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望安杯”全国征文大赛113】钟起明||巍巍古塔 古韵悠长(散文)
主编:非 鱼
“峥嵘古塔崇尊久,长与山灵共嵯峨”。屹立在江西省瑞金市南面山头的龙珠、龙峰、凤鸣、鹏图四塔,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依然雄姿焕发,就像四位威武的金刚,守护着红都古城的安宁吉祥!
瑞金市位于武夷山脉南端西麓、江西之南赣州市的东部,是千里赣江的源头。相传唐天佑元年,以境内象湖镇淘金场置监,“置监时有航浮于水面,色如黄金,人目为瑞”;又“其地常掘土得金”,瑞金也由此而得名。瑞金虽没有名山古岳,没有名湖大江,却因宋代大学士苏东坡游历瑞金后一首“浮金最好溪南景,古木楼台画不成……”的千古绝唱,而使之罩上了一层浪漫神秘的色彩。
进入瑞金城区,跃入你眼帘的龙珠塔、笔架凌霄三塔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四塔环峙的壮美景观,也许能令你有更多的遐想和思考。
明朝万历年间,当朝皇帝由于沉迷佛教,终日不理朝政,以致国运逐渐衰败,加上当时战乱频繁,中原百姓为求生计大举南迁。此时,客居穷乡僻壤的北方人为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某种文化载体,来实现他们对未来的美好企盼。隋唐以前,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等地区的风水学术正好与当时客家人的心态相吻合。当南迁的中原人来到赣南后,在赣南兴国三僚人杨救贫的积极活动下,风水文化开始在赣南各地迅速传播。
瑞金作为客家民系的一个重要代表,瑞金人从中原南迁定居于此,当时盛行的风水学说对瑞金客家先民影响很大。四座古塔的兴建可以说是赣南风水学说迅速传播衍生的一个结果。
据乾隆《瑞金县志》记载:明万历壬寅年,时任瑞金知县的江苏宜兴选贡士堵奎临,取来瑞金全部文献史料翻阅。通览之后,他惊奇地发现:瑞金自唐朝设县以来七百多年,虽然这里是个山列如屏、水绕如带的好地方,而且这里的读书人貌美俊秀、聪慧勤奋,然而载入史册的名人贤士却寥寥无几。堵知县造访许多乡绅耆老之后,建塔的意愿竟与当地众乡绅一拍即合。
龙珠塔作为瑞金城中第一座塔,终于在百姓的期盼中如期开工。建塔过程中,乡绅们分理其事,募捐的募捐,监工的监工。堵知县经常亲临施工现场,视察工匠们是勤是懒、工程质量如何?他叮嘱工匠,不求速度,只求永久稳固。就这样,历经三年,龙珠塔才得以建成,并在塔边空地上建了一座寺庙,供守塔人居住。
明清时期,在风水观念的影响下,赣南各地普建风水塔。风水塔分为两类:一类是水口塔、另一类为文峰塔。水口塔往往建于河流侧畔,文峰塔则依峰造景。龙珠塔就属于堪舆学中典型的水口塔,起“培文明、障水口”的作用。在历史上,瑞金县治所在地象湖盆地,地势相对平缓,尤其是南面山势平坦,城市的外部空间天际线单调,为此,勤劳聪慧的瑞金先辈,利用'仗工补缺’的办法,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至清代乾隆年间,按照风水学的要求,依次建造了笔架凌霄三塔,分别取名龙峰、鹏图、凤鸣。既丰富了城市的外部空间天际线,又营造了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内部环境。笔架凌霄三塔三顶列峙、形似笔架,构成“笔架凌霄”之胜景,是瑞金古八景之一。
龙珠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壬寅年,清代以后屡次重修或维修,塔为九级六面,壁内折上式,可沿阶梯至塔顶,塔高34米,底层外周长近12丈,为砖石结构,内外石灰粉刷,每级设有门窗。登临古塔,眺望茫茫笔架山,俯视滔滔绵江水,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依南行进五公里,攀援直上海拔2500米的南片山峰,龙峰塔的雄姿在我们的眼前一览无余,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的古塔为一色双料青砖砌就,它是一座七级六面的实心塔,塔高约20米、底层面宽3.75米、总面积为14平方米。伫立于塔前,手摸沧桑斑驳的塔砖,悠悠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沿山脉走势向西望去,鹏图、凤鸣两塔分居峰顶,直插云霄、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这两座同时建于乾隆元年的古塔,分别为九级六面和七级六面,均为空心结构、三合土砌就,与龙峰塔三塔列峙,并成一条直线,其建筑之独特、构思之精巧,在赣南独一无二,在全国也非常罕见。
纵观古今中外,塔是一个地方、一段时期文化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古塔作为一项特殊的建筑,它既蕴含着老百姓诸多良好愿景,又催生了更为美丽的文学元素。
从史料记述,不难看出,堵知县和众多乡绅耆老当初修建龙珠塔及笔架凌霄三塔,真正目的是为了改造风水以兴科举。虽然在现代人看来,这多少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亦表达了当时人们企盼文运昌盛的美好愿望。不知是否巧合,仅龙珠塔建成后的第17年,时年19岁的象湖镇下坊学子杨以任就考中举人。杨以任后来学有成就,成为“江西五大家“之一。
继杨以任之后,瑞林镇的天马山庄,曾因陈家父子先后考中举人至今传为佳话。学富五车的父亲陈惟楫为清同治癸酉科举人,其子陈炽从小力学,聪慧超群,28岁中举。时值中华危机日益严重,忧国忧民的陈炽,先后著《庸书》百篇,写就鸿篇巨著《富国策》《续富国策》,倡议实行君民共主政体,采用议院制、要求民权等主张,成为清末著名思想家、变法维新志士。或许是龙珠塔、笔架凌霄三塔真的让瑞金文运昌盛,从此以后,瑞金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后来,瑞金果然成为驰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并造就了大量治国理政的贤才。
瑞金向来山川秀美,为人们所神往,而耸立于峰顶之上的四座古塔,更引得诸多文人墨客叹为观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文。
明代高僧释戒显游龙珠塔后有感而发:
“遥望灵标耸,行来一径深。寺藏群岭曲,塔去万松心……红尘城市扰,飞不到禅林。”
清康熙22年,瑞金知县、举人朱维高也赋诗一首,盛赞笔架凌霄之胜景:
“千秋彩架孰甑陶,矗立文峰天际高……拟将岚气为笺幅,借得川流作砚涛,百尺光芒恒射斗,直分华彩属时髦。”
在龙珠塔墙壁上,我们还首次发现了数篇抗日将士的诗文,其中一报国联,足以使这座古塔熠熠生辉。
“报仇雪耻,愿同胞人人负起责任,将失地收复回来,民族才能生存;国家危难,望大众个个担起国事,把日寇驱逐出去,国家而可安宁。”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1960年11月视察瑞金时,遥望西山白塔、俯视浩浩绵江,感慨万千:
“绕廓绵江自在流,云龙桥上好凝眸……西山白塔虽仍旧,田亩无私迥不侔。……昔日红都迹尚留……至今影响及他洲。”
巍巍四塔峙南丘,百里江川一望收。古韵悠长的古塔,积淀着一代代瑞金人的人文心态,把红都瑞金点缀得更加雄伟靓丽。一处水墨画般的胜景,护佑着一方文运长久,青春常在!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钟起明,男,1963年8月出生,江西省瑞金市人。现为瑞金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在中央和省、赣州市等媒体发表新闻作品及电视专题片一百三十多(条)部,发表文艺作品及专业论文若干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