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锦江”到今起点亮上海中心的J,国牌锦江演了半部中国酒店进化史
栖身上海新晋地标上海中心顶部的J酒店上海中心,历经了整整十年的创作和雕琢,终于在今日(6月19日)华丽启幕。这间理念先锋、匠心独具、勇于突破的酒店力作,不仅是上海酒店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酒店国牌中的翘楚锦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J品牌酒店于上海中心揭幕首秀之际,樊森特地整理并呈现了如下这部关于锦江的品牌历程故事,既助兴J酒店上海中心的开业,同时也致敬国牌的革新与创见、及其台前幕后耕耘的每一位。
▲ 从锦江饭店到J酒店上海中心,锦江经历了哪些,锦江之名究竟是怎么由来的,从没找到把他们系统讲述的推文,这也促使我有了书写本文的动力。
· 第一幕 ·
从川菜馆到“国宾馆”
锦江川菜 | 锦江茶室 | 锦江饭店
1935年3月15日,上海华格臬路(即现定海西路)上启幕了一间格调高雅,气韵不俗的高级川菜馆——锦江。这间餐厅选址闹中取静,沿街处相对宽阔,很便于乘车前往的宾客从容落客,室内则融汇了中、日、西式元素,加之其对四川食物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一改人们对川味非重油重辣的固有印象,也打破了当时上海高档中餐馆被清一色粤菜和闽菜馆独统的局面。
开设这间餐馆的老板是一位生世坎坷、曾东渡日本留学、也曾长居四川、极富前瞻意识的女将——董竹君。起名锦江源于其对诗作《望江楼》的偏爱及其所表达的意境的欣赏:
望江楼上望江流,人自望江江自留。
人影不随江水去,江声不断古今愁。
诗句中的“江”指锦江,董竹君也希望未来的川菜烹饪艺术,能同锦缎一般,随长江都流入海,令世界折服。除了“锦江”这个颇为顺溜响亮的中文名外,董竹君还为“锦江”配上了一个发音契合、且意蕴更磅礴有力的英文店名——KING KONG。
董竹君对餐饮空间和氛围的营造如有神助。她大胆启用了全柚木覆盖的天顶和菲律宾沃克木铺就的地板,并大篇幅引入鲜花和摆件精心装点,令餐厅恍若一座静谧雍容的大宅。董竹君还别出心裁地将厨房设在了顶楼的晒台上,成功解决了当时多数餐厅的底楼厨房油烟扰食客雅兴的痛点。
当然,董竹君对川菜神形精髓所作的革新更是功不可没,他将考究、细腻、轻辣的官府菜,和质朴重辣的民间川菜的精髓进行了提炼和融合。同时也强调美化装置——例如在一大碗雪白的燕窝中央缀上一颗大红樱桃,将有色蔬菜镶满整只香酥鸭的边沿。恰当的调味和注重美感的呈现,博得了南北中外食客的一致青睐。香酥鸭、纸包鸡、干烧冬笋都是其长盛不衰的招牌菜式,杜月笙、黄金荣等人也常常为一尝锦江的美味而欣然排队。
想“美味不等位”的杜月笙也间接促成了锦江的扩建,杜月笙特地发话给餐馆房东孙梅堂,令其腾出相邻的院舍助力锦江扩店。而尽善尽美的董竹君还搭建了一座天桥将“一期”和“二期”衔接,让食客以更优雅的姿态穿梭于两期餐饮空间。这也是继永安百货公司后,上海滩第二个由天桥串联的建筑。
曾于1936年两度到访上海的卓别林,也是锦江的一大拥趸。他在1955年于日内瓦遇见周总理率队的中国代表团一行时,还专门表示他大爱“香酥鸭”,这恰是其1936年访华时在锦江'见识'的风味。
此后,董竹君又在1936年1月28日自己生日那天,在如今雁荡路开设了锦江茶室,不仅为当时的上海新添了一处适宜洽谈消闲的清静之所,并大力聘用女招待,推进了男女平权。此外,锦江茶室还增进了上海文艺界的交流,更为当时的爱国志士提供了庇护与便利。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在上海市领导的提议下,将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两店迁入了茂名路上气派不凡的住宅式酒店——华懋公寓(Cathay Mansions,因楼高13层而被俗称为“十三层楼”),并将其升格为当年上海首屈一指的外事接待之所——锦江饭店。
▲ 刊登于1951年6月9日《人民日报》上的锦江饭店开业广告。 该资料由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博物馆周延文馆长收藏并提供。
▲ 锦江饭店随后还将紧邻的“十八层楼”——原峻岭公寓Grosvenor揽入版图。
此后,锦江饭店不仅成为包括撒切尔夫人、卡斯特罗、尼克松等数百位国家首脑到访上海的下榻地,也见证了诸多意义深远的历史时刻。这间我童年时俗称“老锦江”的饭店,在上海新酒店层出不穷的上世纪90年代,始终是张国荣在上海最爱下榻的据点。
· 第二幕 ·
锦江 · 崛起
新锦江 | 昆仑 | 全球第二大
1985年,即锦江饭店启幕35周年之际,锦江饭店东侧的地块破土动工,意在孕育一座将刷新上海建筑高度、有前沿摩登风格和先进完备设施的豪华摩天楼酒店。
