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成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质量低下的个体原因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每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方式的转变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毕业即失业”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噩梦,客观上要求大学生重视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新兴学科,进入大学校园的时间较短,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未能被大学生真正吸收,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对于规划的必要性科学性缺乏足够认知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引入国内外优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专为大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但是依旧存在大学生普遍对职业生涯缺乏科学合理规划的现象。部分学生心中虽然有既定的目标,但是缺乏清晰的规划;部分学生认为在大学阶段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时过早,等进入工作岗位就会自然而然形成;还有部分学生只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程作业,虽然认真规划了,但是并不会将它作为未来发展的指导。另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体现在规划时间不足上,往往是在就业前夕潦草准备,匆匆忙忙,缺乏充分考虑。

二、对自身兴趣能力优劣势等缺乏理性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是对自身内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不了解自我,缺乏对自我的分析,不清楚自己在求职中的优势和劣势,往往会在进行规划时找不到目标和方向,犹豫不决。另外,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片面化,只看到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的大学生自以为是 ,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的人信心不足,都会在制定规划时不够切合实际,不能为自己制定最合适的生涯规划。

三、追求外在名利而忽视自我层面的人职匹配

在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因此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会设定较高的职业目标,追求“三大 ” (大城市 、大企业 、大机关 )、“三高” (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当预期和现实相差过大,在求职过程中势必会受到挫折和打击,可能会造成自怨自卑的心理障碍。除了盲目追求高目标,过于追求经济价值的职业生涯规划现象也很普遍。部分大学生往往轻易将好职业和高薪资、有住房、易发展、优福利等经济指标对等,过于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理想价值,不利于个人理想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四、缺少实习实践导致对目标职业认知虚幻

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大学生应该对目标职业有清晰的认知并具备一定相应的实践经验储备,如此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逐步完成,最终实现发展最大化。但实际上,大学生是通过间接如媒体、交流、书籍等间接的方式对目标职业进行了解,对此只有模糊的认知,没有真实清晰的了解,没有真正实地接触说是“门外汉”也不为过。另外,对目标职业所需的能力也没有了解,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有目的训练。职业规划和实践训练无法有机结合,虽然疲于考证考试,满地开花,却没有一项目标职业真正需要的能力。

[1]卢红梅.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