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宫廷里的端午(故宫文物话端午)

2021-06-14 09:12·Artistchain

明代宫廷端午节

节庆习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明清宫廷的端午习俗与民间也是大同小异,只是在形式或规模上更为精致奢华而已。明清两代每逢五月端午都不举行朝会,放假一日,宫廷内部也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中。

明代陆蓉的《菽园杂记》卷一开篇就记载端午节皇帝迎母后驾幸西苑,观龙舟竞渡,或驾幸万岁山前观武臣射柳,或看御马监勇士击鞠操练等事。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幅朱瞻基行乐图卷,其中有一个片段就形象地描绘了明宣宗朱瞻基便服簷帽在御园观赏勇士们骑马击鞠的场景。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今京师午节尚有射柳之戏,俱在天坛,俱勋戚中贵居多。各边文武大帅,例亦举射行宴犒礼;至禁中,则有走骠骑、划龙船二戏。上与宫眷临视极欢,命词臣进诗词对联,颁赐优渥。”皇帝赐京官食粽,并赐宫扇。宫眷内臣自初一日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初五日午时饮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加蒜过水温淘面,赏石榴花,佩艾草等等。明宫太监刘若愚在《酎中志》中载:“五月初一至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艾虎补子蟒衣,门两旁安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上画天师或仙子,仙女执剑除毒故事,如年节之门神焉,悬一月方撤。”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赵以焜《闾史掇遗》还曾提到当时的太医院在端午节当日捉取蛤蟆以取蟾蜍酥,据说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乾隆皇帝御笔写生菖蒲以应端午节日气氛。

清代宫廷端午节

清王朝虽然是满族贵族建立的,但是定鼎北京以后,为了巩固统治,对京城一带的传统习俗基本不予干预,相反,统治者还曾提倡汉化,以“用汉官、近汉俗”等等获取民心。满族旧俗是在端午节吃椴木饽饽,并用来祭神。椴木是东北树种,叶大如掌,用椴木叶包粘高粱米与小豆泥,上屉蒸熟以后有椴叶的清香味。清朝入关以后,坤宁宫五月祭神仍用椴木饽饽,而皇帝在端午节入乡随俗,也吃粽子,并且数量相当惊人。据乾隆十八年(1753年)《节次照常膳底档》记载,五月初一日至初五日,乾隆皇帝的膳桌上一共摆了1,332个粽子。皇帝当然吃不了那么多,大部分用来赏赐。另据乾隆朝《穿戴档》,乾隆皇帝规定“每年五月初一日起挂五毒荷包”,以应节日气氛,同时还有祛病消灾之意。端午节赛龙舟是传统项目,清代宫廷一般在西苑或圆明园举行,届时皇帝会亲临观看。昭梿的《啸亭杂录》中记载了圆明园福海水面上龙舟竞渡时“兰桡鼓动,旌旗荡漾”的壮观景象。竞渡结束以后,皇帝有时也会去戏楼看戏,剧目的主要内容为天师除毒、屈原成仙、采药伏魔等应时应景的题材。据《清稗类钞·孝钦后宮中之端午》载:“初五日,大内演剧,所演为屈原沉江故事。而宫眷所蹑之履,则如小儿之虎头鞋,且簪绸制之小虎於冠,孝钦所命也。”人们还认为虎食五毒,可以驱邪避灾,带来平安吉祥,因此慈禧太后在端午日也令宫眷穿戴虎形装饰。端午节前后正值农业“芒种”时节,如果遇上干旱少雨的天气,皇帝为了表示对民间疾苦的重视,有时会放弃观看龙舟竞渡而亲赴黑龙潭祈雨。另据清宫造办处雍正十年(1732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 :“于四月二十九日,西洋人郎世宁画得《午瑞图》绢画一张……端阳节备用。”这幅《午瑞图》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清同治,清宫旧藏。

清代满族习俗,特别喜爱在腰带或领襟之间的钮扣上佩挂各类日常随手可用的小杂品,如荷包、扇套、表套、搬指套、香囊、眼镜盒、褡裢、槟榔袋、钥匙袋、靴掖等,通称“活计”。这些活计既很实用,装饰性也很强,并往往根据节庆时令的变化而佩挂纹样形制不同的活计。

