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全明星们的「冲突」:人性、业务、技术的无限战争丨鲸犀峰会
数字化,是一场性感而又维艰的冲突。
是甲方与乙方的冲突、CEO与CIO的冲突、技术与业务的冲突、OKR与KPI的冲突、新系统与老架构的冲突……
每个冲突的背后,是人心、是利益链、是思维模式。
而每个冲突的前方,却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正在以远超所有人想象的速度发展,并且成为了他们活下去的关键。
这正是数字化的性感之处。
数字化,是一场需要“秦始皇”式的人物来强制“书同文、车同轨”以实现数据疏通的大一统革命。
亦或是一场需要“马奈”式人物在恪守“学院派”陈旧规矩的同时,细无声开创“印象派”,平衡各方冲突、实现新老交替的艺术运动。
2021年3月25日,雷锋网站在所有“冲突”之上,正式举办「鲸犀产业数字峰会」。
15位演讲嘉宾,引领团队经历过、解决过种种“冲突”后,带着瞩目的成就,以及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方法论,一次次冲击着观众的固有认知。
以下是本次大会的精彩回顾:
大会始,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发表隆重致辞。
江南春表示,此次鲸犀产业数字峰会的名字,非常值得思考。
鲸和犀牛是地球上极少数存活下来的超大型物种,它们能存活到现在,而且没有天敌,因为它们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极强的主动适应能力。
他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只有积极迎接变化,调整自身,不断创新,坚持到最后就会成为胜者,也会成为商业世界的鲸和犀牛。
韦青提到,我们经常听到企业谈转型,转型的本源是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很多人只是关注其中的技术(Digital)。
然而,韦青认为,技术做起来很难,但最难的并不是技术,而是管理,是如何引领整个团队向前进。
如果把数字化转型,只认为是转型,而不上升到改革甚至是革命的高度,那转型只是纸上谈兵。数字化转型是一种革命,技术很复杂,比技术更复杂的是人心。
这是一个范式变革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实证的时代。因此,韦青认为,不能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随便谈转型。
韦青在会上分享了幸存者偏差、确认偏差的思维模式,提醒大家如果能在思维范式上有所突破,能够尽量避免思维偏差的话,其实对数字化成功转型是一个很大的保障。
比如,经常提到的数据孤岛,它并不是因为技术问题产生的,反而是因为权利的斗争,即拥有数据的部门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
这样的企业需要一个“秦始皇”式的人物,来强制“书同文,车同轨”,以实现数据的疏通。
韦青提到,数字化转型在谈技术之前,要先把思想摆正和统一,要学会因时因人因地因势因财各种制宜的复杂系统观,否则南橘北枳、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基于此,韦青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越是谈数字化转型,越不要被技术的名词所约束住。真正实操会发现,你不会在乎这些所谓的名词,一定是看它有没有用,看它能不能落地。
张晓泉分享了他与以色列政府前首席信息官拉兹·海飞门和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Yesha Sivan联合著作的新书《数字跃迁》。
他指出企业数字化跃迁的底层逻辑是围绕商业目标制定商业战略,在固定的轨道运转时吸收数字化的赋能能量,这样企业才有可能跳跃到全新的轨道。
张晓泉认为,数字化变革的敏捷性本质并不是快,它与时间和速度无关,而是与企业发展的时机和步伐有关。
正如达尔文所说:能活下来的物种并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所以,敏捷性的关键字是“适应变化”。而要真正做到适应变化的第一步是决策者需要有强大的心理建设:“敢为人先,不畏人言”。
所以,数字化其实说到底是一个商业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一个企业真正需要的是符合数字化目标的商业战略,而任何战略都是商业战略。
所以,数字化战略并不是技术来驱动的战略,而是由商业来驱动,必须从企业董事会的层面,从上而下来决策执行。
基于此,张晓泉对企业组织提出了马克·吐温的一条著名建议:“好的判断来自于经验,而经验来自于坏的判断。”即决策不要怕犯错误。
数字化变革应该是根据企业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本身的业务来考量如何利用数字化实现跃迁。
最终能不能实现跃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尝试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很多新的方法,汲取失败的教训,而这些会给你未来做决策时带来更好的判断。
刘伟光指出,数字金融发展会经历后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时代和智能化时代三个不同的阶段。而今天中国的金融正处于数字化时代的第二阶段。
从后信息时代的互联网金融、直销银行和移动银行到数字化时代的内容、场景和服务数字化以及生态连接数字化,实现了金融与外部生态的高度连接,进入了金融开放时代和金融数据中台建设时代。
