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男神走了——以这篇读书笔记悼念李泽厚先生

美国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日早7时,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逝世,享年91周岁。李泽厚生于1930年,上世纪80年代出版《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中国思想史论》等书,成为许多人的美学启蒙读物。说起李泽厚,可能现在许多年轻人不知道他,他老人家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学生心中的男神啊。要了解李先生可以看下面链接的这两篇文章:
逝者|李泽厚:“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
李泽厚生前最后访谈,他向读者说:谢谢!
让我们领略这个世界的美——读李泽厚《美的历程》有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美的感知和认识是缺失的。美学的普及恐怕是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开始。李泽厚先生以深邃独具的目光,雄浑凝炼的笔触,囊括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美学的整个历史。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一直讲到明清工艺,宏观地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发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指出这也是以实践理性为特征的民族审美意识的积淀过程。该书为中国美学史“勾画了一个整体轮廓。
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不单单是一个学术现象,它具有深远的社会含义。它是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一种表现,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强烈的对美的诉求。不论是人民大众,还是美学研究内部;不论是美学的专业化分类,还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制,都呈现出明显的对审美的需求。《美的历程》也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产生的。我认为在那个年代,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在某种意义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李泽厚,湖南宁乡人,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美的历程》是1981年首次出版。时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文化知识充满渴望,此书一出即洛阳纸贵,多次再版重印。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不知道李泽厚,但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研究生,有几个不知道李泽厚?那时候的李泽厚是男神般的存在。看看这书的目录就是一幅华夏美学的历史画卷。
目录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厉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SJ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
 (二) 文的自觉
 (三) 阮籍与陶潜
六 佛陀世容
 (一) 悲惨SJ
 (二) 虚幻颂歌
 (三) 走向世俗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
 (二) 音乐性的美
 (三) 杜诗颜字韩文
八 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
 (二) 内在矛盾
 (三) 苏轼的意义
九 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
 (二) “无我之境”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四) “有我之境”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
 (二) 浪漫洪流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四) 绘画与工艺
结语
易中天坦承他也是所谓“读朦胧诗和李泽厚长大的一代”,那时候的人对美的认知都很高级,不像现在许多年轻人只停留在美妆美容,始于颜值流于肤浅。我觉得不管学什么专业都来读读《美的历程》,至少有三个收获:一是懂得何为美;二是了解华夏之美;三是如何做美学史学研究。李泽厚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
《美的历程》以一种体悟与思辨相结合的方式,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展现了从史前文化到明清文艺思潮近八千年中国灿烂多彩的艺术境界与文化。冯友兰认为:“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这些不同的部门,你讲通了。死的历史,你讲活了。”尽管华夏美学自成一体,但从不缺少与外来文化的对话,如佛教的进入,丝绸之路的交流、三星堆的文物。美学上的文化融合应该成为今天美学研究的新课题,比如当下网络综艺频频出现的“出圈”。
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美也被压缩了,只追求吸引眼球的感官刺激,而缺少润物细无声的美的感化;在短视频和直播的风口上的视频具有更多的产品属性,网感代替了美感,物化代替了欣赏,大众的审美能力弱化了,不能不说令人感到悲哀。因此,有必要读一读《美的历程》,唤起我们对这个世界美好的向往和享受。此外,李先生的文字优美,也是一种阅读的享受。

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无用之用,媒介之有——读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有感

【读书笔记】无用之用,媒介之有——读彼得斯《奇云:媒介即存有》有感(续)

【读书笔记】难读的书怎么读?——《对空言说》读后感

【读书笔记】交往在云端,传播在人间

走进传播伦理——读《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伦理的演变》有感

信息之所以成为资本——读曼纽尔·卡斯特尔信息时代三部曲有感

【读书笔记】《菊与刀》何以成为经典著作?

谭天的文旅世界

头条号东行漫记

(0)

相关推荐