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交流,(干货干货干货)速速收藏,很快删除

一、中风概述

【发病因素】中医认为由于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用力不当等多种因素存在,又患者肝肾阴虚,或饮食不节,或气机失调,化火动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病邪上扰清窍,导致脑络阻滞,神失其用,发生中风。西医认为是由脑梗塞、脑出血等引发的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20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70%,

二、中风后遗症的董针治疗

中风患者早期经过医院中西结合治疗后,病情虽能得到稳定控制,但大部分都遗留肢体偏瘫无力、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负担。本门诊部今年下半年来以董氏奇穴针灸为主,配合其它中医外治疗法,共治疗11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39岁,患病后最短为12天,最长为8年6个月),均为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主要穴位】

1.木火穴: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主要用法为点刺或皮下针向小指方向横刺。

2.灵骨、大白组合:灵骨穴,半握拳,拳眼向上,在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大白穴,拳手立掌取穴,在手背第二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3.足三重:(共三穴):一重穴在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1寸。二重穴在一重穴直上2寸。三重穴在二重穴直上2寸。

4.肾关: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凹陷中下1.5寸。

5.内通关、山、天组合:在大腿正中线偏内侧五分之股骨上,分别距膝盖横纹上五寸、七寸、九寸。

6.正会、后会、前会组合:正会,两耳连线和正中线之交叉点。后会,正会直后一寸六分。前会,正会直前一寸六分。

7.州昆、州仑组合:正会旁开1.5寸为州圆,州圆前后各1.5寸分别为州仑、州昆。

8.肩中:在肩臂三角肌之中央,去肩骨缝三寸(董公原书为二寸五分)。

【针刺方法】

为防止患者晕针,一律采用平卧位,用碘伏常规消毒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一、初诊病人首用木火穴,健侧取穴,1寸毫针针尖向小指方向平刺二分,针感为微酸疼痛,术前仔细观察寻找发青、发乌的点,如有可以先点刺再针,配合董氏奇穴的动气针法,由医生或家属帮助其在床上活动患肢,首次限用6分钟,以后一周内每次减少一分钟。二、木火穴起针后,针正会、后会透州昆(下肢偏瘫),或前会透州仑(上肢偏瘫),均取健侧,再针灵骨、大白,足三重,针头针后再针灵大三重,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同时配合活动患侧肢体15分钟,再针双侧肾关留针约45分钟(总留针约1小时)。以上董针穴位连续针五天休息两天,十次为一个疗程,期间休息的两天用腹针的十全大补针或灸气海关元调理。三、内通关、山、天穴组隔一天针刺一次。其它如重子重仙(手指拘挛),小节穴解溪丘墟(足内翻),肩中(下肢肌肉萎缩)、上瘤穴失音穴(语言障碍)等也有对症选用。

【典型病例一】

病史:患者女,65岁,因失语、右侧肢体乏力一天入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其中脑部磁共振提示:左额颞顶岛叶、左尾状核头部、辐射冠区见大片状、斑点状信号异常,脑萎缩,考虑为急性脑梗塞。诊断为1.急性脑梗死2.持续性房颤3.三尖瓣重度返流  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4.肺部感染5.高血压病一级极高危。住院后给予抗凝、降脂、强心、降颅压、搞感染、康复理疗等一系列治疗17天,因右侧肢体偏瘫无力无明显变化出院。后又在别处做了20天针灸推拿未见效果,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查体:神清,失语,面色淡白,口角左歪,右侧鼻唇沟变浅,气短乏力,多汗,伸舌稍偏右,舌下静脉瘀络明显,舌偏暗,苔白腻,脉细。健侧肢体活动正常,右侧肢体偏瘫,肌力为0级,疼痛刺激患侧肢体有轻微反应,患者手掌可见明显瘀络。诊断:中风后遗症(中经络),气虚血瘀型。

治疗:先用三棱针在患者舌下瘀络(金津玉液)、患侧上肢尺泽穴点刺放出约三十毫升紫黑瘀血,点刺患侧木火出血约20滴左右。针健侧木火7分钟,拔针后针正会、健侧前会透州仑(顶颞前斜线),后会透州昆(顶颞后斜线),灵骨大白,足三重,上瘤、失音穴,嘱家属帮助其进行患肢活动动气20分钟,再针双侧肾关,同时艾灸盒温灸神阙、气海、关元40分钟,期间行针两次。第二天治疗不刺血,在中风基础针方不变的基础上加健侧七里九里倒马,第三天针方不变,治疗结束后家属在帮助患者上轮椅时发现其右侧下肢可以在床上轻微拖动。第四天基础针方加健侧肩中建中,内通关通山,木火穴使用时间递减,一周后停用。针灸效果逐渐明显,一个疗程(10天)后(扎五休二),患者右下肢可以抬离床面活动,肌力三级以上,右手可以在床面拖动,但是不能抬离床面,肌力一级。第二个疗程以中风后遗症基础针方,配合患侧尺泽、委中刺血,对症加减上三黄、四花上中下、侧三侧下三里、重子重仙等,二个疗程结束后可以自己从床上慢慢坐起,在家属的搀扶下缓缓走两步,该患者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原本瘫痪在床经治疗一个多月(共治疗三个疗程)后,能自己拄拐杖走路,生活能自理,其本人已很满足现状,所以未再进行治疗。

