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墨香:征文展示】张茂旭作品 | 从沱江到沅水

西散原创主编手册——梅雨墨香

西散原创大型采风征文活动唯一官方发布基地

2021“我心中的凤凰”大型征文展示(079)

一条柔媚的小河从黛青的山谷间涌出,光滑石子,柔软的水藻,斑驳的小鱼,沉浮在水中。两岸蜿蜒的吊脚楼,吊脚楼之外的青山,青山之外的蓝天,全都倒映在水中。跳岩,木板桥,风雨桥,连接两岸。岸边泊着无数小舟,舟头上壮实的汉子,做好了随时撑篙的准备。这河,便是沱江。

紫砂岩砌成的城墙内,一座古城遗世独立般屹立着,青石板铺成的小巷相互贯通。与河边秀气的吊脚楼相比,这里的建筑却显得庄重浑厚。马头墙,重檐,翘角,是沅水流域常有的建筑样式。广场中的一只大鸟,正引颈展翅作搏击长空之状。这城,便是凤凰古城。凤凰是苗族集聚的大湘西边陲小城,沈从文先生便是这方山水孕育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每次走进凤凰,我都期望着与他相遇,或侃侃而谈;或跟随他的足迹,乘一叶乌蓬小船,融入浩浩沅水中去触摸沿途的风物之美。

在古代,大湘西与外面的世界是息息相通的,除驿站外,另一条通道就是沅水。沅水是一棵繁茂的大树,沱江便是树干上的一节枝丫。沱江从莽莽苍苍的深林里出来,一路欢蹦乱来到凤凰古城,再北行到泸溪县河溪镇汇入武水,武水最终融入沅水,成为千里沅水的一分子。

武水镇在武水与沅水交汇处,是沅水流域古镇之一。古镇四面环山,对岸一列齐崭的峭壁,斧削刀刻般立在河中,曲折起伏,长达四五里。直耸的崖壁高达数十米,上百米,像一堵高墙,任由急流不停地冲击,碰撞,卷起千万朵雪花。长时间的风雨磨蚀和河水的侵蚀,这些石灰岩崖壁呈现不同的颜色:青黛的,赭色的,灰色的,白色的,灰白相间的,似一道多彩的屏障。这石壁明显突出的部分便有了形状,这形如马首的就是马嘴岩;石壁深凹进去的便有了洞天,洞中还有供人弈棋的天然棋盘,这方岩壁叫棋盘岩。最前方那列陡崖就是箱子岩了,古代悬棺遗址,沈从文先生曾多次光临,见过那厝置在崖壁间方正的红箱子。可惜的是这处沅水河上的文化遗迹,被岁月之手轻轻地抹掉了,只留下一抹淡淡的印迹,让人唏嘘,感叹。

武水镇曾是泸溪县县城所在地,河边泊满了从上游洞河漂来的小黑船,河坎镇子上店铺里坐着的沉静的老妇人,满大街都是头缠花帕的苗族妇女。绒线铺老板的女儿翠翠如水一样灵秀动人,彼时,一个叫沈岳焕的年轻军人与好友赵开明上街溜达,赵开明这小子恋上了翠翠。十七年后,当年的沈岳焕成为有名的青年作家,旧地重游时竟意外地发现了小翠翠,《边城》中的主人公由此诞生。

沅陵在武水镇之下,酉水在此汇入,以下河道渐宽,成为沅水下游。沅陵是古辰州府所在地,悠久而美丽。阳明书院,白塔,庙宇,民居,都错落有致,有关辰州符的传说也出于沅陵。河岸上有座凤凰山,在山顶上可看到县城全景,逢上汛期,河水上涨,从上游下来的洪江船与大木排在水中缓缓地流着,摇橹声与歌唱声连成一片。沅陵女子勤劳、朴实、能干,还在古代,她们就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即使到现在,在街上经营店铺的大多是女子。

沅陵以下险滩连绵,白溶、九溪、清浪,一个接着一个。最凶险的就是被放排和行船人称作鬼门关的清浪滩了,河流两岸直挺挺的崖壁,河水如潮水般轰鸣,不知有多少木排和船只在此粉身碎骨,多少船夫排夫喂了鱼虾,《边城》中船总顺顺家的老大也是在这里出事的。清浪摊上还有一道风景,就是藏于树上和悬崖上的红嘴乌鸦,翱翔在河流上空,遮天蔽日。它们被称作“神鸦”,船夫排夫们飘流到此,都要将之前准备好的饭团抛向空中,喂过这帮神灵之后,才能平安穿越。

