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最新发现,这个穴位可抗全身炎症,还可激活细胞!
那么,到底“足三里”真的有什么神奇作用吗?
哈佛医学院:足三里可以抗炎
2021年10月哈佛医学院马秋富团队刊发在《Nature》(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针灸足三里穴可以激活一群特殊的细胞——PROKR2神经元,并且可以有效发挥抗炎功能。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找到其后肢“足三里”穴位,然后电刺激足三里穴。
发现在低强度电刺激足三里后,PROKR2神经元介导了迷走神经-肾上腺素能轴的激活。这么好的文章关注公众号针灸经络穴位图
迷走神经-肾上腺素能轴的激活,意味着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这可能是足三里穴可以用于炎症治疗的原因之一。①
很多国医大师养生,都少不了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浙江省海盐人民医院陈淼谈到,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的功效。
先人曾将它列为回阳九针穴之一,对于久病元气虚衰者,灸之按摩皆会收到奇效。提示经常按摩此穴不仅能补益脾胃,对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在不少国医大师的养生方里,也常见到足三里的身影。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教授 李佃贵:71岁高龄的他,早晚会按摩百会、涌泉、足三里、天枢、三阴交每穴100次。他认为足三里穴有强筋壮骨,改善虚劳诸症之效。③
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禤国维:84岁的他,睡前常会按一按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在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同时,也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④
国医大师、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伍炳彩:81岁的他,只要有空就会按摩太阳穴、合谷、风池、三阴交、足三里、涌泉穴,每处每次按5分钟。他认为,常按揉足三里穴,不但能补脾健胃,还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⑤
常按揉足三里穴,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浙江在线2012年报道,浙江中医药大学方剑乔教授研究团队曾用足三里穴位治疗某部队海训队员,其疲劳感明显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高出对照组,也就是血液携氧能力高,可以减少疲劳感的发生。⑥
像喜欢熬夜的人就可按摩一下足三里穴,帮助熬夜者调节机体免疫力,还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此外,最近天冷,手脚冰凉的人也可以常拍足三里取暖。足三里就是人体的小火炉,经常按摩足三里,可以调节经络,使手指和脚趾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进而使手脚变得暖和起来。⑧
总之,想要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找足三里!
除了足三里,这9个穴位也有神奇功效!
不仅仅是足三里,人体上百个穴位,就像是自带的“大药房”,只要懂得如何使用,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疼痛推拿科主任医师刘长信、上海岳阳医院名老中医特需门诊部副主任医师李征宇、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曾分别在健康时报刊文,分享了不同穴位的功效,这里整理部分供大家参考:⑨⑩
1. 颈椎不适:肩中俞
位置: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两寸。
功能:肩背痛、颈椎病的时候,可以常按压这个穴位,以促进颈部、脑部的血液供给。咳嗽、气喘、看不清东西时,也可以按压这个穴位,效果不错。按压的时候,感到酸胀为宜。
2. 肩部不适:肩井
位置: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功能:肩周炎、五十肩、肩颈方面的疾病找谁呢?肩部的问题,就找肩井来按压。除此之外,头部的酸痛、眼睛疲劳、耳鸣、落枕等问题,也可按压肩井穴来缓解。
3. 感冒不适:风池
位置: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后发际的凹陷处。
功能:血压高了、感冒了、落枕了、记不住东西了,一个穴位,就可以解决,它就是风池穴。按压风池穴,可以增加颈部、脑部的血流量,缓解颈部僵硬,增强有关大脑功能,如记忆力等。
4. 上火咽痛:曲池
位置:肘部,屈肘最高点凹陷处。
功能:上火发炎,咽喉也疼痛不舒服,按按曲池穴,可达到清热祛火的目的。对于因热、干导致的便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曲池穴降压效果最好,若血压居高不下,除药物调理外,可以试试曲池穴。
5. 滋补大脑:百会
位置:顶中央凹陷处、头顶后1.5寸。
功能:要养生,少不了百会穴。想要滋补大脑,不用花钱买什么乱七八糟的保健品,自己身上就有个滋补大脑的穴位,就是百会。
6. 出气解怒:太冲穴
位置: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功能:太冲穴有个俗名,叫“出气包”,顾名思义,生气的时候,就拿它出出气,按、压、揉,从而达到疏肝解郁,畅通气血的目的,避免生气伤了身。如果按压这个穴位的时候有压痛感,那一定有问题,如果没有感觉,也不妨多按揉,有时麻木、气血不通等也可能导致没有压痛感。以适度微痛、循序渐进为宜。
7. 滋阴养颜:三阴交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寸,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功能:女性想要美容,不妨求助一下身上的美容穴,三阴交。按三阴交可以保护女性的子宫,让皮肤从内而外的水嫩,减缓皱纹发生。如果痛经的话,也可以求助于三阴交,按揉几分钟,疼痛就会缓解,但不痛的时候不要按。孕妇要注意,不要按揉这个穴位。
8. 胃部不适: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可躺下后取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能: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可缓解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一般用手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即可,随时可做。
9. 心痛胃痛:内关穴
位置: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
功能:因为晕车,很多人害怕旅行,不妨试一试内关穴,对于晕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绞痛发作,身上也有一个救命药,就是内关穴。如果突感心前区和胸骨后剧烈疼痛,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内侧,胸痛有紧闷及压迫感,有窒息感觉等,应停下所有活动,坐下或躺下,用指掐内关穴,起到急救作用后,再及时拨打120。
如果胃痛又没药的时候,也可以就找找内关穴来缓解。
有的时候单打独斗,不如打组合拳来得好。比如:
不想吃饭,内关+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促进食物的消化;
睡不踏实,按揉内关+百会,可以促进大脑血流量,起镇静安眠作用;
没精神,足三里+肾俞穴,气虚会导致没精神,常按这两个穴位,可以补阳补气,神采奕奕;
滋养大脑,百合+大椎,这是个绝配,对于改善大脑功能,减缓脑衰老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