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百巷(148)船舫巷
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既然是水乡,自然离不开船,很多人的江南梦便是从一条小小的船萦绕而起的,正如诗中所写:“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跟现代意义上的船只不同,旧时,船只是水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从前,苏州农民农时季节装运农作物和运送肥料种子及农具用的是船;做生意和出售农副产品用的是船;进城看病、购物、游玩用的是船;婚娶、丧葬用船,走亲访友也用船,渔民更是整日里以船为家……
船舫巷的故事就要从这说起。水乡嘛,船多了,自然需要船舫。旧时,为了使船只在不使用时免受风吹日晒雨淋,有船的人家一般都会建造船舫,使船只也有“家”的庇护。
据《平江城防考》中记述,船舫巷的“舫”是“坊”的讹称,船舫巷原为船坊巷。这里因为曾是古代船坊所在地,所以取名叫“船舫巷”。
一般来说,船舫通常建造在属于自家使用的河埠头附近的水面开阔处,这样就不会妨碍其它船只的交汇通行。那些农地较多,生活较富裕,或者有两条船的人家还会独立建一个可停两三条船的大船舫;条件较差的农户则由两三家合建一个船舫;也有一些财力强的人家会建一个可以停多条船只的大船舫,让亲戚乡邻长期歇船。
旧时,因为没有抽水机干河,船舫的建造通常选择在严重干旱年份的枯水季节,这样便于把又粗又长的木柱牢牢打进河底。一个船舫至少要把六根或九根笔直粗长的树木分三排平行打进河床,中间一排比内侧和外围的高一截,固定了支撑的立柱以后,再在立柱之间架上平行的横梁,再垂直铺设檩条,再以檩条为依托,密集架设椽子,垂直安放在檩木之上,再在椽子上铺设望板,最后在望板上铺设瓦片,条件差点的以相互之间联结成串的稻草帘子盖顶。一系列步骤后,这样一个中高边低、利于泄水的船舫就建好了。
船舫不仅可以停船,夏天还是农村里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劳累的农夫可以在船舫里的船上午睡,晚上可以聚在船上纳凉,而小孩子们则可以在船舫的水面上游水嬉戏,不受盛夏烈日烤晒。
民间有种传说,说是船舫巷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可不是有些普通的船舫,可以歇船这么简单,而是因为这里有能工巧匠可以制造兰舟画舫。“兰舟画舫,夜夜笙歌”,兰舟又称花船,指的就是是构造精美的画舫。最早,因为木兰树材质坚硬而有香味,所以一直是制作舟船的理想材料,而木兰舟和兰舟也成了诗人对舟的美称。因为苏州人自古以来对文艺小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人们更多地愿意相信船舫巷一定是与花船有关。
不管是实用型的民用船只,还是载歌载舞的兰舟画舫,总之船舫巷是因船而名。如今,船舫巷已然成了居民小区,有39户人家。从十全街拐进船舫巷小区,远远地就能看到“船舫巷”的牌子挂在小区铁门上,进进出出的居民,恐怕也没有多少人会对这名字背后的意义作有心探寻,他们只是脚踏实地、认真专注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奔着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主播:梧桐 晓荷
摄影:小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