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马肉、猴肉、鬼肉,这么多正岩肉桂,哪个山场的味道最好?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岩茶里,什么品种听起来最不像茶?
肉桂!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路人在文章底下按耐不住好奇留言:
“肉桂不是一种香料吗?怎么也能做成茶。”
“牛肉、马肉这种名字是谁取的?听上去根本不像正经茶名。”
其实,围绕肉桂的取名,说来话长。
仔细想想,当年武夷山的茶人在发现这款茶时,因为它的品种香,跟樟科、樟属中等乔木肉桂的气息,如出一辙,天然相似。
所以才偷了一回懒,直接将其命名为肉桂!
之前有茶友开玩笑。
“肉桂之所以能做到这么红,主要是名字取得好,特别有梗!”
“肉桂要是不叫肉桂,那么,它顶多红如水仙,绝不会爆红如肉桂。”
玩笑归玩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大规模推广开来的肉桂,走红时间其实并不算长。
一直等到十多年前,随着天价茶叶蛋的主角(牛栏坑肉桂)的爆红,肉桂这个名字才逐渐被人知悉。
虽然红得晚,大器晚成,但丝毫不影响肉桂成为岩茶界的“一哥”。
《2》
肉桂这款茶,江湖上流传多个不同的名号。
其中,牛肉和马肉是最常见的,“牛肉”二字,即牛栏坑肉桂的简称,而“马肉”二字,则是在代表马头岩肉桂。
有人说,肉桂之所以能快速走红,离不开它的超强适应性,不挑山场。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应该都读过吧?
亚圣孟子在早年读书的时候,外界太嘈杂根本念不进书。后来还是靠孟母换了学区房,才解决了问题。
但据传,毛爷爷在年轻时为了锻炼自己的专注力,故意在菜市场看书。闹市念书不觉喧嚣,才是顶级学霸。
一众岩茶里,肉桂正属于这样,对环境适应能力超强的选手。
早年在肉桂走红前,武夷山绝大多数的正岩茶树,大多数种在岩凹、岩缝当中,依据天然的地势条件,垒石成园往里种茶。
岩凹之中的茶树,成长起来很是幸福。风化岩碎屑多,还能拥有半阴半晒的环境,日照时间适中的有利条件。
在这样偏坑涧的,小气候清凉的山场条件下,产出来的岩茶,汤水稠滑淳厚、浆感明显,茶香清幽,悠远高雅,风味特别中正,备受岩茶圈子主流的推广。
直至今日,仍旧能看到这种,对正岩坑涧茶的独特审美偏好。
不过,在肉桂强势走红之后,情况悄然发生改变——从正岩坑涧茶一家独大,到坑涧茶与岩上茶平分秋色。
因为在肉桂出现后,大家才猛然间发觉,原来只要山场环境足够好,那么种在岩上、岗上的岩茶,同样别有风味。
和坑涧肉桂相比,岩上的肉桂大多风味更张扬外放,桂皮香更馥郁,更容易做出“大桂皮”风味。
茶汤虽不如坑涧茶来得绵柔细滑,但汤水中的辛辣感会更突显。
尤其是现在的季节,深秋初冬,天色隐晦,让人提不起精气神,这时就很适合喝一泡天心岩肉桂这样的岩上茶。
喝入一口,辛锐的桂皮香在口腔内高歌猛进,脑海间仿佛在重复进行曲的旋律,特别激昂澎湃。
用阿萝的一句话来讲:
“喝完后感觉整个人都提气了!”
这种由肉桂引领起来的岩上茶风潮,让一众茶客看到了正岩茶的另一面,开拓了不同的观景视野。
不过,将正岩肉桂分为“坑涧”与“岩上”这两个大类,略显笼统。
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风味富于变化的正岩肉桂,具体到不同的山场范围内,又能呈现出不同的精彩!
《3》
牛栏坑,肉桂的至尊。
再再再次搬出武夷山胡歌的金句:
“世界上只有两种肉桂,一种是牛栏坑肉桂,一种是其他肉桂。”
牛肉,是正岩坑涧茶的巅峰代表,没有之一。
虽说这些年,麻花陆续也有喝到不少别家的牛肉,但自己最熟悉的,还是武夷山胡歌家的牛肉。
尤其是,胡歌亲爹操刀做出来的牛肉,处处体现着老制茶师傅的功力,风格很是中正大气。
连续喝了四年、五年下来,每次用沸水一冲,率先弥漫在四周空气里的,似蜜桃般的果香。
揭盖闻香,盖上的桂皮香隐在焦糖香、果香之后,不甚明显,表现得不显山,不露水,比较低调。
但稠滑似浆的茶汤,又格外引人入胜。
喝这样的极品肉桂,每一滴茶汤都有滋有味,走马观花,大口喝茶是一种亵渎。
正确的喝茶姿势,是小口慢啜。
每喝完一杯茶,再细细回味十来分钟时间,感受喉间与舌面涌上来的茶香、余韵。
按这样的慢节奏喝茶,等泡到第十三、十四冲时,已经过去两、三个钟头。
连喝了多冲茶汤后,这时,根本不会让人感觉到累或者茶醉,而是美呆了,过足了瘾。
口腔间的回味曼妙无比,香滑无比,唇齿留香,忍不住一再回味与探寻。
以至于,喝不到的时候,心里头会挠心挠肺地惦念。
这种内质极度丰沛的茶味体验,正是顶级正岩坑涧茶的风骨!