这一时代更强调金融利用与互联网场景的结合、高度运营数字化能力、数据化能力和人工智能去提升客户的体验,去建立全方位的数字化运营流程。
要完成数字金融建设,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自内向外的数字化工作空间。
对内,要思考如何建立内外协同、业务协同、数字化协同;对外,将最好的技术和体验带给客户,要做到信息化水平、数字化能力与服务水平并驾齐驱。
其次,要建立建设合作创新开放平台,以疫情期间的健康码为例,小小的绿码背后体现的是多方位、多个机构、多个实体之间数据的联合、打通和计算,这才使得用户在打开的一瞬间能为每个人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健康码的颜色。
因此,刘伟光认为,随着数据智能技术的发展,共享智能、联邦学习,包括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的结合,更多银银协同、银保协同之后,会导致整个金融业态的完全开放。
最终踏入人工智能与数据高度结合,金融与实体经济高度集合的智能化时代。
张晔指出,企业存在的根本在于其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如何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做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整个数字化方面的重要主题。
张晔认为,目前数字化发展的四大趋势:
一是客户行为及客户连接正发生多元化和定制化的深刻变化,
二是产品形态软件化和服务化,
三是供应链形态个性化、定制化和信息化;
四是产业链形态全渠道、全链路、社交化、智能化。
张晔分享了腾讯企点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案例,以产业链形态中的需求端为例,腾讯企点之前很多客户通过公域来做连接,如搜索和电商平台。
在未来,企业和客户的连接会逐渐向私域连接变化,譬如说企业之间的官网、呼叫中心,企业的APP,企业的线上线下会议等。
除此之外,腾讯企点通过社交化、智能化和平台化的产业智联的平台型解决方案来帮助产业上下游来实现降本增效。
因为上下游和产业生态的协同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的协同,所以通过微信、QQ、即时通讯、腾讯会议、直播等去加强上下游的连接,可以极大的提升沟通效率。
而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则可以加强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服务的对接,非常适合开放生态的协同。
实现数字化连接以后,这种智能化可以极大提升流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驱动业务模式和流程创新,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平安银行在2017-2019年期间,提出科技引领的零售战略转型;在2020-2022年的新战略中,依然坚持“科技引领”。
“科技引领”既包含人才管理,也包括对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使用。张斌介绍:”科技引领是要求整个组织都要拥抱科技,以科技为生产力,利用科技手段来解决问题和创新,去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张斌分析,金融服务日益线上化、生态化、场景化,金融机构的能力要向一流的互联网公司看齐,传统的银行技术体系亟待数字化转型,因此他们选择了云原生的技术发展方向。
云原生具有高并发、可弹性扩展、高可用、可容错,敏捷交付和部署、松耦合、易于维护的特点。平安银行基于云原生的PaaS技术体系平台,面对金融交易与查询交易混合时,可以支持10万个TPS,大大增强了对系统支持和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也要考虑研发体系的管理与演进。张斌指出,我们如今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未来一定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战略转型的实现必然要做到敏捷。
推进开发运维的一体化端到端平台,支持近9000人的科技团队实现大规模敏捷研发,保证交付质量,对平安银行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其数字化IT效能的体现。
张斌总结,要实现应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需要数据平台和AI平台这两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化能支持大规模运用数据和智能改造流程,而AI平台智能化才能推动AI在各场景中的应用。
程浩提出,去年美国上市了很多To B企业,特别是SaaS公司,而且估值非常高。不止国外,在国内,企业服务热潮同样澎湃。
原因有四:
一,是中国的互联网及移动用户自然增长的放缓,导致流量红利消失,迫使企业进行降本增效,注重精细化运营;
二,是劳动市场人力成本上升,致使企业需求从“人”转为“产品”;
三,是国内规模化的甲方大量出现,促生了企业服务时代的到来;
四,是与过去相比,企业更加重视降低管理成本;
基于此,程浩认为,中国To B时代已经到来。
过去,我国To C领域汇聚了非常优秀的创业者和从业者,面对To C红利的消失,许多人想转做To B领域。
那么To C和To B分别有哪些关键指标呢?程浩作了一个类比,To C是DAU,电商公司是GMV,SaaS公司就是ARR。
