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山民间故事① | “道光皇”倒在马桶里

伍家屿遮囗山渡路廊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整理:王剑荣
出处:《宁海县民间故事文艺集成-1986年》(伍山乡)

清道光年间,长街大湖村有个外号叫“道光皇”的人同水东乡(现长街伍山、岳井片的总称)有个外号叫“马桶顺”的人吃起官司,结果堂堂的“道光皇”败在无名小辈“马桶顺”的手下,因此,有“道光皇”倒在“马桶”里之说。

提起“道光皇”这外号的来历,颇为有趣。有一日,他斜躺在家里的床上吸“白粉”,正好他的舅舅来,他一不叫,二不理,更不用说起床搬凳泡茶。只是用穿着破蒲鞋的双脚在床纲上敲了几下,意思是叫他的舅舅坐到床上。做舅舅的那里见过这样的外甥,拨脚便走,一边走,一边气呼呼地说:只有道光皇帝才摆这样的架子,真是个不孝子孙。舅舅的气话一传二,二传四,便传开了。后来,连“道光皇”的真名也渐渐被人忘记了。

“道光皇”终日穿着破蒲鞋,拢着一帮人,长年在村里乡间敲诈勒索,人称“烂鞋帮”。

有一日,水东的“马桶顺”贩来一批糯米,过车岙港的遮口山渡(原伍家屿渡)。刚上船,就被“道光皇”的烂帮抢押去了。

“马桶顺”无奈这些烂帮,算是悔气,回到家里唉声叹气。结果众人出了个主意,叫他去请洋岭村的伍芝昌秀才想想办法。

伍芝昌,道光年间的秀才,他才学好,广结友,与当时宁海的伍知县既是同宗谱的兄弟,又是朋友。伍秀才与山前村的徐有生秀才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俩是当时水东乡一带的能人。在水东大家有什么要事,都请他俩帮忙。伍秀才虽埋头读书,才学过人,且做事不敢得罪人,平平庸庸。而徐秀才大胆泼辣,有主见,论才学且在伍秀才之下。因此,他俩合作出面替人做事,十有八九会成功。

伍秀才听完“马桶顺”的叙述后,即去山前找徐秀才,二人一合计,决定去大湖找“道光皇”面谈。

这天下午,“道光皇”正坐在椅子上看戏,他翘着二郎腿,眯着双眼,悠哉悠哉。当他的手下人告诉他水东的老伍来找他时,他只是翘了一下脚,吩咐手下人叫老伍进去。在戏场外的伍、徐俩秀才听后,伍秀才想进去,却不料徐秀才一把将伍秀才拉回家。伍秀才不解其意,徐秀才却说:叫他讲理,他不出来,我们何必理他。

伍、徐两人到家坐定后,徐即叫伍写“状纸”,告到伍知县那里,“状纸”落款“马桶顺”。

伍知县早就想教训教训这个烂帮头子“道光皇”,却苦于罪证不足,当他看到了“马桶顺”告“道光皇”的十大罪状的状纸时,即派手下人前来大湖捉拿“道光皇”。

审堂,“道光皇”供认不讳。

这场官司“道光皇”输给了“马桶”顺,人称“道光皇”倒在“马桶”里。

故事流传在伍山、岳井一带。

【伍芝昌相关链接】

1.正月十八夜雪观西岙龙灯诗(节选) 清·伍芝昌
2.一个清末贩牛人眼中的清朝乱象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0)

相关推荐

  • 廖宅怀古颂先贤

    摄影:严景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篆刻:黄国俊(西雅房书画社.石乡印社社员) 文字:宋德云(郁南建城人) 廖宅怀古颂先贤 踩着春天的尾巴,带着思古的情怀,2020年4月18日,我们一行4人从云城驱车 ...

  • 拖船高埂村:一湾秋水荡菱花

    从龙光西大道(105国道)往西,过了荣塘红绿灯路口,便见一个醒目的巨石路牌标识:高埂村.顺着路牌拐进去,一旁是绿中泛黄的水稻,一旁是荷叶田田的荷塘.再往前走,一道高耸的牌坊矗立跟前,告诉我们:进入高埂 ...

  • 甘谷历史中的朱圉书院及其山长们

     书院始于唐代,是应科举制度的兴起而产生的.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才的选拔制度是所谓的察举制和世家门阀制,和读书多少没有多少关系.唐代科举一兴,无论出身豪门世家还是寒微小户,皆须走进考场分出高下论定 ...

  • 尹锋:墓宅风水古例解析 (四十五)

    墓宅风水古例解析 (四十五) 尹锋 实例四十五 张文达公百熙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翰林祖地,丙山壬向. 上地在湖南长沙县大贤都,地名三多桥河叶塘,山名纸笔塘,其山远祖黑麋峰高山,行数里为石仙庵,开大障 ...

  • 秋访金螺村(七)‖ 刘慎之生平事迹

    刘慎之生平事迹 宋德云 金螺村 刘慎之是刘仁守的次子.据<刘氏族谱>载,刘慎之生于乾隆己巳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一月十五日,卒于咸丰丁巳年(咸丰七年,1857年),如此,则刘慎之享 ...

  • 胶东历史故事:道光十一年,招远县打破了“举人荒”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进士出身的安徽旌德县人江光,奉命来到山东登州府招远县,就任为该县新一任知县. 知县为一县之长,要负责的事务相当繁杂.不过,大概来说,可以归纳为四类:曰钱粮,曰诉讼,曰治安, ...

  • 说说都城义学

    去年,铜镬山佬(六叔公)私微我,问我是否知道都城义学.他说飞凤山前年底削低了好几米,县里要在这里重建都城中学.施工中挖出了一块石匾,上面的文字是"都城义学". 都城义学石匾(六叔公 ...

  • 【史海钩沉】清代科举路上的艰辛

    清代科举考试之残酷,与今天的高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拿会试来说,一是科次少,常科三年一科,加上恩科.加科,平均两年多才考一次.二是每科录取人数少,多则400人左右,少则不足百人.因此,对于绝大多数 ...

  • 不幸的少年天才冯光华

    不幸的少年天才冯光华 春末的一天,我来到玉枕山下西宁县衙和学宫遗址旁的青云坊,感受西宁文化的气息,凭吊不幸的少年天才冯光华. 一.关于青云坊 青云坊石匾 西宁城青云坊形成的时间比较晚.明万历二十年,清 ...

  • 清代奇案为谋田地,他设局苦等十八年,却被知县一眼看穿,太逗!

    为谋夺别人田产,他苦心设下一场局 严州府淳安县,有一叶姓人家,男主人叫做叶一材,生两子,长子取名叶其盛,次子取名叶其芳,父亲为了避免兄弟二人吵闹,早早的便分了田给他们,每人各三百亩田地,叶其盛早亡,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