船过清浪摊后,两岸高山逐渐隐退,河道变宽,河水趋于平缓,田野阡陌交通。河边码头之上有一神奇洞天,便是《桃花源记》中捕鱼人的奇遇之地。桃源县在古代属武陵郡,即现在的常德市,县城往下20里地有一古镇叫陬市镇,为木排终结之地。排古佬将闯过无数险滩与深潭的木排交给当地木材贩子后,从此上岸,顺便购买些布匹白糖之类,便原路返回。

“过了桃源不见山,过了常德不见滩。”常德,古代武陵郡所在地,大湘西门户。常德是有名的“船乡”,沿河码头边泊满了各色各样的船只,有从上游大西南方向来的,也有来自下游洞庭湖区的。所载桐油、牛皮、猪鬃及五倍子,甚至鸦片,在这里转口;食盐、布匹、洋货、药品等从这里逆行,进入上游千家万户。常德也是各种势力的汇聚地,不断上演争码头、抢生意及地盘之战。上河人以地域为界分成好多帮派,有贵州帮、洪江帮、溆浦帮、辰溪帮、麻阳帮等等,帮与帮之间相互争斗又相互联手,其中麻阳与辰溪两帮合作最为密切,其友谊被传颂至今。麻阳人凭着血性与义气,通过上百年的陆地上与水上争斗,硬生生地打出了一条“麻阳街”,一如现在存在于彼岸国家的“唐人街”一样。常德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德水乡为古代岳武穆大战杨幺之地。常德自古文化发达,即使现在,单石门桃源两县每年走进清华北大的学子各自多达10多位。

假如乘一叶小舟从武水古镇逆流上行,依然风景不断。古镇上游有一浦市镇,是沅水河上重要的码头之一。镇上出产鞭炮、纸张,街道上店铺林立。古镇对岸有一座高大的寺庙叫江东寺,相传建于唐代,为浦市镇及周围民众焚香许愿之地,庙宇森严,寺外一座巨型转轮,是当时天下三个半转轮之一。浦市是辰河高腔的发源地,发源于江西的弋阳腔,经当地艺人发扬光大后,在辰溪、溆浦、泸溪、沅陵等地传播开来,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遗文化遗产。

站在浦市古镇逆着江水往上眺望,只见远处山尖上隐隐约约冒出一截白塔,那是另一座古城的风水。这古城叫辰阳,千里沅水河上又一古城,现在的辰溪县城所在,爱国诗人屈原的行吟之地。“朝发汪渚兮,夕宿辰阳”,二千多年前,被楚襄王流放到沅水的屈原,趁着舲船从常德德山出发,一路惊惊悸悸,晓行夜宿,闯过几多深潭险滩后,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抵达辰阳。屈原在辰阳考察风土民情,寻觅远古时代先贤的足迹,他就住在对岸大酉山上的一个洞里。古城对岸有一座石壁,石壁上凌空立着一座古寺,这座古寺就是丹山寺。站在寺中可以远眺往来白帆,闻听涛声橹声。“走尽天下路,难过辰溪渡。”辰溪渡难过,难在一个“等”字。辰溪渡在辰溪是辰水与沅水的交汇处,水流湍急,小划子吃水划行,半天靠不了岸,等死了岸上人。辰溪是湘西最大的煤田,煤炭大多销往常德,因此,行驶在沅水河上吃水很深的船只都是辰溪的运煤船,船夫们个个黑咕隆咚的,让人见了生畏。

辰溪之上60里处的河岸边,立着一堵刀削斧劈般的峭壁,峭壁之下一条小河翻腾着扑进沅水的怀里。这条清澈透明的小河就是溆水,当年的三闾大夫屈原就是从这条小河进入流放的终点站溆浦的。从此沿着大河往上行驶,山势渐高,水势渐小,以上为沅水上游。洪江是沅水上游的重要古镇,为古龙标县治所,“诗家夫子””王昌龄的被贬之地,沅水又一支流舞水,在此汇入。洪江连接川黔,是沅水上游物资集散地,古代湘西中心。洪江古镇至今保存较完好,巷子四通八达,芙蓉楼临江而立,当年王昌龄就是从这里出发,便一去不再返回。

沈从文先生用他的笔,记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湘西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他们的纯直与善良。在先生笔下,那些军阀、官僚、土匪不值一提,他深知,他们都将化成尘滓,深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那些被掩藏的人性之光——哪怕发生在丑陋人身上的一丝丝亮光,都值得称颂,值得永远地存记下来。

从沱江到沅水,我沿着这条足迹,不断地深入,走着走着,便走进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作者简介:张茂旭,男,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人,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散文学会会员、湖南诗歌学会会员,怀化市作协会员,辰溪县作协副主席,在各级公开刊物及网络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奖,也有作品入选不同选本。

西散原创主编:梅雨墨

微信:1805544718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