什么是ARR?收入分一次性收入和Recurring收入,Recurring也就是所说的AAR,年度可重复收入,AAR对于企业服务来讲,它的重要程度相当于APP的DAU,也相当于电商的GMV。如果To B只有一个指标,那就是ARR。
程浩认为,未来To B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企业软件消费者化、IT决策业务化、IT资产费用化、消费决策主动化。
因此,未来企业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是用标准化产品满足碎片化需求。
所谓标准化产品就是将产品版本化,且市场上的产品版本越少越好。而如何用标准化产品去满足不同客户的碎片化需求则是一个好销售最重要的功课。
2020年,由于疫情,在消费总量下降4%的情形下,烟酒、食品等必选消费品反而比2019年同比增长了5.1%。
这也促进了消费投资和创业的火热。尤其是成立不到五年的完美日记的上市,产生了极大的财富效应和示范效应,所以,许多投资人和机构纷纷转投消费品。
除此之外,在过去两年中,许多TMT投资机构倾向于认为,随着快手、知乎的上市,以及据报道抖音等平台的即将上市,觉得互联网平台或是新媒体市场发展已趋稳定,平台型的机会已经变得很少。
但李丰却指出,历史证明,每一次当上一个周期的超级平台们开始陆续完成上市之后,通常也正孕育着下一个周期的新平台。
李丰认为,对于消费创业者来说,2021年,必选消费品在理论上会持续增长,但可能不一定会维持高增长态势。大家的投资也会趋于理性。
此外,李丰对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非常乐观。他认为,如日中天的各大互联网平台的上市,必然会带来资本市场对其盈利变现能力的显著提高。在此情况下,反而是下一个周期新平台破圈而出的大好时机。
所以,李丰认为,整体来看,2021年的消费投资最热门的消费品品牌的投资和创业赛道也许还会持续一小段时间,但从全年来看,会倾向于理智,也许还会面临泡沫破裂。
而在互联网领域,因为大平台要忙着开始变现和赚钱,反而新平台开始有机会绽放和出现。
刘士远介绍,医学影像AI产品主要有优化工作流程和以疾病为中心的检查、诊断、预后治疗两类。
在优化工作流程上,AI产品被应用在前台预约、技师扫描、 图像后处理、诊断报告、 治疗决策、疗效评估、随访观察等多个环节,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医生工作负荷。
同时,基于深度学习方法,AI还可以实现图像重建、无接触式影像扫描、图像质控。
刘士远认为,未来AI还可以应用在结构化报告中,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也能将医生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也是将来AI落地的一种赋能形式。
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型构建上,AI已经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包括神经、头颈、胸部、心血管、乳腺、腹部以及骨关节等。
刘士远表示,2020年和2021年是人工智能影像产品的突破年,多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三类注册证,未来还会有更多产品应用到临床中。
不过,刘士远也提出自己的担忧,就是目前AI产品生产厂商较多,各自为政。
如何将厂商的产品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这是未来厂商和医院应该共同探讨的话题。
侯翔宇谈到,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均,导致大医院仍然人满为患、基层医院能力发展受限。尤其新冠疫情爆发加速医疗临床和应用端整合数字+技术融合。
数字+医疗的需求越发具象和细化,GE医疗基于自身的优势规划的数字赋能战略,聚焦智能设备、智能管理、智能临床,并基于Edison数字医疗智能平台,打造智慧医疗生态。
智能管理范畴中的智能影像而言,GE医疗推出了远程影像质控平台,针对复杂的扫描操作,可以将设备操作界面与上级专家共享,配合视频会议进行实时互动,帮助基层技师获得远程指导。
最后,通过一键式管理推送,实现集团内/多院区的设备扫描协议共享,方便医联体内高年资技师对不同院区的扫描质控督导。
在远程诊疗中,CE医疗则将影像系统搬到云端,实现云协同、云会诊和云报告。
比如,在一个区域内的医联体、医共体内,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由上级医院的专家帮助基层医院进行报告的书写和审核等等工作,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的目的。
在院内管理与流程效率优化方面,GE医疗的企业级数字化平台包含了从智能业务平台、教学科研到决策管理等,服务信息、影像、介入领域的工作流并助力诊断决策。
以企业级智能多学科介入平台为例,其可在临床术前导诊、术中记录、术后随访等医疗过程中,实现精准诊疗、精细化全管理,并提升了临床科研效益。
胡鲁辉从科技发展趋势谈起,认为数字化其实不是新概念,而是早就出现,只是最近几年被重新定义,产生了更大影响力。
可以说,每十年技术就有一个重大演变,数字化是科技发展的核心,数字化的程度影响了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
就数字化来说,目前国内中台的概念很火,典型的就是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主要表现在组织架构的创新和技术架构的创新。
他认为,中台是一种理念,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但中台只是解决一些问题,在认识数字化时候首先要认识中台,但不代表有了中台就可以解决数字化。
