契合,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974 年,科波拉又执导了《对话》(《The Conversation》)一片。他十分巧妙地在影片中渲染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氛,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美国公众当时出现的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的那种惶惶不安情绪。影片广受好评,再次显示了科波拉杰出的导演才华。同年,科波拉还导演了《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 Part Ⅱ》),该片又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当年奥斯卡六项大奖。
《教父》和《对话》使科波拉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商业成就,他更是踌躇满志,希望超过好莱坞历史上那些威名赫赫的电影巨头。经过数年的准备后,他决定独资拍摄《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了。在该片中,他试图用哲学的观点来叙述以战争为代表的暴力如何使人异化的问题。为了拍摄这部巨片,他不惜血本,共耗资三千六百万美元。可是,命运不济,此片推出后,评论界一片死寂,他们看不懂科波拉想要说明什么,观众们对这部高成本新片也并没有表现出科波拉曾经斯待过的热情。该年度的奥斯卡奖角逐中,该片也榜上无名,这对欠下重债的科波拉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继《现代启示录》之后,科波拉为挽回损失,接连拍摄了《One From Heart》(1982)、《The Outsiders》(1983)、《Rumble Fish》(1983)、《The Cotton Club》(1984)、《Peggy Sue Got Matted》(1986)、《Gardens of Stone》(1987)、《The Man and His Dream》(1988)以及《New Youk Stories》 (1989)等诸多影片,但大多反映平平,近乎失败。八十年代的科波拉因此而几乎一蹶不振。但是,经历大劫的科波拉还是挺过了难关。1990 年《,教父》第三集(《The Godfather Part Ⅲ》)的推出重新为科波拉赢得了昔日的殊荣。而此后的《Barm Stoker's Dracula》(1992) 与《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1994)亦同样使科波拉再显辉煌。最近,科波拉一改老路,拍摄了一部内蕴悲凉的喜剧片《杰克》(《JACK》1996)。对该片的执导使他回想起了自己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被隔离的孤独与恐惧感,这也使他在导演该片时更能融入自己的深切体会。影片以喜剧形式向人们阐述了珍惜光阴的生活理旨,受到了公众的一致好评。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合称好莱坞 80年代四大导演。
必读作品推荐
《教父》、 《现代启示录》、 《教父2》、 《对话》、 《教父3》
2010
第 82 届奥斯卡金像奖 埃尔文·G·撒尔伯格纪念奖
1991
第 63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 教父 3
第 63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提名) 教父 3
1980
第 52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 现代启示录第 52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提名) 现代启示录
第 52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现代启示录
1979
第 32 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现代启示录第 32 届戛纳电影节 费比西奖 竞赛单元奖 现代启示录
1975
第 47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教父 2
第 47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 窃听大阴谋第 47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教父 2
第 47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窃听大阴谋第 47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改编剧本 教父 2
1974
第 46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 美国风情画
第 27 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窃听大阴谋
第 27 届戛纳电影节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窃听大阴谋
1973
第 45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提名) 教父第 45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改编剧本 教父
1971
第 43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原创剧本 巴顿将军
1967
第 20 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如今你已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