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出文物(013)|河姆渡出土陶灶
河姆渡出土陶灶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通长55厘米、口宽37厘米、通高25厘米
文物年代:新石器时代
出土信息: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
馆藏地点: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余姚发掘的陶灶,已有7000年的历史,属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为夹砂灰陶。此陶灶俯视呈鞋底形,火门上翘,椭圆形圈足。内壁横安三个粗壮支丁,三丁分别置于两侧正好对称,一丁置于后壁。两侧外壁安有一双半环形与两侧支丁连成一体。
据考古学家证言,河姆渡出土的陶灶,是新石器时代住房遗址留下来生火煮饭的工具,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架釜炊煮专用设备,而且此器型在河姆渡及其他遗址中均未发现,是世间独一无二的罕见陶灶器型。同时也表明河姆渡人在炊具上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它的灶身看起来像个倒置的大头盔,呈簸箕形。陶灶的火门开口很大,略微上翘。外壁两侧各有一半环形大耳,便于提携搬动。内壁横附有三个如同支架一般的乳丁,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与两耳连成一体,一个则位于后侧,用来承架陶釜。灶底有椭圆形圈足,有四个镂孔。
陶灶设计别致、结构科学,在使用时,灶底、灶壁与陶釜之间留有空隙,便于通风、散烟和控制火候,可在木结构房屋内使用,使得河姆渡人不再担心因刮风雨雪等天气的出现而吃不上熟食了。从口径大小来看,陶灶可供一家老小生火做饭使用。另有学者指出,这件陶灶应该是用于船上。灶的火门上翘,可以防止船体摇晃时灶火掉落到船上。圈足的四个镂空孔磨损严重,应该是用绳子将灶固定在船上所致。有了这种陶灶,以渔猎为主的河姆渡人可以长时间在水面停留,去更远的地方打鱼。此陶灶在当时满足了大量人口的生产生活。
后来以河姆渡出土“陶灶”为代表,为后世所继承,并发展出炉灶。而灶也成为中国人烹饪活动的中心,影响了几千年以来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风俗,对促进烹煮饭食的繁荣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