以微软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举例,微软CEO强调了五个方面:
数字化技术的强度核心关键是无所不在的计算能力;
要做数据管理、数据治理,将数据应用到业务中;
数字化的目的是要帮助企业实现发展;
数字化能全方位提升能力;
建立信任能力。
针对数字化2.0的概念,胡鲁辉提出六点:云3.0、数据3.0、智能工程、数字思维、精准运营、业务价值,只有懂得了这些理念,才能帮助实现数字化2.0。
不过,现在已经进入了数据3.0,也就是智能数据云(data cloud),需要把智能和云计算的能力,与数据结合起来,实现数据的应用,将数据整合到业务中去。
数据3.0主要体现两方面的转变:一,数据闭环,端到端能够应用起来,实现流程上的闭环;二,将能力结合起来。
如何将数字化2.0的架构是什么呢?胡鲁辉认为,以云和边缘计算为底层,上边分布着物联网、AI、AR、blockchain、新能源等能力,能够赋能于B端和C端,最后是各个数字化应用。
赋能的场景有很多,以零售举例,数字化可以应用到两处:
一是物流、供应链、库房这些可以广泛的深入应用数字化,同时把各个方面结合起来,从零售的供应链到仓储到购买到配送,实现供应链智能化;
二,可以把本来是分散的内容,实现全局来规划,进而优化零售全领域。
梁立湘介绍,美的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是以智能精益工厂为核心,智能自动化、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智能信息化、移动大数据、物联网集成六大核心技术作为支撑,从而实现美的的智能制造。
整体转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数字化1.0,从2013年到2015年,主要通过六大运营系统、三大管理平台和两大技术平台的统一化,解决了各事业部系统分散、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的的问题;
数字化2.0,从2016年开始,用数字化赋能美的内部,数据驱动C2M定制,聚焦数字营销、数字企划、柔性制造,从而将结果型管理转变成过程型的管理推进;
工业互联网,从2018年开始对外发布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0年美的集团战略升级,以数据驱动业务运营,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关于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梁立湘表示,结合美的集团IT、美云智数的软件研发能力,还有机器人和自动化的能力,并将全球30多个工厂的50年制造经验进行整合,打造了“制造业知识、硬件、软件”三位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018年首次对外发布。
这一平台,从下到上包含了能力层、应用层、商业层、产业层,每一层都设置了对应的安全防护策略。
能力层,分为IaaS和PaaS层,IaaS层是通过美的云提供云基础设施,Paas层包含了工业大数据的能力,同时也开放给合作伙伴;
应用层贯穿了营销、研发、制造、管理等相关的领域;
商业层,主要是基于平台应用和能力的底座,可直接对企业提供智能物流、精密模具、自动化工厂、智慧楼宇、医疗自动化等商业服务。
同时,美的还通过大数据、AI的应用,使生产中数据透明可控,把原先通过人工方式做的事情以AI进行取代,使整个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准确率也有了保障。
基于这样的能力,美云智数自2017年对外运营以来,通过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提供公有云、私有云相关的产品,广泛应用于40+细分领域、300+行业领先企业,帮助企业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数字化运营。
以恒安集团为例,通过美的构建的制造数字平台,打通整个制造全价值链的信息,贯通仓储到配送、生产到交付、现场到管理闭环的全过程,并获取了设备数据,来构建数据体系,实现恒安团队数字制造的提升。
俞大海认为,过去的20年半导体显示发展迅速,从CRT到LCD,再到OLAD,QLOD再到现在的迷你LED,这是非常复杂和精密的制造过程。
如今市场的半导体呈现出尺寸越来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动态范围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四大特点,这样的发展趋势也对生产制造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TCL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与三星、LG同样保持竞争力的企业,最离不开的就是智能化和数字化。在产业布局上有三大产业集群:核心布局是半导体显示和材料、半导体与新能源、智能终端。
作为核心产业集群的半导体显示和材料,TCL以华星半导体智能制造为代表,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创新,推动了新型显示技术、材料以及工艺,使电视面板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二,手机面板全球第三,电视出货量全球第三。
俞大海表示,从建厂之初,就结合制造业典型的九大应用场景,建立了从研发、采购、生产制造、物流、市场销售、财务和平台的整体制造模块,且都使用了自动化和数字化系统,在平台上进行了布局。