▲ 崛起中的新锦江,图上稍远处的黑色塔楼,是当时即将向新锦江交出上海第一高楼头衔的联谊大厦。
这座最终定名「新锦江」的摩天楼建筑在1988年竣工时,即凭借地上43层(153.9米)的高度接过了之前由联谊大厦持有的“上海第一高楼”头衔。这座由王董建筑事务所(Wong Tung & Partners)创作的中国首座全钢结构建筑体态优雅高挑,八角形的玻璃幕楼身的顶部,是载有旋转餐厅的圆形顶冠。
挑空4层的温室大堂的核心位置是一座水系瀑布喷泉围拢的电梯厅,宾客可以从水系花园登上观光电梯,登上塔楼顶端的双层旋转餐厅,将上海美景尽收眼底。
▲ 新锦江的旋转餐厅呈跃层格局,两层高的全景曲面落地窗曾是眺望上海的制高点。
而在孕育上海新锦江大酒店的几乎同期,锦江集团在北京使馆区启幕了一座同样由峻挺摩登的楼体、恢弘优雅的空间、坐拥迷人城景的旋转餐厅勾勒而成的豪华酒店——昆仑饭店。大厦无论外形还是内部配置,都将京城的深厚积淀和磅礴气度,以及现代酒店的先锋气韵水乳交融。至今看来依然充满了时髦感和美感。
▲ 昆仑饭店内致敬圆明园的场景。
▲ 樊森收藏的部分锦江集团旗下酒店印制的brochures。
除了创作理念革新的新酒店以引入新风外,锦江集团也牢牢抓住了中国加入WTO后的机遇,从本世纪初起全面发力,通过多轮并购不断稳步壮大成全球第二大的酒店帝国,其中的重要事件如下:
2003 锦江与新亚集团合并重组,更名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2009 与美国德尔集团达成协议,5.87亿港元收购州逸酒店与度假村(IHR)50%权益
2013 收购Louvre Group和全资子公司Louvre Hotels Group 100%股权
2015 斥资82.6937亿元人民币,收购7天酒店品牌的铂涛集团 81.0034%股权
2016 集团旗下锦江股份 17.488亿收购维也纳酒店 80%股权
2018 收购丽笙酒店集团
这一系列利用国际国内市场机遇所作的并购协同,不仅壮大了锦江的实力,让国人对国牌更具信心和骄傲,也助力锦江这个国字号酒店品牌,逐渐成长为一个国际化酒店品牌。具有了更高的视野和更强的酒店营造功力。
锦江在不断壮大自身的同时,也对各类酒店形态的孕育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和实践——与费尔蒙联手将和平饭店升格成一座充满对旧时光敬意,又植入全副先进配置的古董酒店;与希尔顿集团携手在上海总会身后加筑塔楼和连廊,成就了华尔道夫品牌的亚洲首秀。
▲ 在和平饭店翻修中重现的八角天庭;在由上海总会变身外滩华尔道夫前,上海总会身后加筑了连廊和载有众多视野出众的客房的塔楼。
此外,锦江还逐步把不少经典外资酒店(原静安希尔顿、原喜来登太平洋、花园饭店)纳入其阵列,对“经典延续”这一命题展开积极探究。同时,锦江还成立了对各界开放的锦江创新中心(设在上海龙漕路),在积极创造革新的同时,也与保持紧密交流,积极谱写酒店界的明日乐章。
▲ 锦江创新中心内创作的部分酒店概念间。
这些努力和举措,都助力锦江逐渐养成一个自信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也为其全新豪华酒店线——J酒店的培育提供了足够优渥且适宜的土壤。
· 第三幕 ·
十年磨一“J”
创见 | 包容 | 地标
Robert Bilkey & Oscar Llinas
抬升和壮大自身的同时,锦江也在不断探索和实验多元的旅居表现形式。而其对奢华酒店阵列的创作与布局,始终是锦江始终执着的一大使命。而位于上海中心顶部的J酒店,无疑凝聚了锦江对未来奢华酒店理想模样的畅想、勾勒与打磨。
J酒店的首秀之地上海中心,本体就是一座填补了建筑史上无数空白的革新之作,J酒店也因此有了更有助于减排节能的双立面,和在高空融入愉悦自然元素的空中庭院。
安全也是J酒店上海中心内极为重视的议题,这座高空酒店采用了前所未有的严苛消防安全标准进行营造,所有装饰和设施都尽量应用非易燃材质进行替代,令酒店上下的易燃物低于5%。除了布草外,一律由防火材质进行了替代。
包容度也被视作J酒店的创作主旨之一,“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域的文化风貌和餐饮理念,都在J酒店上海中心上下得到了淋漓尽致且耳目一新的诠释。在锦江和设计组合Robert Bilkey及Oscar Llinas的通力协作下,东方与西方,古典与当代元素也在J酒店上海中心中得到了细致流畅的交融。
▲ J酒店上海中心把自己的客房分为两种派系——一款是橄榄绿和金色为基调的新中式风格,另一款现代时尚风格则大篇幅运用玻璃隔断,借若即若离的布局展现空间的层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