这套活计是端午节佩戴之物,共9件,其中荷包3件、烟荷包1件、表套1件、扇套1件、镜子1件、粉盒1件、名姓片套1件。每件的颜色和纹样相同,均为明黄色,通体以金线、银线和五彩丝线绣五毒和“大吉”葫芦纹。“五毒”为蛇、蟾蜍、蝎子、壁虎和蜈蚣五种有毒动物,配以“大吉”字样和葫芦纹样相组合,寓意以毒攻毒,以恶镇恶,驱邪免灾。

整套活计用色明快华丽,纹样生动逼真,绣工精美细巧,为佩挂者平添仪态之美,同时也寄托了佩挂者希冀籍此避邪趋吉的美好愿望。

郎世宁午瑞图轴 郎世宁

《午瑞图》轴,清雍正,郎世宁绘,绢本,设色,纵140cm,横84cm。

这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图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就构图而言,画中物品聚散有致,呈正三角形布局,给人的视觉以稳定感。而绘制方法则采用色彩深浅及光影明暗的变化展示花叶、水果和瓷瓶的立体感,尤其是瓷瓶肩部见于欧洲绘画而中国画绝无的“高光”手法,能令观者清晰地体会到西方油画的技巧。虽然画面没有落年款,但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此图应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属郎世宁在中国的早期作品。

手工编结小莲蓬小粽子

此为清宫后妃端午节制作的小莲蓬、小粽子。

霁蓝釉艾叶形洗

霁蓝釉艾叶形洗,清乾隆,高1.7cm,长15.6cm。

洗呈艾叶形,洗内随边沿的起伏划出叶脉纹。通体内外施霁蓝釉,釉色深沉匀净。

此洗以艾草叶为蓝本制作而成,当非偶然所为,必有其深层含意。

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以艾入药,有理气血、祛寒湿的功效。而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民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时民间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在门上插艾草或菖蒲,用以杀菌防病、驱瘴辟邪。

端午五毒袋

五毒袋内装丁香、木香和白芷等草药,外绣蜈蚣、蝎子、蛇、蟾蜍、壁虎等五毒图案。旧时端午习俗,佩带五毒袋以祛除毒气。宫中五毒袋制作十分考究,除了具有实用意义外,本身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五月竞舟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五月竞舟》,清,绢本,设色,纵187cm,横101.5cm。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为清代宫廷画家所绘,由12张图组成,分别描绘雍正皇帝在一年十二个月份中的生活休闲场面。对于画面中的场景,美术史界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图中场景是画家创作时虚拟的场景,也有的学者认为图中的场景借鉴了圆明园的场景。

此图描绘的是五月端午时节,皇家欢度端午节的情景。图中雍正皇帝身着汉装,与众皇妃、皇子欢坐于码头楼阁之上,数艘华丽的宫廷龙舟驰骋于水面之上。整幅画面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剔彩龙舟图荷叶式盘

剔彩龙舟图荷叶式盘,长21.7cm,宽16.8cm,高3.5cm。

盘椭圆形,口边卷曲呈荷叶状,椭圆形圈足。器表分层髹红、黄、绿三色漆。盘心雕一龙舟,舟上有凉亭,二童撑篙,行于莲花朵朵的水面上。盘边内外两面均雕莲花、茨菇、蒲草及鸳鸯。足底黑漆,中心刀刻双竖行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

此盘造型为仿生变化而成,是当时的创新。装饰内容丰富,主次分明,花纹细密,漆色沉穆,雕刻不藏锋,这是嘉靖朝官作雕漆器的特点。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明万历,高1.9cm,口径10.6cm,足径6.6cm。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五彩装饰。内底绘张天师斩五毒图,张天师持剑立于树下坡地上,周围描绘蟾蜍、蝎、蛇等。内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共八组。外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间绘以蛇、蝎、蟾蜍、蜈蚣、壁虎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

从此盘上的装饰题材看,这应是一件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的供端午节使用的应景物品,图案寓“袪毒辟邪”之意。