《4》
和牛栏坑相比,马头岩的地盘要大得多。
包括有桃树窠、猫儿石、马岗、开山坪、磊石岩、赌博岭、蟠龙涧在内的诸多小山场。
世人皆传,马肉风格霸气。其实,这番话只说对一半。
准确来说,猫儿石和开山坪等向阳型小山场,从中产出来的肉桂,更能体现出岩上茶的犀利与尖锐。
岩上的肉桂,光照充足,日照时间充裕,更容易做出张扬的大桂皮风味。
揭盖热闻,桂皮香极浓郁,极辛锐,极犀利,很像香辛卤料桂皮的感觉。
和坑涧肉桂的幽深与绵长不同,岩上肉桂的桂皮香,很清晰,很直接。
打个比方,就算感冒鼻子塞和鼻子齉,也能闻出这股破空而来的犀利香气,锐不可当,十分分明。
而岩上茶的汤水,得益于正岩山场的滋润,同样是稠滑细柔的。
细稠饱满的茶汤当中,藏着犀利的桂皮香、奔放的花香,浓郁的果香。
等到喝的时候,吞下茶汤,桂皮香在滋味丰沛的汤水内,仿佛利剑出鞘,直击长空。
茶香犀利,汤感浑厚。
这种有别于坑涧茶的爽快直接风格,让人一喝,印象就极其深刻。
马肉的张扬之名,得其所哉!
《5》
肉桂,作为现代岩茶界的一哥,足迹遍布各大山场。
提到肉桂,最为有名的,当属牛肉和马肉。
但其实,还有包括很多。
比如,天心岩肉桂,沿着牛栏坑,穿过刻有“不可思议”四个字的摩崖石刻后,一直往前走。
走到路的尽头,就是天心岩。
再走出去,就能到天心寺了。
与牛栏坑比邻的天心岩,从山场条件看,它的身上同时兼备坑涧茶与岩上茶之美。
日照时间适中,产出来的肉桂,不论香气和滋味,都十分中正。
我们之前推出的天心岩肉桂,风味是偏清新明快的。
它既有岩上肉桂的果香清新、清雅、清丽风味,又带有分明的犀利桂皮香。
尾调处,还带几分木质气息,很是迷人。
比如,水帘洞肉桂。
水帘洞这个山场,地盘同样很大。
在武夷山景区内,还是一大知名景点。
随着指示牌,一路拾阶而上,穿过一片鸽子群停驻的草坪后,面前是一条飞瀑。
从山壁底下往上看,这条飞瀑仿佛没有根源,从山顶直泻而下。落入底部清澈见底的水潭,山水相连。
在这个水汽极丰沛的山场内,产出来的肉桂,汤感要多了几丝柔美。
在一众正岩肉桂里,水帘洞肉桂的茶汤,是细腻稠滑的。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
通常,肉桂的汤感不比水仙。
但产自水汽丰沛,山场环境极润泽,光照适中的水帘洞肉桂(江湖人称“猴肉”),往往花果香清新甜美, 汤感细稠。
这种又香又稠的风味,只一喝,就让人很有记忆点!
当然,正岩肉桂的代表,还能列出很多例子。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点名那些肉桂大佬的名字了。
《6》
岩茶里,提到坑涧茶与岩上茶的对比。
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肉桂!
因为,换作其它品种,少有如此分明的体验。
一方面,不是所有茶树品种,都像肉桂那样,拥有超强适应力。
据传,当年慧苑深处遍及的多款古老名丛,正是因为对生长地比较挑剔,换了其他山场后,难以成活。
或者难以维持良好风味,而逐渐被人冷落,淹没在茫茫茶海。
另一方面,其他品种,没有肉桂这么充足的样本。
论分布足迹,水仙远不如肉桂。
更别提,铁罗汉、北斗、矮脚乌龙、向天梅、白鸡冠等,相对名气弱一大截的品种了。
种在日照偏短的坑涧深处,肉桂擅长表现出幽长细腻的风格。
种在半阴半晒的地方,肉桂的香气、滋味,平衡感更强。
而种在光照充足处的岩上、岗上,肉桂的桂皮香更犀利,汤感更辛辣。
这种可动可静,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个性,是肉桂扬名岩茶之林的不二法宝!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