【典型病例二】

病史:李某,男,62岁。患脑梗中风六年半,曾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两个月多,病情稳定后出院。当时遗留左侧肢体功能障碍,行走需要他人搀扶,后在他处针灸和口服中西药物治疗约三个月,不需他人帮助也能慢慢行走,但左侧肢体无力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近两年来每天在家只愿坐着或躺着,不愿出门走路。其女婿与本人是战友,故来诊。查体见:神清,对答正常,眼嘴无歪斜,患者慢行走同正常人无明显区别,手指屈伸正常,左侧握力明显减弱,左下肢肌肉松弛,轻度萎缩,肌力减退。纳食可,二便正常。血压158/95毫米汞柱,苔黄腻,脉沉细,诊为中风偏瘫后遗症。

治疗:首取木火穴(常规针刺法)。再针正会、健侧前会透州仑、后会透州昆、灵骨、大白,嘱患者活动患肢15分钟做动气疗法,再针健侧足三重、肩中、双侧肾关,留针45分钟。第二日复诊,患者自述左侧手足无力现象有明显改善,检查发现其左手肌肉力量较前一日确有较大增强,继续针方不变,第三日上午,其女婿来电话,说患者今天一大早出去散步了,全家人都为之高兴。继续巩固治疗7天后,患者自述一切正常,不愿再针,检查手足肌力基本正常,左下肢肌肉松弛萎缩现象也有明显改善,嘱其要适当运动,加强锻炼,治疗结束。本人与其女婿经常喝茶小聚,得知患者直到现在疗效持续,未再犯病。

【讨论】

中风偏瘫后遗症为目前高发病种,发病逐渐年轻化,是各医院针灸康复科患者最多的病种。在现有的医学技术当中,包括中西药物的运用,和机体康复功能锻炼中,只有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是直接作用在神经细胞上,对治疗本病确有肯定的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首选方法,也是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荐治疗脑中风的方法,尤其是董氏奇穴对本病有显著治疗作用,穴位的运用,牵引、倒马、动气针法,配合三棱针点刺放血,大大增强了治疗效果。董氏奇穴常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穴位有木火、灵骨、大白、正会、州昆州仑、肾关、足三重、内通关通山通天、七里、九里等。木火穴,是董公在给某国总统治病的时候发现的,其原著为“半身不遂,奇效”, 因本穴接近中冲穴,有强心活血祛风温阳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半身不遂的起手针,对其它各针还有加强作用。灵骨大白全息涵盖三焦,均在阳明经上,多气多血,此二穴又有木火之性,故理气调气补气温阳作用极强,兼有疏活脑部气血之功,效同补阳还五汤、真武汤。正会与百会相符,有开窍健脑、温阳固脱、平肝息风的作用,与前会或后会倒马并用尤佳。州昆州仑,位于头顶膀胱经上,为全身最高穴有温阳升提的作用,董公原文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无力、虚弱气喘、肺气不足之坐骨神经痛。肾关,是董针大补肾气肾阳的主穴,能治一切肾亏之病,具有固本培元之效。足三重,本穴组位于胆经胃经之间,接近丰隆穴,主治风痰之症,三针同下可活血化瘀、破气行血、祛风化痰,治疗中风后遗症有极大功效。内通关山天,大家可能用通关通山通天较多,其实董公在两组穴位的主治中区分得很明白,通关通山通天夹着伏兔穴,主治心脏病变,兼治胃病膝痛乳病,内通关山天的主治为半身不遂、四肢无力、四肢神经麻痹、心脏衰弱、中风不语、手不能举。肩中穴,该部位肌肉厚实,以肉治肉,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肢体肌肉萎缩、抬举无力效果好。

综上所述,相比传统十四经穴,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效果更好更显著,以上诸穴辩证使用,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络、补气温阳、固本培元的作用,配合董氏刺血,去风化痰、活血温阳、清火利湿,治效大大加强。笔者以董氏奇穴为主穴治疗十余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效果甚为满意,患者不仅生活能够自理,有几例还恢复到正常工作。因本病是目前常见病,并且致残率高,药物治疗难以获效,董针治疗本病确有显著疗效,所以很有必要大力推广董针在本病中的应用,使更多的患者早日接受董针治疗,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MORE  | 更多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