红地奔虎五毒妆花纱裱片

红色地虎镇五毒妆花纱裱片,明,长32cm,宽10.7cm。

此裱片以平纹方孔纱组织为地,用彩色丝线和片金线,以妆花技法织虎镇五毒(蛇、蝎子、蜈蚣、壁虎和蟾蜍)图案。织工精细,纹样朴拙写实、生动自然,呈现出典型的明代织物的风格和特点。

裱片所织纹样,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传统的端午习俗。其俗认为五月正值初夏,是各种病毒渐趋猖獗、多灾多难的“毒月”,病毒从五月初五端午日的午时起开始孳生,因此民间有避“五毒”之俗。通常人们在端午日采取洒石灰、喷雄黄酒、悬艾叶、插菖蒲、佩艾虎、沐浴兰汤等措施,以灭“五毒”,驱邪气。其中佩艾虎是指用艾枝叶制成虎形,或剪彩为虎,上粘艾叶,以此作为驱毒除病的厌胜之物。之所以以虎驱邪,是因为人们认为虎为百兽之长,雄健威猛,是能吃鬼魅魍魉的神兽。《风俗通》即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避恶。”这件织物饰虎镇五毒图案,即表达了人们欲借猛虎之力以达驱毒避瘟、保佑平安的良好愿望。

(0)

相关推荐

  • 紫禁城里端午节的防疫卫生措施

    周  乾 (本文载于<科技日报>2020年6月19日第7版) 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农历五月暑气上升,疾疫及毒虫(一般指蛇.蜈蚣.壁虎.蟾蜍.蝎子五毒)滋生.我国民俗中,在端午节期 ...

  • 端午节来了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端午节来了 辑录整理 |   王瑜廷  王 榕 原创 | 乡土赊 ...

  • 明清宫廷里那些取暖神器

    眼看着天儿越来越冷,风越来越大,如今我们取暖,北方有暖气,南方靠的是一身正气. 当然,也不能全凭意志,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取暖神器,诸如暖桌.水暖毯.发热毛毯等层出不穷,即使天寒地冻,仍能一室生春. 日式 ...

  • 端午节里话端午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眼的位置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 ...

  •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五)明清宫廷收藏工艺作品值得欣赏(2)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珍宝,大部分是出自紫禁城内掌管营造的机构--造办处奉旨制作的,还有一些则是逢年节庆典时地方官吏的朝贡品.这些珍宝大都选用金.银.玉.翠.珍珠及各种宝石等名贵材质,并征调各地著名 ...

  • 在清代宫廷里的女性都穿什么样的礼服?皇后竟然也可以穿龙袍

    礼服有着悠久的历史,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绵延数千年,作为古代最高规格的服饰,礼服一直与政治制度紧密相关,中国古代的冠服制度一直以来也都是以礼服为核心. 礼服在清代宫廷服饰 ...

  • 蒲公英话端午 | 端午节的“女儿缘”

    岁当丁酉,适逢端午,心中不禁泛起许多儿时的回忆.童年时候,每逢端午佳节,都要提前去采摘新鲜的芦苇叶子,还要提前采集艾草,准备好糯米,跟着母亲.姑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还要把采集来的艾草要和其他的药草一起 ...

  • 读懂《道德经》里的这4句话,更容易取得成功,人生之路越走越顺

    自古以来,中国从不缺乏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也留下许多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堪称其中翘楚.<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比起动辄数万字的作品,显得极为简短,内容却包含诸 ...

  • 在单位工作群里,这几种话不能说

    在单位工作群里,这几种话不能说

  • 端午 • 故宫 | 跟着大白老师走进紫禁城

    经历了近600年时光,24位皇帝,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兴衰,故宫就像是一本很厚的历史书,建筑.服饰.装饰.礼制.皇权......每一个章节,要怎么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经历了几十场故宫 ...

  • 【教育读书】名著里一针见血的25句话,读懂受益终生

    [教育读书] 名著里一针见血的25句话,读懂受益终生     1.世上只有一种善,那就是知识,也只有一种恶,那就是无知.--苏格拉底     2.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尤其与人交往时,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