数字化转型是智能工厂业务转型的一个主要方向,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是未来的一个长期战略。在人工智能和数据上,半导体面临着市场和用户需求不稳定、数据孤岛、传统技术门槛高对专家依赖性强等问题。
面对这些难题,TCL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和工业深度融合,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工艺,让AI替代重要环节中的人力,并制定了智慧研发,智慧生产以及智慧供应链三大模块。
同时,还上线了数字化业务平台、数字化中台,实现技术中台、数字中台和业务中台的无缝对接,保证了灵活扩展的业务开发的基础,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还提升了在制造业的竞争力。
在他看来,半导体显示未来一定是走向更大的尺寸、更高的分辨率,以及更复杂的新型显示材料的技术。而且随着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未来半导体显示一定会更加重要,未来应该是显示无处不在。
他还认为,人工智能带来了无限可能性,希望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帮助企业获得更有价值的产品,提升企业的最终竞争力。
刘东颖从三方面介绍:生态分析、数字化转型战略及举措、经验教训。
在刘东颖看来,房地产经纪行业处于居住生活的立体交叉的生态圈内,房地产经纪行业正处于变革时代,借助数字科技力量, 形成生态体系,赋能新的数字化业务模式。
我爱我家作为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传统龙头, 正在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能力, 实现产业升级。我爱我家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着手,以“云上爱家”和“数据爱家”两大基础支撑,强化房客源、员工与产业生态三大数字化转型。
对于如何推进数字化智能平台的建设,刘东颖认为,她将从业务、架构、数据等方面,聚焦企业架构的六大领域问题着手。
具体而言,我爱我家将继续推进业务层面的数字化战略研究,并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拓展业务敏捷性与创新研究的试点;
推进业务、数据、技术、管控架构的整体设计,完成数字化应用中台方案设计、迁移方案设计及改造建设;
从数据层面完成与之相关联的“智能价值驱动应用服务设计、建设及推广”“智能平台方案设计与建设”,推进企业数据架构及数据标准定义执行。
最后,刘东颖表示,数字化转型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走下去,才能期待更好的未来。
作为喜茶前CIO,陈霈霖一手打造了喜茶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从0到3000万会员的巨大变化。
根据自己的经验,他总结出企业的智能指数等于员工人数减去Excel的人数,一个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跟企业用Excel的人相关。
在他看来,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在执行上把所有的Excel打掉,变成一个个基于网页的系统,让所有的员工还有不同的部门,可以在上面一起协同工作。这是他在2017年提出的理论。
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喜茶GO小程序,但在这背后需要的是一个庞大的结构化数据系统。如门店管理、商品管理、订单管理、内容管理,这都需要一个系统来支撑。在面对当时众多的后台系统时,他得出结论就是都逃不过excel表格。
他将数字化战术总结为三大支柱:数字管理系统、数字营销、数字引擎。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先得有技术,让数据上云,形成企业的数据库,再将企业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业务,最后就是让数据发挥价值,实现数据连接。
但要实现数据连接,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过程。他认为,在数据连接一切之后,可以把整个公司都视为一张图表,变成一个非常一站式的数字化工作平台,在上面使用起来,就像使用excel一样简单,洞悉整个公司的一切。
以往想要实现这些,可能需要一个大数据团队花费一年时间,但维格表只需要三天时间就可以轻松的把整个公司进行数据化,通过零代码、低成本连接一千个不同的系统。
以此,他总结出企业智能升级的三部曲:数据上云、数据整合、数据连接。
大会演讲环节结束后,峰会对即将发布的「零售数智转型 · 需求洞察报告」做了解析。
此次报告通过对20多家技术赋能商和零售企业的产品、业务线负责人、CEO、VP的访谈,获得了近30万字的一手资料,形成了25个零售数字化痛点洞察。
报告从前端消费场景、中台消费者数据运营、后台基础设施三个角度对零售数字化的痛点进行了剖析,并挖掘匹配了业内经典解决方案。
经过与一线行业/企业专家的观点碰撞,报告总结了零售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发现了零售数字化赛道内值得关注的热点。
未来雷峰网研究院,将为产业内外的关注者发掘更迫切的产业需求,寻找更精准的解决方案,提供更有效的行业认知,辅助业务决策,实现经典行业认知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